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9

一份病理報告裡的中美醫療差別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10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良醫匯腫瘤資訊

病理醫生素有「醫生的醫生」美名,因為他們出具的病理報告指明瞭患者得的是「什麼病」,也就決定了進一步的治療方向,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們先來看一份上海某三甲醫院出的病理報告單。

這是一個乳腺癌病例,如你所見,病理報告上有一行字,告知了腫瘤的性質、程度級別、體積大小,除此之外是患者的個人資訊。

像這種病理報告在國內比比皆是,大家應該不會覺得有何異常。

我們再看看美國同樣病例的病理報告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份乳房(右)全切病理報告,共有4頁,為了方便讀者瞭解報告資訊,美國華人病理醫生還在報告上用中文做了註釋。

一份病理報告裡的中美醫療差別

可以看到,報告分為病理報告和附加報告兩大部分。其中病理報告包括三大塊。

首先對切下來的標本,包括前哨第一站、第二站淋巴結、左乳、右乳等進行報告。

其次是浸潤性乳癌總結報告,指出了腫瘤的位置、大小、型別、分級,此外還告知了範圍、皮膚狀況、切緣狀況、腫瘤距切緣的邊距,同時提到「同時存在原位癌」。

第三塊則對這個原位癌做了詳細報告,並註明了其他發現到的情況。

在附加報告部分,醫生又用了近兩頁紙的篇幅,詳細分析了組化染色報告、術中前哨淋巴結冰凍切片報告、標本接收記錄,以及大體標本描述記錄,總之,一定要搞清拿下來的組織有多大,切面裡的腫瘤離染色外沿有多遠。美國病理醫生在做報告時有兩個關鍵詞——定位和六面染色。

amocity
amocity

  


所謂定位,就是在做病理分析時,要考慮到標本原先在人體時的位置,要按照它拿下來的方位(前後上下左右六面)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指導下一步外科醫生做手術。

而六面染色就是用一種特殊醫用染料將標本的六個面都染色,在給標本做切片分析時,如果切面發現腫瘤,一定要看到腫瘤離墨汁邊緣(切下來組織的邊緣)有多遠,如果距離很近,在2、3毫米以上,基本就OK了。

假如腫瘤剛好挨著墨汁印記的地方,說明沒切完整,可能有腫瘤細胞還殘留在病人體內。這時候一定要重新開進去,在那個方位上再切。

一份病理報告裡的中美醫療差別

現在,我們再回頭看上海那家三甲醫院的病理報告,是否覺得太簡陋了?

不同病理報告指導下的手術

不同的病理報告單,會對手術產生什麼影響?

美國的這份病歷報告全面詳細,對腫瘤的相關資訊給予詳細的分析,所以美國任何一家醫療機構任何一個外科醫生拿到報告後都知道該怎麼做,知道開刀的具體位置,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切多大的組織。

手術位置會精確到毫米,畢竟乳房對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能保證治療效果,也最大程度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美國病理報告還對患者的後續治療和相應隨訪有很大作用,即便患者轉院,新醫院也可以根據病理報告執行規範措施,並且對於今後的治療方法改進也有標準對照病例。

amocity
amocity

  


再回到國內現狀,在簡陋的病理報告下,國內外科醫生如何做手術?由於病理報告太簡單,外科醫生為了給患者保命,只能最大程度的切除腫瘤,甚至切掉整個乳房。至於患者手術後的美觀、生活質量,就難以顧及了。

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韓寶三認為要分情況來看,在乳房全切的情況下,病理報告詳細與否並不是非常重要,因為切緣情況、周圍組織反應性等對手術治療的方案影響不大;但現在在保乳治療中,當然希望病理報告越詳細越好,比如病灶大小、切緣距離,其實稍微測量一下註解一下,就可以為外科醫生,為治療醫生提供一些更多資訊。

病理報告如何影響醫療水平

中國做了全世界最多的手術,特別是乳腺癌、結腸癌、食道癌手術,為什麼做不出有影響力的診斷標準?

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NCCN)每年都會發布各種惡性腫瘤臨床實踐指南,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臨床醫師的認可和遵循。但在其多達十幾卷的腫瘤診斷標準中,沒有一篇是中國人寫的。

amocity
amocity

  


這跟病理報告不規範有極大關係,詳細的病理報告是臨床研究的基礎,如果連腫瘤的基礎情況都沒描述清楚,怎麼去總結,怎麼知道什麼樣的腫瘤適用什麼樣的治療方法?只能是手術做完了就完了,沒有什麼指導意義!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現在部分醫院也在實施臨床路徑,引進國外診療標準,但許多中國醫生做手術還是憑藉個人經驗,整體治療效果有待提高。以乳腺癌為例,美國乳腺癌五年生存率為89%,早期患者治癒率已達98%。中國乳腺癌雖然是乳腺癌大國,但治療水平有限,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

一份病理報告裡的中美醫療差別

中美病理報告懸殊的背後

中國病理科落後美國太多了,按理說,病理報告、尤其是惡性腫瘤的病理報告,應該像美國那樣詳細,但在中國很難做到,哪怕是北京、上海的三甲醫院。

這跟中國醫療大環境有關:患者多,病理醫生工作強度大、單位病理報告用時太少;也跟中國病理科不受重視有關,人才缺乏,培養系統不完善等等,最突出的還是缺人。

中國病理人才有多緊張?我國沒有病理醫生註冊登記系統,無法統計準確資料。但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會長顧江曾做調查推算我國病理醫生在2萬人左右,平均每名病理醫生服務7萬人。目前我國每家三級醫院約四五名病理醫生,每家二級醫院約兩三名,只相當於美國的1/7—1/5。

此外,病理科收費制度也是一大問題。美國病理收費分技術費和醫生診斷費兩部分,比如,病理醫生做一個兩三釐米的活檢,技術費有45美元,是給實驗室的;另外醫生的診斷費也有45美元。並且收費標準隨著病理分析難度而有區別。

而國內病理收費只有技術費一項。如上提到的做一個兩三釐米的活檢,北京收費在40-100元之間。這錢都是技術費,要收歸醫院,醫院再給病理科提成一定比例的獎金,病理科再基本大鍋飯式的分給科室職工。

以保乳手術切緣為例,如果按照最規範最詳細的病理報告應該要做幾十個蠟塊,但收費卻只能收做一個蠟塊的錢。

這合理嗎?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和病理學網所有。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