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溺於過往困於現在的波蘭(上)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1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8090軍事獨家縱覽

作者:彈痕

本文為8090軍事獨家縱覽公眾號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如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公眾號8090軍事獨家縱覽及作者資訊,並且在公眾號留言轉載,獲得授權,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歡迎朋友圈及微信群轉發本文,無需授權)

在軍迷朋友眼裡,波蘭是一個和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某宇宙第一強國齊名的存在。雖然這兩個國家確實實力有限而又表現慾望強烈,時不時喜歡搞個大新聞刷下存在感。

但和只存在於腦海中的宇宙第一強國稱霸東亞的光榮過往略有不同的是,歷史上的波蘭確實是一個強國,巔峰時期的波蘭疆域東自第聶伯河以東,西至奧得河,南臨波羅的海,西濱黑海,拳打(古)德意志腳踢俄羅斯(基輔羅斯及莫斯科公國)的輝煌過往並不只是聊以自慰的空想。

波蘭屬於西斯拉夫人的一支,於公元10世紀中葉建立了早期的封建制國家。到10世紀末期,一路擴張的波蘭進入了普魯士地區,而居住於當地的古普魯士人則與波蘭人進行了長期的戰爭。在民風剽悍的古普魯士人的長期打擊下,波蘭人不僅沒能順利擴張,反而自己的領地也經常被古普魯士人襲擾。不勝其煩之下,波蘭國王康拉德一世於1225年向條頓騎士團求救。而此時條頓騎士團正被之前收留了他們的匈牙利國王驅逐出境,原因是他們企圖在匈牙利國王賜給他們的封地內建國。要說波蘭人也是病急亂投醫,條頓騎士團都有前科了還請過來給自己找不自在。走投無路的條頓騎士接到邀請後迅速進入普魯士地區,經過長期的征伐後逐漸在普魯士站住了腳跟。

到1236年,羽翼豐滿的條頓騎士團開始在普魯士地區建立自己的國家——條頓騎士團國,並不斷向外擴張。1308年,條頓騎士團攻佔了但澤並隨即吞併了整個波莫瑞地區。原本是想讓條頓騎士團給自己當炮灰的波蘭在騎士團的壓力之下,與同樣受到條頓騎士團國威脅的立陶宛開始結盟以求自保。1386年,兩國透過政治聯姻正式開始了王朝聯合,在經過了一系列的磨合及討價還價之後,兩國貴族終於在1401年以簽訂聯合協議的方式正式確定了波蘭同立陶宛的聯合。此時的波蘭由於立陶宛的加入,國力大為增強,各路貴族向條頓騎士開戰收回波莫瑞地區的呼聲非常高。而騎士團一方也感受到了聯合後的波蘭與立陶宛的威脅,積極向德意志地區尋求支援,準備與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開戰。

溺於過往困於現在的波蘭(上)

1409年,騎士團控制下的日姆茲地區(也稱蘇勒地區)發生了農民起義並得到了立陶宛大公的積極支援,波蘭國王也向騎士團發出警告,如果騎士團進攻立陶宛,波蘭將立即進攻普魯士。條頓騎士團隨即向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宣戰,雙方投入了約6.6萬人的兵力展開了近一年的拉鋸戰。騎士團雖然一度獲得優勢,但在關鍵性的坦嫩貝格戰役(也稱格倫瓦爾德戰役)中因總團長容金根的陣亡而最終潰敗。1410年7月25日,波蘭-立陶宛聯軍逼近騎士團總部馬爾堡,雖然因為行動分散攻城失敗,但條頓騎士團也從此一蹶不振。1411年,波蘭與立陶宛同條頓騎士團簽訂和約,不僅拿回了被騎士團佔據的但澤等大片領地,而且獲得了大量戰爭賠款,波蘭因此實力大增。

amocity
amocity

  


同條頓騎士團的戰爭結束後,波蘭與立陶宛的王朝聯合因為貴族間的權力紛爭又經歷聯合-分裂的長期反覆。但隨著15世紀末莫斯科公國的崛起,對基輔羅斯殘餘勢力大行吞併的波蘭和立陶宛開始遇到新的威脅和挑戰,而在前條頓騎士團國基礎上成立的普魯士公國的崛起和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也迫使兩國加快了聯合的程序。到1569年,多年聯姻的波蘭和立陶宛正式成立共主聯,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兩國共同擁有一個國王和兩個大公,由聯合議會選舉產生。聯合後的立陶宛保留了相當多的自由權,包括獨立的國徽、國璽、軍隊、財政、司法和行政系統。

兩國的聯合雖然使得波蘭的國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但在聯合過程中為了平衡各派貴族的利益,在權力結構上對貴族進行了相當多的妥協,使得王權被極大的弱化。合併後的聯合王國也即波蘭聯邦實行的是貴族民主制,貴族為了擴大自身利益,制定了一系列壓迫農民和排擠市民階層的政策,這使得波蘭國內農村和城市迅速衰弱,經濟發展速度緩慢。而同時期的西歐自由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國力迅速提升。到17世紀,波蘭國內的貴族莊園則進一步膨脹擴大,規模最大的莊園收入甚至超過了國家財政收入。而這些大貴族不僅憑藉自身的特權可以免交稅賦,而且能依靠手中的「自由否決權」阻撓一切不利於自身利益的政策透過。從1652年到1763年,波蘭共和國共召開了71次議會,因為貴族動用「自由否決權」而中斷的次數達42次,長期的議而不決使得波蘭國內不僅沒有發展的餘地,而且沒有改革的空間。

貴族的盤剝和勞役使得波蘭國內農民不斷進行反抗和逃亡,自1591年爆發了第一次哥薩克起義後,又相繼於1594年、1630年和1637年爆發了三次大規模哥薩克起義。起義和逃亡的農民在走投無路之下,大多選擇投靠波蘭的敵對國家,比如俄國。俄國對這些逃亡的農民往往採取招安的政策,趨勢他們在同便並波蘭的作戰中效力,並將奪佔的波蘭土地封賞給他們作為酬勞。這使得波蘭長期受到俄國的襲擾而無法平息。到17世紀晚期,經歷了彼得一世改革的俄羅斯開始了崛起,而波蘭的政治經濟依舊處於一潭死水的狀態。到1700年,俄羅斯已經逐步開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開始深度改革之時,波蘭貴族們卻醉心於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斷尋求外國勢力的介入,不僅在經濟上逐漸被外國勢力把持。在政治上,貴族們也樂於將王冠交給外國人,因為外國人在波蘭國內沒有政治根基,便於貴族們保留更多特權。而外國勢力的不斷介入,不僅加速了波蘭國家和社會的分裂,也為波蘭最終被吞併留下了隱憂。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