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8

在南方,有這麼一種寶貝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121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作者:貓斯圖 羅茜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一生仕途不順的蘇軾又一次遭到了貶謫,先是來到了廣東惠州,接著又因為字「子瞻」,被調任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

當時北宋的經濟和人口中心在江淮流域

貶謫到海南島已經無異於流放了▼

海南地處南海偏遠之地,不僅遠離東京汴梁的政治中心,更離蘇軾的家鄉四川有千里之遙。而此時的蘇軾已經是一位57歲的老人,他登上了儋州澄邁驛(今海南澄邁縣)海邊的通潮閣,吟出了兩首悲詩,其一云:

倦客愁聞歸路遙,

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看白鷺橫秋浦,

amocity
amocity

  


不覺青林沒晚潮。

這本是一首寄情於景,抒發詩人老年遠離官場、背井離鄉悲愴之情的詩,卻不想成為了中國南方植物多樣性研究的一個文獻突破口。

潮水裡的樹林?

值得注意的是,是這首詩的最後一句「不覺青林沒晚潮」。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句話的意思是青蔥的樹林被淹沒在晚間的潮水中。但從一般的生活經驗出發,人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樹能每日被潮水淹沒而不死不爛,因此文學研究者們認為這可能是一種隱喻,蘇軾看到的真實景象其實是青林被隱沒在了逐漸昏暗的暮色之潮中。

詩中的晚潮或真的是傍晚的漲潮

而當時的東坡先生可能不知這青林為何物▼

但同樣的文本,植物學家們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蘇軾此時被貶之地是海南,這裡的沿海地帶生長著一種極為特殊的、可以被潮水淹沒而不死的植物。東坡先生當年可能並沒有用什麼隱喻,而只是用詩句把自己的親眼所見寫了下來。

amocity
amocity

  


橫屏觀看▼

這種奇特的植物,就是生長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紅樹林。

紅樹林是一種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潮間帶,受周期性潮水淹浸,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由於紅樹植物葉片也是翠綠色,看上去和普通的木本植物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圖片:shutterstock@Lee Bernard)▼

那為什麼這種樹會被稱作「紅樹」呢?

紅樹科的植物富含單寧,在空氣中氧化後會呈現紅色,因此這種樹在被砍伐以後,樹皮和木茬在空氣作用下就會變成紅褐色。所以「紅樹」這個名字,說的是這種樹木氧化後的木質部分,而不是指樹葉。對於植物學外行來說,要從樹葉外觀分辨出紅樹和普通喬木還真不容易,因此在蘇軾筆下被寫作「青林」並不奇怪。

在它們安然無恙時,和其他的喬木是相差不多▼

由於紅樹林往往生長在海灣、河口淤泥較深的鹽漬土壤上,因此它常常被認為是陸地生態圈和海洋生態圈的過渡階段,許多蟹類、貝類、魚類和海鳥等近海生物都在紅樹林生態系統中有一席之地。海洋學家將紅樹林與珊瑚礁、海草床並稱為「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它在環境保護和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紅樹植物根部的小螃蟹

(圖片:daniel.chvanov@gmail.com/deposit /圖蟲創意)▼

不過如此重要的紅樹林,倒是一點也不嬌貴,在南北緯25°之間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只要海水比較乾淨,周邊居民不對它作過度砍伐,紅樹林往往都能茁壯成長,庇護那些需要它的小生靈。

假以時日,一棵變兩棵,兩棵變一片

會給人一種紅樹可以水中造陸的感覺

(圖片:shutterstock@Damsea)▼

海中生存的秘訣

親眼看到過紅樹林的人,都會對這種喬木的奇特習性大為驚奇。一般的喬木,連泡水都會爛死,唯獨紅樹林,不僅能耐水,還能耐鹹水,並且能在鹹水中自如地生長、繁殖,近海植物的生態位幾乎只有這一類樹能大規模占據。

根系扎於水中,構成了交叉的根部網絡

也是很多海里小生物的家

(圖片來自@Damsea / shutterstock)▼

能適應如此不凡的環境,自然與它不凡的生存武器有關。

首先,紅樹具有強大的泌鹽能力和高細胞滲透壓。這兩種能力是高度相關的,正是通過高細胞滲透壓能力,紅樹才能把高鹽度的海水在細胞內過濾為淡水,並通過樹皮的代謝把那些威脅生存的鹽分從體內排出去。生存在西北鹽鹼地的胡楊也有這種能力,但能長期泡在海水裡泌鹽的喬木,還是只有紅樹一種。

在紅樹植物的葉片上可以看到鹽結晶

這就是其獨特的泌鹽能力▼

其次,為了防止弱小的種子被海水破壞,紅樹還進化出了植物界非常少見的「胎生」形態。紅樹種子的發育是在母株上完成的,它會為果實里的種子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待種子發育成幼苗後,再從母株脫落,直接插進淤泥發育成新株。這樣就避免了幼苗無法抵禦高鹽分海水侵襲的問題,讓紅樹家族的血脈代代相傳。

在母體樹上的果實直接長出根系

脫落之後能直接紮根在泥灘中

一些不具有胚根的胚,能在脫離母體後

迅速在泥灘中發芽生根

(圖片來自@Taiwankengo / wikipedia)▼

第三,也是一種紅樹的特殊藝能:以強大的根系在潮水中站穩腳跟。紅樹植物的根系可分為支柱根、板狀根和呼吸根,也就是我們在退潮時看到紅樹莖基下伸出的拱形根。這種根讓紅樹植物站得更穩,還能同時起到抗禦風浪和輸氧的作用。

直觀能看到的一般是紅樹植物的支柱根

它們可以維持著基本形態

在退潮之後可以看到大量的呼吸根

(圖片:shutterstock@Damsea)▼

紅樹對沿海環境的保護,也主要通過這些奇特的根系來完成。

中國東南沿海每到夏季就受到颱風侵襲,而颱風往往還伴隨著風暴潮等次生災害。在直接面對海洋的海南島和一馬平川的珠三角、雷州半島,這種災害的威力還會被放大,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峻挑戰。但如果地區沿海前線存在根系發達穩固的紅樹林,氣象災害就會被厚厚的樹林緩衝,堪稱南方的三北防護林。

綿延數里的紅樹林生長在常受颱風侵襲的地區

(圖片來自@ DreamArchitect / shutterstock)▼

另外,紅樹林的根系還有固定、過濾河口泥沙的作用,在近海處富集泥沙營養,卻不影響海草床的發育。一旦海草床能穩固地向遠方延申,其上又能生長出珊瑚群,讓海洋三大生態系統和諧共存。這根生態鏈條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而紅樹則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第一環。

紅樹林沿著河岸灘涂生長紮根

也營造出一個以紅樹植物為基礎的生態系統

(圖片來自@ Chad Zuber / shutterstock)▼

至於一般喬木有的固碳、過濾空氣污染等作用,紅樹林也同樣是一個不少。

而中國境內的紅樹林,在世界紅樹研究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保存著世界約1/3的紅樹植物種類,據最近報導顯示,總面積為2.46萬公頃,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和港澳台等地,甚至還成功在浙南人工種植,北推了紅樹林的生長區間。

這些地區以紅樹林為主題的自然保護區也不少。福建漳江口,海南東寨港,廣西山口、北崙河口,廣東深圳、湛江和珠海等地都有紅樹林保護區,既是珍貴的生態資源,又是不可多得的城市綠肺。熱衷自然的朋友們,到了當地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南方奇景。

如何保護守護者

然而,在海潮、颱風面前都毫不退讓的紅樹林,卻在人類活動下感到了深重的生存危機。

我國歷史地理大家侯仁之先生和司徒尚紀先生在《海南島歷史上土地開發研究》中指出,在蘇軾生活的年代,海南島沿海紅樹林就已經遭到了人類破壞。

amocity
amocity

  


人類有太多種方式傷害紅樹林

除常見的砍伐,捕魚等,還有本就非法的采砂

更是會對紅樹林造成大面積破壞▼

由於紅樹往往生長在河口位置,對於當時的漁民來說是出海的阻礙,因此砍伐它們的目的之一是給航路開道。另外,紅樹皮中有可以作為染料和藥材的成分,因此也有些島民是把它當作了經濟植物進行開發。但在一些鄉約中,學者們也發現了明文記載保護紅樹林的規定,看來也有不少鄉民認識到了紅樹林可以防風防浪,保護鄉里的作用。

和紅樹植物同樣適應於淤泥質海灘的

鹽生植物互花米草是一種入侵物種

與紅樹林發生生存競爭,導致紅樹林減少▼

到了現代,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這些南海衛士又一次受到了重視。對於南方沿海省份來說,紅樹林就是當地綠水青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穩住紅樹林生態,不僅有利於保護南海周邊的水土,也對當地在颱風季節的防災減災有重要意義。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便當仁不讓肩起了保護紅樹林的職責。

在大眾的視野之外,在紅樹林的泥潭中

有這麼一群人為維護紅樹林生態努力▼

南海局開展的紅樹林相關的業務中,處於核心地位的便是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調查監測和評價體系構建。這是因為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過程中,紅樹林需要的是自我修復的機會,而不是大規模的人工干預。所以表面上事情做得少,背後要做的功課卻不少,了解紅樹林的自然生長情況更是重中之重,唯有如此才能因勢利導地保護它。

紅樹林調查現場

機械是無法進入的,只能依靠人工▼

一個健康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是由紅樹類植物、底棲動物、鳥類等生物成分,和沉積物環境、水環境等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和諧共處,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

為了保護紅樹林,南海局啟用的生態監測手法也很多樣,高科技的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視可以用於紅樹林分布製圖、監控外來物種入侵以及對時空變化的掌握;同時也有最樸素卻有效的人工走訪調查,形成了一套立體的監控網絡。

某地2016-2018年互花米草和紅樹林分布變化圖

廣東珠海淇澳島紅樹林無人機正射影像圖

工作人員對植物進行測量記錄

這能掌握到紅樹林的真實的一手資料▼

在此基礎之上,南海局結合我國南方紅樹林的特色,還開展了生態損害核查和生態預警監測。

信息在手,心裡才能不亂。經過十餘年的積累,通過試點監測、業務化監測和生態損害調查等工作,南海局掌握了中國南海區紅樹林的自然生長情況,研究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樹種的保護和修複方法、修復布局及修復效果指標等,監督指導地方政府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通過貼近紅樹林自然生長狀態的方式,宜灘則灘、宜荒則荒,因地制宜開展海灣整治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的項目建設。

「心型」紅樹林▼

得到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系統特徵而修復的紅樹林,將具備很高的生態價值,並能和濱海防災減災協同增效。

如果你也想和南海局的專家一起,親眼見證中國南海邊的這些忠誠衛士是如何守衛海疆,又是如何被監控和保護的,就請關注6月8日自然資源部南海局的直播節目吧。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專家將帶你走進南海紅樹林,深度了解壯美又豐富的「海上森林」!

長按右下方二維碼

就能進入直播間

6月8日9:30,鎖定百度app地球漫遊計劃直播間,或百度一下「紅樹林」,觀看直播!

現場直播中,南海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將帶著大家直擊紅樹林生態現狀調查現場,看他們在潮汐間隙,深入灘涂開展生態調查的過程。欣賞紅樹林的朝朝暮暮,探訪在紅樹林生存的鳥類和灘涂生物。

不見不散。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