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也可以如此靠近
科學認識論
科學新知、隨手掌握
科學認識論 / 2019年2月08日18時24分
科學認識論
又是這種老生常談的言論。量子力學的確很顛覆三觀,但也不足以讓人生失去意義?
很多人看了科普文章就說,量子力學是不是證明世界是唯心的?宇宙是不是多元的?我們是不是虛擬的?
今天我就把這個問題一一解答
首先,到了20世紀人類才有了更有力的探測工具了解原...
科學認識論 / 2019年2月08日17時51分
科學認識論
看來有人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已經看到3周後,嫦娥四號登錄月球背面的艾肯盆地了。。。。
其實我不明白為什麼總要說月球會存在外星人呢?說個不好聽的話真以為人類傻啊。。。
看了這個問題題主描述的又是火星。。。。應該是搞錯了吧,必須要知道的是目前為止世界上還...
科學認識論 / 2019年2月08日17時24分
科學認識論
按照目前的理論來說,沒有可能。除非證明多元泡泡宇宙的存在,才有可能。
我們都知道宇宙太大了,從普朗克長度到可觀測的920億光年,從生物到天體。宇宙中有太多的未解之迷。我們對待宇宙問題一定要謙卑,不要以取得一點點科學成就就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宇宙總是...
科學認識論 / 2019年2月05日16時51分
科學認識論
任何物體改變速度都有一個變速的過渡過程,這顯而易見,因為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宏觀世界裡,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光是什麼?光是電磁波,其傳播子是光子,這是微觀領域的世界。解釋其中的規律不需要的牛頓力學,而是量子力學。
而量子力學在普通人看來就是「反常...
科學認識論 / 2019年1月23日17時51分
科學認識論
我直接給出答案吧,計算過程在下面
中國天眼可以看見月球上的人,不過是紅外成像。而人類目前最先進的光學望遠鏡是看不見月球上的人的。
其實看見一個遠處的東西主要考驗望遠鏡的口徑。
為了簡化問題,我們可以把空氣的影響忽略不計
其實望遠鏡看見遠處的東西...
科學認識論 / 2019年1月21日20時24分
科學認識論
首先蘇聯那個計劃不叫挖穿地球,要挖穿地球人類現在的技術還遠遠達不到,更何況當時呢。
蘇聯的計劃叫鑽探科研項目。放棄該項目的根本原因是資金和技術的限制,主要原因是沒有美蘇爭霸的政治壓力。什麼蘇聯人挖到地獄,聽見鬼哭狼嚎的聲音,嚇的不敢挖了。只是無良媒...
科學認識論 / 2019年1月12日07時51分
科學認識論
其實,我國早在印度發射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前兩年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螢光一號」。
不過我國並沒有用自己的大推力火箭,而是和俄羅斯合作,我國研發火星探測器,俄羅斯負責出火箭來發射我國的火星探測器。
不過俄羅斯的航天事故率很高,在變軌的時候失敗了。...
科學認識論 / 2018年11月21日14時51分
科學認識論
大家對電子這個物理詞語再熟悉不過了,目前對電子性質的研究依舊是前沿的課題。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搞清電子的所有性質。
從道爾頓的原子論到電子云模型,物理學家對原子模型的研究將近100年。同時人類還研究了氫原子光譜,經歷了萊曼繫到巴耳末系再到韓福瑞系的...
科學認識論 / 2018年7月22日04時51分
科學認識論
學過中學物理的讀者們想必對原子結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中學課本涉及較淺,主要是為了普及科學常識。
以我們最熟悉的原子來說,它其實並不是最小的物質。因為它還可以繼續細分成原子核和電子。按科學家的說法,目前只要能繼續細分的物質都不屬於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
科學認識論 / 2018年7月12日13時51分
科學認識論
我們生活中常說一個物體的溫度高低是用冷熱來描述的,然而我們很少接觸到極寒或極熱的環境。在我們生活中,通常定義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凝固點為0攝氏度,水的沸點為100攝氏度。你可能會認為水之所以冷,是因為它的溫度更接近冰。在中學課本上,我們完全不知道溫度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