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也可以如此靠近
獨品一鳴
科學新知、隨手掌握
獨品一鳴 / 2018年4月16日19時24分
獨品一鳴
眾所周知,我們居住的世界,一切可見的東西,包括宇宙天體都是由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所構成,科學家稱它們為正物質。
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通過實驗,從理論上證明世界上存在帶正電荷的正電子;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生通過對宇宙射線間相...
獨品一鳴 / 2018年4月16日18時24分
獨品一鳴
極目宇宙的盡頭
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帶來了天文學的飛躍發展。由於藉助了先進的觀測儀器,人們的目光看得更遠更遠。
1997年,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的彼得·艾森哈德博士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亞當·斯坦福博士打破了一項紀錄,他們...
獨品一鳴 / 2018年4月13日10時51分
獨品一鳴
科學家不是聖人,偶爾也會犯錯。事實上,任何一位科學家都有可能犯錯,即便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也不例外。
伽利略肉眼「看到」木星
讓我們從1611年說起,之前一年,伽利略對外宣稱他看到了木星的衛星,另一位備受尊崇的佛羅倫斯天文學家弗朗西斯科·辛濟則試圖解...
獨品一鳴 / 2018年4月13日10時24分
獨品一鳴
宇宙加速膨脹的一種可能:中微子交叉輻射
在自然界中,中微子共有三種形態:電子中微子、繆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它們雖然同屬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但因其極難探測,成為物理學界的「宇宙幽靈」。中微子的質量極其微小,幾乎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但其總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