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宇宙

也許我們錯怪了暗物質,脈沖星才是“過剩”正電子的凶手?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0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脈沖星能解釋“過剩”正電子嗎?

歐洲物理學家表示,通過AMS-02實驗的觀測,也許可以不用暗物質解釋“過剩”正電子,相反,已知的天體物理學進程(比如脈沖星和宇宙射線)就可完全解釋。

用暗物質來解釋?

2013年4月,安裝在國際空間站的阿爾法磁譜儀(AMS-02)觀測到的證據證實,來自太陽系以外的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對應物)的比例出現了激增。傳統觀念認為,銀河系中產生正電子的主要方式是星系盤外散布的的高能質子,這樣的方案一般會看到大量的電子從高能狀態躍遷回低能狀態。然而,AMS-02的觀測結果似乎表明,在10GeV(億電子伏特)能及以上,正電子隨能量的增加而增多。這些數據支持了帕梅拉衛星(PAMELA,探測宇宙線荷電粒子)和費米衛星(Fermi,探測伽馬射線)分別在2008年和2011年的發現。

圖源:“過剩”正電子測定實驗AMS-02 (安裝在國際空間站的AMS-02是第一個在外太空運行的大型精確粒子物理磁譜儀,能精確測量GeV到TeV是宇宙線各成分能譜。AMS-02的主要物理目標之一是尋找暗物質。)

一些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可能是導致這種過剩的原因,此能量範圍內大量“過剩”正電子也許是通過暗物質的最可能組成——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簡稱WIMPs)的湮滅導致的。另一些人對觀察到正電子過剩的現象表示懷疑。近幾年,意大利都靈大學的物理學家馬荻亞•迪莫羅(Mattia Di Mauro)帶領的團隊提供了一個新天體模型。這個模型能夠在不引用“暗物質”這個天體模型的情況下解釋包括高能正電子比例激增在內的AMS-02提供的數據,雖然這並不排除引用“暗物質”作為解釋的一種選擇。迪莫羅告訴天文在線,“為與觀測結果一致,仍可能改變包括對此有貢獻的暗物質模型在內的天體物理學的參數。”但是,當解釋這個意外的比例激增時,瑪蒂迪亞團隊的觀點是其與脈沖星而不是這個新模型有關。

正電子流

脈沖星是一個有強磁場的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強磁場可以轉變為電場,將脈沖星表面的帶電粒子撕裂並加速釋放到宇宙中。之後,這些被撕裂的粒子形成包括電子和正電子在內的粒子流或反粒子對,它形成的部分“脈沖星風”吹出的星風粒子將注入到星際介質中。迪莫羅和他的同事能通過澳大利亞國家望遠鏡設備(Australia Telescope National Facility ,簡稱ATNF)的脈沖星目錄模擬傳統脈沖星散射的電子或正電子流。

amocity
amocity

  


他們之後驗證了這些粒子在銀河系中的傳播方式,即與銀河系中的輻射區相互作用而失去能量。這樣,他們就能算出正電子到達地球的能量與數量。迪莫羅說,“這些AMS-02觀測到的高能正電子流與目前ATNF目錄能夠得出一個很棒的結論。”根據AMS-02的數據,這個團隊也建立了來源於“附加”正電子源(比如超新星遺跡)的“附加”正粒子流模型,來對低能量區進行研究,而這些“附加”正電子源是宇宙射線與星際介質相互作用產生的。

但誰都不能確定。蘇比•薩卡爾(Subir Sarkar)說,“我認為對於大部分‘額外’正電子的產生,最合理的解釋是由地球附近的超新星殘骸中的脈沖星風驅動的沖擊波導致的。”他將他的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哈佛大學,另一部分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菲利普•梅爾茨(Philipp Mertsch)表示,薩卡爾在2009年第一次提出沖擊波加速了宇宙射線,沖擊波導致了宇宙射線在其波面與地球間反複往返。一些在沖擊波傳播路線上的正電子也被加速,同時消耗能量作為沖擊波的助推器,這就能解釋產生“額外”正電子現象的原因。

梅爾茨和薩卡爾更新了他們的建議,最重要的是,他們所做的猜想可以區分這兩種解釋。他們希望未來AMS-02在高能量區的數據中,質子與反質子比、硼碳比都呈現上升趨勢。最終答案也許會在下次AMS-02資料組公開後出現。

amocity
amocity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Violet- physicsworld-Colin Stuar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amocity
amocity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