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12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1年10月01日 10:30

【科學快訊】

  來源:博物

  現在,我們和動物的距離並不是那麼親密,而在文明矇昧時代,中華大地上的野生動物遠比今天豐富。

  當時的中華先民與動物「互動」親密,他們甚至把丹頂鶴、鱷魚做成樂器,吃螺螄、吃猴子,圈養梅花鹿……這在今天真是難以想象。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這些現象可以從全國各地的上古文化遺址中略知一二,下面我帶你挨個瞧一瞧。

  鶴骨做笛子

  時間:距今約9000~7800年

  地點:河南省 賈湖遺址

  笛子是世界各地都有的古老樂器,但人類是何時發明它的呢?河南舞陽縣的賈湖遺址,不但是已知最早養豬的地方,還出土了全球最早的笛子。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amocity
amocity

  


  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

  圖片來源網路

  在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了30多支骨笛,均由丹頂鶴的尺骨(翅膀骨骼)製成。其中最完整的一支長23.6釐米,笛身均勻鑽有7個圓形音孔。測音後,發現它能發出完備的六聲音階和不完備的七聲音階,音色也不錯。

  用鶴骨做笛子,今天看來似乎有點殘忍煞風景,在史前卻也是難得的浪漫了。畢竟誰不需要放鬆一下自己,或者談戀愛搞個氣氛呢。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金絲猴當美食

  時間:距今約7000~5000年

  地點:陝西省 關桃園遺址

  在今天,金絲猴是和大熊貓齊名的保護動物。但在數千年前的關桃園遺址,它竟然是人們的家常便飯……

  猴猴這麼可愛,為什麼要吃猴猴?如果穿越了,我好想問一句,好吃嗎?(問歸問,但咱們還是不能吃,否則牢底坐穿)

amocity
amocity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金絲猴:看我可憐巴巴的眼神

  關桃園遺址地處陝西寶雞市,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的先民已經會種地、養豬,也愛打獵。遺址出土了蘇門犀、麋鹿、梅花鹿、小麂、黑熊等多種野獸的遺骨,其中金絲猴骨佔6%~8%!

  猴骨與其他獸骨一起埋在灰坑裡,看來它們並非先民養的寵物,而是被吃掉的獵物,所佔比例還不低。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寶雞所在的關中地區位於秦嶺以北,今天算「北方」。但當時這裡的氣候溫暖溼潤,所以有多種亞熱帶動物。關桃園遺址中的金絲猴,是最常見的川金絲猴。

  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發展,先民們捕獵野生動物越來越少,金絲猴的分佈區也隨著氣候變遷南移,秦嶺以北再也沒有了。

  古人也迷戀螺螄

  時間:距今約5300~4300年

  地點:浙江省 良渚遺址

  勞累一天後,在夜市上嗦一碗鮮香肥美的炒螺螄,很爽吧!在五千年前的中華文明聖地良渚,先民們也好這口兒!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良渚古城建在太湖周邊的河網溼地中,自然靠水吃水。在遺址周邊的古代垃圾堆裡,考古人員找到了大量螺螄殼,殼還很完整,可能是用骨針一類工具挑著吃的。看來咱們自古以來都是講究人兒~

  饞了饞了

  圖片來源網路

  良渚人對河鮮的迷戀不止螺螄,遺址中還有豐富的鯉魚、鯽魚、鱧魚、青魚、鱉、龜、蟹、蛤等遺存。

  雖然良渚先民也養豬、打獵(灰坑中甚至有華南虎骨骼),但他們遺骨中的鋅含量較高,表明他們主要靠水產來補充蛋白質。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揚子鱷皮蒙神鼓

  時間:距今約4300~3900年

  地點:山西省 陶寺遺址

  位於山西汾河流域的陶寺古城,被考古學界認為很可能是上古帝王——堯的都城。陶寺遺址規模宏大,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還有8件鼓。

  這些鼓的鼓身是一截挖空樹幹,鼓面蒙皮則是特殊材料——揚子鱷皮。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揚子鱷

  揚子鱷古稱「鼉(tuó)」,體型雖小,求偶時卻會發出響亮鳴聲。用揚子鱷背部或腹部硬皮蒙的「鼉鼓」,據說鼓聲洪亮如雷,是上古時作戰、祭祀的必備禮器。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鼉鼓在史書裡記載頗多,但上世紀30年代才在安陽殷墟首次發現,陶寺鼉鼓又比它早了近1000年。

  今天,揚子鱷只在長江下游還有少量野生種群。但在黃河流域多處先秦遺址中,都有其骨骸出土,春秋之前中原地區也有產鼉記載。這表明,當時揚子鱷曾在北方棲息。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揚子鱷今天只分佈於長江流域的安徽皖南,冬天要挖洞冬眠4~6個月。

  四川盆地象出沒

amocity
amocity

  


  時間:距今約4800~2600年

  地點:四川省 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

  2021年3月,在著名的四川三星堆遺址,考古人員發掘出100多根象牙,還有精美的象牙雕刻品。

  在年代稍晚的金沙遺址,此前更有上千根象牙出土,最長的有1.5米。它們是古蜀先民的重要祭品,均來自亞洲象。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四川盆地金沙遺址出土的象牙

  今天四川盆地沒有野生象,但上古時代卻不同。商周時期氣候溫暖,黃河流域都有大象,更溫暖的四川盆地也是產象區。

  由於氣候變化,加上長期捕獵,四川的象群逐漸從平原退縮到川東、川南山區,唐宋後才徹底消失不見。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亞洲象

  竟然還圈養梅花鹿?

  時間:距今約4000~3800年

  地點:河南省 新砦遺址

  古代常見的梅花鹿,沒能像豬牛羊一樣被馴化為家畜。不過我們的老祖宗,或許也曾試圖馴養過它們,河南新密的新砦(zhài)遺址就透露了一點線索。

  此處先民主要以務農為生,遺址裡野生動物骨骼較少。奇怪的是,惟獨梅花鹿骨骼比黃牛、綿羊還多,數量僅次於家豬骨骼。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梅花鹿

  對鹿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顯示,相比地域、年代相近的其他遺址,這裡的鹿平時攝入了更多「C4植物」和蛋白質,比例接近當地家豬。(按光合作用方式不同,植物可分為C3和C4兩類。)梅花鹿在野外主要吃C3植物,而粟(小米)、黍(黃米)等上古北方常見穀物,正是C4植物。因此有學者推測,此處的鹿和豬牛羊一樣,是先民用圈養的家畜,還喂穀物飼料。可惜對梅花鹿的馴化似乎失敗了,這種動物的規模化養殖到20世紀才成熟。

  好傢伙,如果當時真的馴化成功了,說不定我們現在就能養梅花鹿當寵物了呢。

螺螄真香,5000年前的古人早就吃上了

 

  撰文|徐啟航

  部分圖片|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阿什麼爽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