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宇宙

宇宙中最神秘恒星變暗真的和外星巨型結構有關嗎?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0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在開普勒望遠鏡記錄的近100萬顆恒星中,很少有恒星能像KIC 8462852那樣引起如此多的關注。新的研究表明,它偶爾的變暗並不是由成群的彗星或外星人的巨型結構引起的,而是由一顆(母星)遭遇毀滅後被遺棄的系外衛星所導致。博亞吉安的恒星,也被稱為虎斑星,是在大約130年前被發現的,但它不尋常的變暗表現是在2015年由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博亞吉安(Tabetha Boyajian)首次發現的。

藝術家對博亞吉安的恒星周圍一圈灰塵的描繪。

這顆恒星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除了間歇性的亮度減弱外,其他方面都很正常。據觀測,這顆恒星的亮度下降了22%,這種亮度變化可以持續幾天或幾周。LSU(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布拉德利(Bradley Schaefer)收集的檔案數據顯示,博亞吉安的恒星正逐漸變暗,在1890年至1989年間亮度下降了14%。

這些觀測結果引發了一系列可能的解釋,包括一群彗星、一條不規則的塵埃帶、一顆剛剛被摧毀的行星的殘餘物和一顆扭曲的恒星。這一觀察結果實在是太奇怪了,針對該結果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傑森·萊特提出,可能存在外星巨型結構。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一組天文學家提出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該理論實際上很瘋狂——盡管還不至於瘋狂到被外部專家忽略的程度。在這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新論文中,天文學家布萊恩·梅澤爾、米格爾·馬丁內斯和尼古拉斯·斯通描述了這樣一種情景:一個孤立的行星被它注定要滅亡的母星所拋棄,由於受到母星輻射的沖擊,它的融化速度正在減慢。分崩離析的外星系的碎片不斷地滲入太空,在博亞吉安的恒星周圍形成了一圈塵埃。從地球上看,這個光環導致星光被擋住。

博亞吉安沒有參與到這項新研究,而在給塚本直樹 (天文在線)的電子郵件中提到:“這篇論文是對這一課題的重要貢獻——它詳細研究了這樣一個混沌系統中涉及的大量動態,其研究結果聽起來很有希望。”

來自範德比爾特大學的天文學家凱文(Keivan Stassun)也很喜歡這項新研究,他說對於虎斑星變暗的解釋是“合理和有趣的”,盡管帶一點推測性。

凱文·斯塔森 (Stassun)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在給塚本直樹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一切終將消亡。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偉大遺產之一是,它顯示了一個太陽系統中其他行星、衛星、彗星等等體驗死亡的恒星軌道令人驚訝的各種方式 ,這項新研究為天文學家們不斷增長的《格林兄弟》故事集增加了新的一章,講述了太陽系是如何遭遇困境的。”

梅茨格和他的同事在他們的新論文中解釋道:悲劇的開始始於一顆系外行星及其相關的系外衛星,兩者都是在繞博亞吉安的恒星旋轉,並由於被一顆棲息在相同的太陽系中巨大的系外行星的強烈引力乾涉所導致的不幸。

amocity
amocity

  


隨後的引力擾動導致母星進入一個異常偏心的軌道,與母星發生碰撞。與此同時,這種相互作用也導致了“潮汐分離”,正如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描述的那樣,衛星被永久地從它的母星分離出來。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這一場景進行了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在系外行星以這種方式撞向母星的情況下,大多數系外行星都會加入母星的行列,顯示出末日般的團結。但模型還顯示,大約有10%的孤立衛星會比它們的母星壽命長,它們仍在圍繞母星的軌道上運行,但距離近得令人不安。結果,正如研究人員推測的那樣,來自博亞吉安恒星的強烈恒星輻射正從孤立的外星系表面剝離物質,從而形成前面提到的塵埃環。根據這項新研究,需要幾百萬年左右的時間外星系才會完全消失。

梅茨格在電子郵件中告訴塚本直樹,就像彗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蒸發一樣,系外衛星正在以大小顆粒的形式脫落固體物質。

梅次格說:“小粒子——那些小於一微米大小的粒子——是高度不透明的,但由於它們很輕,所以向外能感受到來自恒星的強大輻射壓力。雖然有可能在月球附近形成暫時的“雲”,在經過恒星的視線前方時,可能會導致觀測到的‘變暗’。“塵雲”最終將從恒星系統中被移除,”也就是說,“被輻射壓力摧毀,因此不會持續太久而導致長期變暗。”

與此同時,梅茨格說:“較大的粒子不會受到強大的輻射壓力,導致這些粒子留在圍繞恒星的軌道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大的粒子會在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時間裏緩慢地被拉向恒星,由此產生的“如此大的粒子的積累將形成一個嵌套的環狀圓盤——非常類似於土星的光環——它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緩慢地阻擋恒星的部分光線。這些細節很重要。”但是他的團隊研究的“潛在的更有趣的方面”是提出了一種自然機制來解釋觀測到的傾角——也就是說,一個孤立的外星球有著在圍繞恒星的軌道上沉積類似彗星、富含揮發性物質的能力。

事實上,沙佛在電子郵件中告訴塚本直樹,這篇論文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它提供了“第一個合理的模型”來解釋恒星的傾角,而之前試圖解釋這一異常現象的理論在“天體物理學上是不合理的”。

“舉個最突出的例子,‘彗星理論’可能造成了這樣的傾斜,但導致這樣的傾角是不太可能的。”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的沙佛說道。由於該理論需要許多“超級超級大的彗星”才能起作用,更不用提解釋為什麼一百萬顆恒星中只有一顆會突然出現這種傾斜的理論了。

amocity
amocity

  


沙佛告訴塚本直樹:“現在,我們第一次有了一個模型,它不是簡單地斷言一些不合理的主張。”新論文”為某一時間傾角大幅下降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機制,它為在一次奇異事件獲得足夠的塵埃(每次傾角角度下降)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機制,這解釋了為什麼下降在博亞吉安恒星非常罕見,但不至於可能永遠不會被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

amocity
amocity

  


“新論文提供了詳細和現實的計算,以支持他們的合理性論點。”

先不說這些贊美之詞,值得指出的是,這篇論文所做的推測僅僅是推測而已。是的,作者提出的“自然機制”得到了計算機模型和數學的支持,但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加強這一論點,比如對塵埃盤本身的視覺或光譜觀察。更多的證據將會以更多的經驗觀察的形式出現,無論是博亞吉安的恒星還是其他地方。

幸運的是,這種現象雖然罕見,但不會罕見到我們不會在另一顆恒星周圍再次看到它。雖然我們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太陽系外存在外星系,但天文學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們的星系絕對充滿了外星系。但是考慮到博亞吉安的恒星(顯然)是鳳毛麟角的,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George Dvorsky- gizmodo-凡晨星儀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