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探索

華裔教授泉州成功尋根並擔任創業導師 將數字技術引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22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閩南網資訊

福建閩南網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僑一代」起筆南洋 「僑三代」落子故里

  6月6日下午5時許,認為已到了拍攝的黃金時段,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教授莊以仁(英文名Eugene Ch’ng)操控著無人機,一絲不苟地拍攝著泉州洛陽橋。拍攝下的幾百張照片,將透過數字技術進行3D建模。

  

  莊以仁操控無人機拍攝洛陽橋,他將透過3D建模,以數字技術將家鄉的文化遺產儲存好、傳承好。

華裔教授泉州成功尋根並擔任創業導師 將數字技術引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接過泉州臺商投資區「泉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業導師」的聘書,莊以仁正式成為家鄉的創業導師。

  半年前,他還是一名尋根者,在爺爺莊木來的南洋遺夢中,模糊地勾勒出故鄉的模樣。如今,他已經四訪泉州,一步步把故鄉裝進「記憶之錨」,並接過了泉州臺商投資區「泉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業導師」的聘書。

  從此,泉州於他,不僅是連著血脈,也連著發展的無限可能。

尋根

「泉樂園」的「泉」,代表著泉州

  1920年,泉州人莊木來漂洋過海,抵達了馬來西亞檳城。他把鄉愁都融入了一手創辦的「泉樂園」餐館裡,也滲透到對子孫的日常嘮叨之中:「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故鄉在泉州。」

  吃著花生仁湯、海蠣煎、米粉湯等傳統家鄉菜長大的莊以仁,對爺爺的故鄉充滿了好奇,但更多的細節,僅僅是爺爺嘴裡的「針茂,針茂」。爺爺去世後,莊以仁一家先後移居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從此與家鄉斷了聯絡。

amocity
amocity

  


  對爺爺的思念,有一個場景讓莊以仁特別深刻。有一次看電視時,爺爺突然轉過頭跟他說:「以仁,如果你能讀到博士就好啦。」

  這個夙願實現了,2007年他獲得英國伯明翰大學電子、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併成為該校歷史上第二位最佳博士。讀博期間,他結識了很多中國留學生,從他們口中認識了不一樣的中國。「為什麼你不回去呢?」「是啊,為什麼我不回去呢?」他問自己。

  2013年,他來到了中國,成為諾丁漢大學文化與計算機學教授,兩年後成為浙江寧波市政府引進的「3315」外籍人才。同時,他還是英偉達(NVIDIA)混合現實聯合實驗室主任、麻省理工Presence期刊主編、VR數字文化和遺產專家,那是爺爺眼裡的榮耀。

  是時候實現爺爺的另一個夙願了。「我到泉州豐澤蟳埔、惠安尋過根,找了3個莊氏宗祠,還加入一些莊氏宗親微信群,可惜都不了了之。」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2020年12月,泉州師範學院吳伊萍老師邀請莊以仁來校開展學術交流期間,王鴻偉老師聯絡媒體對他的尋根故事進行報道,尋根終點指向了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錦厝村針茂自然村。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泉樂園’的‘泉’,代表著泉州。」莊以仁飽含深情地說。

知根

透過技術講述文化,呈現真實立體全面的泉州

  「回來吧!希望更多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華裔不僅僅回來尋根,還能歸根、紮根。」臺商區黨群部部長洪亞清首次與莊以仁見面,就熱情地發出邀請。

  邀約如期而至。6月4日上午,泉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設計之聲」沙龍分享會,莊以仁做了他在故鄉的第二場演講。47歲的他,儒雅、風趣、謙虛,時不時中英互譯。他從洪亞清手裡接過創業導師的聘書,也接過了故鄉沉甸甸的信任。

amocity
amocity

  


  「未來的發展需要跨界,透過技術手段,呈現真實立體全面的泉州,講述泉州故事。」莊以仁迅速進入創業導師身份,「我需要做一些調查,看看從哪裡開始。」

  莊以仁對泉州的融入,為何來得如此迅速、如此自然?

  這是因為,尋根報道播出後,福建省、泉州市兩級統戰部門、和市區鎮三級僑聯部門通力合作,僅用兩天時間就幫忙找到了針茂自然村,「那種高效率,令我驚歎,我的心很溫暖。」

  在爺爺莊木來回鄉出資建造的紅磚樓二樓牆上,還有爺爺一家在馬來西亞的老照片,令莊以仁感動不已。(許錦龍 攝)

amocity
amocity

  


  是因為,他和團隊運用3D成像技術、攝影測量技術、虛擬現實及混合現實等技術,開啟名為「記憶之錨」的文化遺產研究專案,再現歷史和過往,「泉州正是自己用之不竭的科研寶庫」。

  是因為,故鄉的錦西小學至今完好地儲存著爺爺當年捐資助學的紀念石碑,年近九旬的姑姑年復一年地打掃著爺爺的三層紅磚樓,「故鄉的親人們一直等著我回來」。

連根

重構故鄉的歷史記憶,家國情懷生生不息

  沒有故鄉的海外遊子,就像沒有家的孩子。

  泉州,全國著名僑鄉,分佈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的泉籍華僑華人950萬人、旅居港澳同胞76萬人。這些數字,深深刻在泉州市僑聯文聯部部長許錦龍的腦海裡:「海外老一輩華僑(僑一代)對故土的執著,讓他們的後代們選擇回國尋根,這就是中國心。」

  他說,如果找不到回家的路,可以到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看看。泉州用心打造的全國首個官方綜合性尋根服務平臺,同樣是數字賦能的成果,可以一鍵尋根。

  這樣的尋根初衷,和莊以仁的「記憶之錨」不謀而合:「中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成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我很想把所有遺產永遠留下來。」而最吸引莊以仁的,莫過於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如何透過技術把泉州的文化遺產傳承好、傳播好?他從爺爺的老房子開始,接續著洛陽橋,掃描、建模,「只要有足夠的資料為依託,就可以透過VR重構,完整地再現當時的情景,讓每個人身臨其境。」

  虛擬現實就像一座橋樑,連線了過去和現在。莊以仁憧憬著,在未來,故鄉的過去會像現在一樣觸手可及,海外遊子可以戴上VR眼鏡,走進宋元泉州的「市井十洲人」街景,走進「僑一代」們的記憶遺產,感知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他們會跟子孫們說:「看,這就是我們的故鄉。」

  □記者 黃小玲 遊怡冰 林勁峰 文/圖

來源:泉州晚報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