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1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808-馬穆魯克王朝

作者:中年維特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蓄奴是人類社會由來已久的現象,並不僅僅存在於奴隸制社會。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是主人的私有物品,可以被當作物品一樣出售,甚至一部分奴隸連生命權都掌握在主人手中。他們通常命運悲慘,工作辛苦繁重,家庭破碎,屈辱的一生短暫而顛沛。

奴隸制的歷史遠早於書面歷史

在幾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奴隸制存在

時至在現代也仍然存在

(古羅馬奴隸市場,藝術作品)

(圖:Jean-LéonGérôme/Wikipedia)▼

amocity
amocity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然而在中東歷史上,有一群身份特殊的奴隸,經過數個世紀的滲透逐漸掌握了軍權,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軍閥,甚至直接坐上了蘇丹的寶座。他們最光輝的歷史還包括,在伊斯蘭文明最衰微時向西抵禦十字軍,向東抵禦蒙古人,拯救了伊斯蘭文明。

這就是來自欽察草原的伯海里馬穆魯克。

武德充沛,翻身做主人的奴隸之光

(圖:Daniel Hopfer / Wikipedia)▼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用奴隸對抗大家族

在氣候乾旱,環境嚴酷的阿拉伯半島,人力短缺是限制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相較於在嚴酷的環境中,耗費大量體力種植幾畝薄田或放牧,奴役他人勞動、自己與家族坐享其成當然是更輕鬆的生活方式。

從大西洋沿岸向東延伸到蒙古高原

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廣闊的乾旱地帶

amocity
amocity

  


阿拉伯半島位於這條幹旱帶的中間位置

(底圖:shutterstock)▼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所以在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世界之前,各部落之間小規模戰爭不斷,為的就是搶奪更多勞動人口,將戰俘轉化為奴隸。

除了戰俘,從本地因破產而產生的債務奴隸,到從非洲、西亞等地遠道而來外來奴隸,都是重要的廉價勞動力來源。可以說,阿拉伯半島蓄奴的歷史比伊斯蘭教歷史更為久遠,奴隸制和奴隸貿易長盛不衰。

當然,蓄奴傳統並非阿拉伯半島的特產

在遍佈中東的荒漠地帶

奴隸貿易一直在各綠洲之間長盛不衰

(19世紀的埃及開羅奴隸市場,圖:wikipedia)▼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葉門的奴隸市場,圖:Wikipedia)▼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伊斯蘭教興起後,默許了奴隸制的存續,但只允許販賣異教徒。而奴隸們,也被阿拉伯世界的世家大族們開發出了種種特殊的應用場景。

在阿拉伯帝國不斷擴張的過程中

amocity
amocity

  


出現了穆斯林和異教徒這一最大的身份區分

穆斯林作為「上等人」顯然不能相互搞奴隸制

那就只能販賣異教徒了▼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比如在阿拔斯王朝時期,吸取了倭馬亞王朝快速亡國經驗的統治者們,為了牢牢抓住軍權,越來越發倚重奴隸的力量,發展出了軍事奴隸制。這個制度的核心是以受哈里發直接控制的奴隸兵,組建核心武裝力量來制衡、威懾其他部落。

阿拉伯的奴隸貿易歷史悠久且來源多樣

枷鎖在身穿越撒哈拉

(西非奴隸 圖片:Wikipedia)▼

但此舉見證歷史的同時,也很快暴露了馬穆魯克政權的死結——繼承權。

馬穆魯克王朝沒有形成穩定的繼承製度,最受擁護的將領會成為蘇丹,每一位強勢蘇丹都希望傳位給兒子,但是他的權力來源於兵權而非血統,他的兒子又不可能是掌握兵權的將領,這就導致每一位馬穆魯克蘇丹傳至第二代就會被老戰友篡權,權力交接極不穩定。

代表著馬穆魯克王朝的開國蘇丹拜伯爾斯的獅子圖案

(圖:Wikipedia)▼

非洲突厥人,是如何奪取國家政權的?| 地球知識局

內耗雖然嚴重,但是大多數宮廷政變沒有發展為天下大亂,馬穆魯克對外依舊是一個整體,沒有封建制中雄主去世導致領主割據、國土縮小的問題。馬穆魯克王朝的軍隊專業化程度、中央官僚機構的建構程度和在軍事上取得的功績都要高於更為著名的薩拉丁時代,如果這個獨特的政權不存在,伊斯蘭世界可能就無法招架十字軍和蒙古人的夾擊,伊斯蘭文明也許就會變成一個小眾信仰。

最終,當那些欽察草原出身的馬穆魯克全部老去,權力也就轉移到了切爾克斯繫馬穆魯克的手中,充滿傳奇的伯海里繫馬穆魯克從此落幕。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Thomas Wyness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