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2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838-朝鮮進攻日本

作者:冬之陣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近代以來,朝鮮半島被日本實際統治長達半個多世紀,外加明朝時期豐臣秀吉的侵朝戰爭,舊時的日本-朝鮮關係總給人留下朝鮮被動挨打的印象。

近代歷史給我們的深刻印象是「日本強朝鮮弱」

但真的一定如此麼

(圖:wikipedia)▼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其實在歷史上,朝鮮半島上的各類勢力也曾多次主動進攻過日本。這些行為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由於半島政局動盪,新羅南部的流民與海盜曾頻繁襲擊日本列島多地。

amocity
amocity

  


到了14世紀末和15世紀初,此時的高麗和李氏朝鮮又有三次主動進攻日本,其中以第三次對日作戰最為知名,甚至被日本單方面判定為侵略活動。

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都是多山地形

而古代政權實際動員規模較弱

山高水遠,相互之間難有真正的強弱之分

(底圖:shutterstock)▼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反擊倭寇

1419年,大明永樂十七年,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李祹即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朝鮮世宗。

朝鮮世宗是朝鮮半島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君主,其在位期間正值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在他的倡導下,由一批學者創造了今日朝鮮族通用語言文字——諺文。

諺文取代漢字在朝鮮花了很長時間

amocity
amocity

  


對朝鮮人來說確實意義重大

(圖:shutterstock)▼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今日半島上的後世子孫,至今仍尊稱其為世宗大王,就連目前韓國的行政首都,也被命名為世宗特別自治市,在漢城的光化門廣場上,也仍立有世宗大王的雕像。

光化門前的世宗大王

(圖:shutterstock)▼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世宗在位期間朝鮮真的就平安無事。

就在世宗即位的第一年五月,數千名倭寇入侵了朝鮮庇仁縣,之後又侵犯了海州,殺死及擄走朝鮮軍民達300餘人。當時朝鮮的太上王,已經退位的太宗李芳遠得知後,命令自己的兒子世宗下旨征討對馬島的倭寇。

庇仁縣和海州其實都在朝鮮半島的西海岸

倭寇從對馬出發繞了一圈劫掠

也是以京畿周邊富庶地區為目標

(底圖:shutterstock)▼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對馬島地處日本九州的西北端,距朝鮮半島的釜山僅有50公里,是一個孤懸海中的小島。這裡土地貧瘠,不適農耕,長期以來透過與半島的貿易來換取糧食等物資,和半島經濟聯絡的緊密性甚至遠超日本列島。

對馬島衛星圖,其實這裡曾經是一個島

但由於人工運河,目前對馬島分成了三個

(圖:shutterstock)▼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雖然對馬島在經濟上的聯絡與半島緊密,但是他們在文化以及政治上更認同日本,人口構成也是和族為主。此時,對馬島介於日本和朝鮮之間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倭寇進犯朝鮮的跳板,許多倭寇均以此為大本營,對朝實施侵擾活動。

對馬島地形崎嶇,經濟價值不高

不過由於是日本朝鮮之間的跳板,戰略價值重大

(在圖中找找將島一分為三的小運河)

(圖:google map)▼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然而,這一時期日本內部派系眾多,倭寇只是一方勢力,其他地區又各成多股勢力。朝鮮也深知當時日本列島的局勢,不想樹敵過多以及再加深與室町幕府(足利幕府)之間的矛盾,所以也分別對待各方勢力。

即使位高權重如幕府將軍

也無法真正掌控那些對馬海盜和倭寇浪人

朝鮮如果以幕府為對手,顯然也是找錯了物件

(圖:wikipedia)▼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朝鮮方面採取的策略是,公開宣稱對對馬倭寇予以反擊,但對於掌控九州全域的探題(室町幕府設定的九州統轄機關),以及世代統治對馬的宗氏家族保持友好及剋制的態度,在戰爭前做出諸多努力來維繫與二者之間的聯絡。

例如當月,世宗命下屬官員款待了九州探題派到朝鮮學習佛法的一眾僧人,向他們傳達了朝鮮準備進攻對馬的意圖,使之不致驚慌。

這相當於對周邊大佬發一個宣告

我們要徵對馬,不過只針對對馬的法外倭寇勢力

(底圖:shutterstock)▼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也是在當月底,世宗又令下屬官員致書當時的對馬守護(此時對馬島的名義統治者,實際統治者已是倭寇),先是強調了朝鮮一直以來對對馬以禮相待、供其所需的撫育之恩,接著列舉了倭寇自1380年以來對朝鮮的屢屢侵犯,進而譴責倭寇忘恩負義,對朝鮮以及明朝上國的大逆不道。最後又著重強調,朝鮮此次征討僅針對對馬的倭寇勢力,對於一直以來向朝鮮輸城靠攏的對馬宗氏,朝鮮將繼續保持親善。

倭寇是個長期問題,非一戰所能解決

屬於那種難以根絕但必須經常打擊的問題

描繪中國王朝與倭寇海戰的畫面(18世紀)

(圖:wikipedia)▼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後來,朝鮮又分別向來朝獻禮的九州使節禮節性地傳達了希望他們約束對馬倭寇的意願,希冀戰火不開。

到了六月,世宗為了不使戰爭規模擴大,再次宣旨於三軍都統使:「九州使節不知國家征討對馬島本意,必致疑惑。我國兵船發行後,遣還九州使船,諭以不幹九州之意。」

在安撫日本諸侯的同時,世宗也積極聯絡著幫手,主要是其宗主國大明。在討伐對馬倭寇之前,朝鮮就曾嚮明朝彙報倭寇的動向,明廷根據朝鮮的訊息,命令沿海衛所嚴加防衛,後來的望海堝之役大勝就得益於朝鮮的及時情報傳遞工作。此時,面臨同樣的倭寇威脅,宗主國欣然和藩屬國之間形成了聯防關係,原則上支援世宗征討對馬島。

長期的倭寇禍患,大明和朝鮮都深受其擾

而對馬是倭寇的眾多重要基地之一

朝鮮親自征伐,大明自然是頗為樂見的▼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終於,朝鮮方面準備停當,併發布了討伐對馬的檄文。在這份檄文上,朝鮮更是明智地將大明拉下了水,列舉倭寇的一條罪行就是「將犯上國之境」,暗中包含了討伐倭寇的舉措也是為明朝盡忠之意,期望明朝在戰爭中能予以支援。

己亥東征

打仗之前的一切繁文縟節流程形式走完之後,戰爭正式展開。這場戰爭因爆發在己亥年,朝鮮方面稱之為己亥東征(己亥徵倭役)或第三次對馬島征伐,至於日本方面,則將其稱為應永外寇(日本應永26年)。

六月中旬,世宗派遣三軍都體察使率領從京畿、忠清、全羅、慶尚徵集的艦船227艘、兵士17000人從巨濟島出發進攻對馬。

三道大軍齊聚巨濟島,直撲對馬

(底圖:bing map)▼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他們在對馬的尾崎浦登陸,這裡是對馬倭寇的一大據點。在此的倭寇看到朝鮮的十艘先遣船,還以為是自己人劫掠半島沿海大勝而歸,還準備酒席以接風大軍。然而等朝軍靠近,倭寇才發現是敵方壓境,只得慌忙四逃。

大致在這個位置,對馬島靠近朝鮮方的一側

(圖:NASA/google map)▼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朝鮮大軍一路推進,並設定柵欄以阻斷對馬島對外交通,示意朝軍要長期駐守對馬。

但身經百戰的對馬日人也不是輕易就能打敗的。其後不久,朝軍左側在糠嶽遭到了日人的伏擊,四名將校命隕,右側也遭受伏擊,僅以小勝告終。

多次挫敗加上遠征對國力的消耗,朝鮮人很快就發現情況不妙。於是僅僅到了七月,他們就班師撤回巨濟島,己亥東征就此草草了事。

amocity
amocity

  


至於撤兵的原因,雙方記載頗為有趣。朝鮮一方的記錄是太宗向軍隊下達了七月多暴風,眾卿盡力即可,不必久留海上的指示,並提到九州方面想要修好的事情。日本一方的記載則是,對馬軍大敗朝鮮左軍,朝鮮軍隊無心戀戰而撤走。

其實這次戰鬥究竟誰是贏家或許已經很難考證了,畢竟雙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戰後朝鮮一度有再徵對馬的動向。九州方面為了試探朝鮮的虛實,以請大藏經為藉口,向朝鮮派出了一眾使團。

朝鮮其實也不想繼續開戰消耗下去,為了緩解戰後兩國的緊張關係,同時瞭解日方的真實意圖,朝鮮在給予日本大藏經的同時,也決定向日本派出回禮使,使節則是朝鮮半島知名外交家——宋希璟。

戰後之「戰」

宋希璟一行先到達對馬島,告知對馬守護朝鮮無意取其領土後,向京都進發,因為這裡是當時日本實際統治者——幕府將軍足利義持所在地。

足利義持,室町幕府第四代將軍

其執政期間與明朝、朝鮮關係都不太好

也因此縱容倭寇浪人為禍沿海

(圖:shutterstock)▼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其實在戰爭之後,日本朝野上下就流傳著這次事件是大明和朝鮮聯合發起的軍事動作。日本人之所以有這種認識,與前兩次元朝令高麗協助徵日的「元寇事件」不無關係,甚至他們認為這是第三次「元寇襲來」。

雖然和元朝的戰爭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兒了

但當時也是在日本本土的大戰

且這種「反侵略戰爭」無疑能提升將軍的權威

(圖:wikipedia)▼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而此時的明日關係又給朝日之間蒙上了一層陰影。足利義持的父親足利義滿在掌握日本實權的時候,與明朝交好。但是等足利義滿去世後,足利義持放棄了嚮明朝稱臣朝貢的做法,並斷交。在這種形勢下,日本對宋希璟一行的到來充滿了猜忌。

從日本的角度看

朝鮮這次操作彷彿就是在給大明打前站,真不可不防

(底圖:bing map)▼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宋希璟一行到達京都後,明確否認了與明朝聯合用兵的謠言,畢竟朝鮮僅想借用明朝的旗號威嚇日本而已,並不想真的引發全面大戰。因為如果大戰真的發生,就會像前兩次元朝徵日一樣,半島淪為炮灰。

雙方溝通清楚,打破了日方的疑慮,但對日方闡述興兵理由是因為倭寇對明朝的侵犯,卻使日本感到不悅。因為日方一直想與朝鮮直接對等交流,加入宗主國大明的因素後,心裡很不是滋味。

另一件涉及外交辭令的事則更讓日本惱火。作為接受明朝冊封的藩屬國,朝鮮在給其他國家的外交文書中,一律使用當今聖上的「皇明永樂」年號。接待朝鮮使節的日本人看到如此情況,強烈要求將「皇明永樂」更改,以實現朝日雙方直接交涉,從外交文書上瓦解明-朝聯盟。

日本人的思路一致很清晰

很早的時候就蠢蠢欲動想當東亞大家長

直到清末,先脫亞入歐,轉過身就要大東亞共榮▼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然而,宋希璟義正辭嚴地拒絕了日方的要求,還因此被日本人囚禁於住所數日。但宋希璟並未屈服,在日本各種小手段盡失的情況下,書契最終原封不動的交予足利義持。

此後,朝日關係逐步重建,對馬也獲得了對朝鮮的貿易權利。1443年,嘉吉條約(癸亥條約)簽訂後,日朝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朝鮮歷史中的前期倭寇問題至此基本獲得解決。

這也成為了朝鮮最後一次登陸日本本土,並獲得一定規模勝利的歷史事件。

而一百多年後,就是海峽另一邊動手了

大明救朝鮮于亡國之際,孰輕孰重已經很清楚了▼

歷史上,朝鮮主動打過日本麼? | 地球知識局

參考資料:

1.朱莉麗.圍繞「己亥東征」的朝日交涉及其背後的明朝因素.韓國研究論叢,2015:55.

2.吳大昕.朝鮮己亥東征與明朝望海堝之役——15世紀初東亞秩序形成期的「明朝徵日」因素.外國問題研究,2017

3.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AB%98%E9%BA%97%E3%83%BB%E6%9D%8E%E6%B0%8F%E6%9C%9D%E9%AE%AE%E3%81%AE%E5%AF%BE%E9%A6%AC%E4%BE%B5%E6%94%BB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