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01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0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情深亦濃

情感領域愛好者

(文/亦濃)

01.一隻鎏金銀壺上的愛情故事

這枚象徵著最美女神的金蘋果到底給誰呢?美少年帕里斯猶豫了。

赫拉、雅典娜、阿芙羅狄忒三位女神都認為自己才是應得的。

天后赫拉答應給帕里斯至高無上的權力;智慧女神雅典娜承諾給他最聰明的頭腦;這時候,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忒(Aphrodite)對帕里斯說,可以讓全天下最美的女人海倫對他俯首帖耳。

然後,這枚金蘋果就到了阿芙羅狄忒的手裡,果然愛情的力量是最大的。

但是帕里斯的愛情卻給特洛伊人帶來了滅城之災,特洛伊城門被攻破之後,緊接著的就被希臘人殘酷地屠城。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一位美麗的女人被誘拐被掠奪,女人的丈夫與女人婚前的愛慕者們組成英雄隊伍去解救。

加上了詭異的特洛伊木馬,這場規模龐大持續十年之久的「特洛伊之戰」也成了希臘神話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戰爭。

最源頭的起因僅僅是,不和女神沒被邀請參加某婚宴引起的記恨,後來,則是帕里斯在權力、智慧和愛情三女神之間選擇了愛情。

特洛伊木馬將勝利賜予了希臘人,墨涅拉俄斯又重新得到了妻子海倫。

amocity
amocity

  


嫉妒、愛情、野心、戰爭,是人類紛紛擾擾不眠不休徵戰的永恆主題。歷時十年的特洛伊戰爭消耗了邁錫尼王國大量的元氣,這個一度輝煌的國家已千瘡百孔。

表面為了爭奪女人,掩蓋的真相不過是,想要得到某塊富庶土地的當權者的一個發兵藉口而已。

這段故事對於現在的我們,已經耳熟能詳了。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透過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典籍,或古老的掛毯的繽紛,我們看到了很多紛擾不休的戰爭、悽婉或華麗的愛情種種。

但你知道這個源於愛、止於屠殺的特洛伊戰爭也曾被記錄在一隻鎏金的銀壺上嗎?

這就是巴特克利亞壺,一件絲綢之路上的典藏古物。

「巴克特里亞有城池千座」,但考古學家們在其古城巴爾赫卻什麼也沒發掘到。

巴克特里亞城位於阿富汗北部,這隻巴克特里亞鎏金銀壺卻出現在我國西北,一座6世紀將軍與夫人的合葬墓中。

經過作者詳盡的分析(及結合了專家們的典籍),壺身上的圖案記載了特洛伊故事中的三個場景。

巴克特利亞壺發掘於李賢將軍與其妻的合葬墓中,李賢是公元五六世紀北魏、西魏、西周的重臣。

amocity
amocity

  


而李賢當時那個年代,中國北方以及向西至河西走廊的地區,都處於北魏王朝的統治下。

北魏政權由來自北方草原的鮮卑族所建立,後來王朝動盪北魏王朝覆滅,西魏掌權。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作者揣測,作為一名駐守邊境屢立戰功的軍事首領,李賢一定去過很多地方。

他應該會透過絲綢之路的貿易路線前往都城彙報情況,接受命令,巴克特利亞壺,也因此到他的手裡。

或者是皇帝的賞賜,或者是客商的饋贈,我們無法推測;由彪悍到文明,來自北部草原的李賢們是否懂得特洛伊故事我們已經不知道了。

但這隻銀壺能夠出現在墓葬中,想必曾經是墓葬主人的最愛之物。

透過這隻壺的材質、製作工藝、成品年代,結合詳盡的史料等,作者揣測著這隻巴克特里亞壺命運流轉、沉睡1500多年,歷史更迭裡的前世今生。

特洛伊戰爭與它的木馬已經淹沒於歷史的煙雨之中,但故事卻因代代傳承我們並不陌生。

這段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掠奪與復仇的戰爭,到底是歷史還是傳說我們無法明證。

但這段故事卻用不同方式在不同的物品上記錄在《十件古物中的絲路文明》中的鎏金壺上講述著同樣的故事。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02.本書作者

本書作者魏泓博士,其從事絲綢之路器物和景觀研究工作數十年,此為其成果之一。

作為國際知名的敦煌學家,英國國家圖書館國際敦煌專案(IDP)負責人,魏泓博士掌握了較為詳盡的第一手資料,這也為她創作相關作品提供了便利。

其代表作有《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Life along the Silk Road)、《絲綢之路上的斯坦因》(Aurel Stein on the Silk Road)、《絲綢、奴隸和佛塔:絲綢之路上的物質文化》(Silk, Slave, and Stupas: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主編論文集《敦煌偽卷》(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等。

書中內容涉及地理風貌、歷史淵源、人物典故、軼事等,知識雜而廣,圖文並茂、故事性強,

本書的內容風格不由得令人聯想到零幾年CCTV4的《國寶檔案》,都是透過對幾件古物的構造、年代、材質、相關傳說等講述物件的前世今生。

只不過,《國寶檔案》裡的都是我們國家的瑰寶級古物,而本書中的古物則是與河西走廊、絲綢之路上密切相關聯的古物,真要細研究的話,部分古物與八國聯軍或許有比較深的淵源。

對於非歷史文化、民俗專業的人士來說,初讀此書有些艱澀難懂。

但靜下心來,細細品讀,興趣則會愈來愈濃。每一件古物都在歲月的輾轉中顛沛流離,用自身的「傷痕」講述著不平凡的「物生」。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03. 沉睡千年的古物,不言不語

《十件古物中的絲路文明史》中共講述了10件古物,其中的每一件古物都帶著獨有的風霜,不言不語的古物,卻有一顆歷盡風雨的滄桑,在或沉睡或顛沛流離中講述著流金溢彩的物生。

與古物有關的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後來的收藏家從古物殘缺的肢體中揣測歷史的曾經……

軟玉製成的「草原耳環」來自公元前二世紀的女性墓,上面雕刻著「龍」,那是中國古代權力的象徵;耳環材質的精美與工藝的複雜,可推測出這位女主的身份是匈奴某部落的貴族。

墓葬主人、墓葬的位置、耳環的材質、工藝,比對同期的銅鏡、腰帶服飾等的花紋,由此可以推測出古物隨著歲月變遷的風雲、所流傳的故事等。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任何一個古物的存在都不是孤零零的一個物件,考古學家們都會從中發現歷史存在的痕跡,

其他6件古物包括:貴霜錢幣、阿姆魯克·達拉佛塔、于闐木板畫、羊皮製成書頁的藍色古蘭經、拜占庭獵人絲綢、中國曆日和奴隸。

「中國曆日」體現出了9世紀雕版印刷術、造紙術的技藝精湛,並源起於公元前1世紀的造紙術。

隨著絲綢之路「沿著貿易西傳至塔里木,最遠到達阿拉伯邊界」,雕版印刷術則為後世紀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與絲路上頗多淵源的第10件古物是「奴隸」。維京人可以盡情地奴役賣身斯拉夫人,奴隸,怎麼就成了物件?因為在公元前的某個世紀,賣身為奴便沒了自由之身,成了任主人買賣的物件,有體力、有可供榨取的價值。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作者透過查閱詳盡的資料,結合當時的風土人情、環境文明,詮釋了古物們的前世今生。

amocity
amocity

  


萬里江山一抔土,幾千年風月湮滅瞬息間,現在的我們在捧讀鑑賞,鑑賞的是古物,讚歎的是工藝,緬懷英雄,感慨歲月。

古物如有靈,當見識到金戈鐵馬、壯士斷腕,「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透過古物,我們似乎能夠聽到西風烈戰鼓陣陣,看到大漠黃沙中一員小將勇猛廝殺的壯懷激烈……

十件古物,幾段歷史,眾多人物,如許故事。它們緣起絲綢之路、串接於河西走廊。以今人之眼,觀千古之事,除非詳盡史實,難免失之偏頗。古物中有文明傳播的相互饋贈,有勢力擴張中的搶劫掠奪。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04.文治武功,開闢絲綢之路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迄今看似浪漫的河西走廊,曾經為匈奴所控制鮮血染盡,成為這彪悍的北方蠻夷進軍漢王朝的尖刀。

漢武帝之前的漢朝,以休養生息為根本,面對匈奴的挑釁忍氣吞聲,求親議和、態度綿軟。匈奴日漸狂妄囂張,不斷對漢朝北方邊境擾亂搶掠,並控制河西走廊,猶如向大漢頸部插了一枚利刃。

夷患不除,堪比暗瘡。漢武帝寢食難安,霸氣一揮手, 文治武功。

戰略上,漢朝期望聯合西域大月氏共擊匈奴。公元前138年,張騫領聖命出使西域。

張騫跋山涉水,穿河西走廊,越祁連山脈,中間為匈奴所俘,被困十年後逃脫,歷盡艱險,輾轉抵達大月氏。

一年後張騫返回,途中又為匈奴所俘,匈奴內亂後又趁機逃脫,幸不辱使命,於公元前126年返回長安。

張騫出使西域歷時十三載,開闢了西行的「絲綢之路」,中原文明自此迅速向四方傳播。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帝王霸氣,將士亦無孬種,大漢湧現出衛青、霍去病等令匈奴聞風喪膽的英雄人物。

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率800騎,孤軍深入,跑馬大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敵兩千餘人,並俘虜了匈奴單于的叔父。首戰告捷,受封冠軍侯。

兩年後,霍去病再戰大捷,震懾匈奴,加封驃騎將軍。

又兩年,霍去病與舅舅衛青同時出征,向北行軍兩千多里,交戰匈奴左賢王,又大捷,殲敵七萬餘,直接將匈奴打殘,趕到北海。

大漠揚沙,輕騎閃擊,少年英雄,飲馬瀚海,封狼居胥,以少勝多,令彪悍的匈奴聞風喪膽。

匈奴遠遁,漠南再無王庭。北部疆界安寧,河西走廊全線貫通。清理了咽喉的暗瘡,大漢終於舒暢地,喘了一口氣。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05.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以張騫為使臣出使西域,鑿通河西走廊,聯盟西域各國,開闢了絲綢之路,繁華了中西文明。

21世紀,我國的「一帶一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夥伴關係,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深化互利合作,為區域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強大動力。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抵禦外辱,「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教胡馬度陰山」。

而今的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深化互利合作,彼此成就富國強民之大國胸懷。

「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古物的光輝可以於歷史的煙雲中沉寂,但英雄的披肝瀝膽都該被後來人銘記。

當我們談論古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