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12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226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投資家網

鯤鵬計劃獲獎作者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曉月

「要麼瘦、要麼死!」女人為了自己的身材,究竟可以有多狠?

這幾天,「小腿阻斷術」登上熱搜。這種瘦身方法是一種整形手術,透過切斷小腿一些相對不那麼重要的肌肉神經分支,來讓肌肉失去活力而自然萎縮,最終達到瘦小腿的結果。

在某社交平臺上,「小腿肌肉阻斷術」人氣和推薦度超高,上萬人點贊「種草」。不少博主親身體驗並表示,做了之後輕輕鬆鬆就能瘦下來。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但是,這種手術會造成巨大的傷害,主要因為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被切斷的神經無法復原。也就是說,切除了這部分神經後,以後遇到外傷等情況,需要小腿肌肉潛在功能的時候,也不可能再恢復了。

我們在感慨部分黑醫美機構為了掙錢無下線的同時,也不禁感嘆有些人為了能減肥真的是無底線。

餐飲行業的消費升級新方向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手術式瘦身還是風險太大,更願意嘗試一些無風險、低成本、日常式的瘦身方案。由此,「輕食代餐」行業應時而起。

amocity
amocity

  


輕食起源於17世紀英國貴族的下午茶。演化至今,其定義已不再特指某一種食物,而泛指食物的某種形態,比如用涼拌、水煮等方式製作的低脂肪、低熱量、低糖分的營養食物均可稱之為輕食。比如沙拉、三明治、粗糧等、麥片、代餐奶昔、蛋白棒、雞胸肉等皆屬此類。

這幾年,輕食行業發展勢頭不斷加速。據美團外賣2019年10月釋出的《中國輕食外賣消費報告》,截至2019年9月,美團外賣輕食訂單量同比增長98%,輕食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8%;預計2022年中國輕食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

輕食行業的崛起,一方面是得益於愛美人士的身材焦慮,
這些年來,各種反手摸肚臍、A4腰、鎖骨放硬幣、4cm手腕等挑戰人體生理極限的「比瘦」騷操作不斷,可以說是營造了一種「以瘦為美」的全民焦慮。

就在前不久,陌陌在世界防治肥胖日(5月11日)釋出了《2021年網民身材焦慮報告》顯示,54.3% 的女性認為自己太胖,31.9%的女性每天稱一次體重。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不運動,我是如何靠吃月瘦15斤?」「我的一日三餐食譜公開,這樣吃不瘦才怪」在這樣的全民身材焦慮下,健身博主、明星們都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各類輕食食譜。

除了想要減肥瘦身的白領之外,還有追求健康生活的中產。
這些年來,隨著各種加班過勞死等新聞的持續出現,年輕人們紛紛提前步入中老年養生時代,「保溫杯裡泡枸杞」「敷著最貴的面膜熬著最深的夜。」

顯然,比起油膩辛辣高糖高熱量的食物,推崇食用新鮮、少加工、少油鹽糖、低熱量和高纖維的輕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輕食背後的健康理念體現在國人飲食的各個細節上。據《中國餐飲報告2018》資料顯示,全國以鮮味型為主的餐廳數量達到282萬,比麻辣味型為主的餐廳多了94萬家。中國人重油、重鹽、重辣口味偏好明顯降低,消費口味正在從刺激型轉向品鮮型。因此,輕食行業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餐飲行業的消費升級新方向。

此外,被貼上「美容」「健康」的輕食,也成為了一種「社交貨幣」。
相比油汪汪的麻辣燙,輕食的顏值顯然更高,更適合曬在朋友圈——顏色飽和鮮亮的蔬菜和水果,拌以其他清淡少油的食物,再裹上一點沙拉或是酸奶,加上令人賞心悅目的精緻擺盤。顯然,這時大家吃的就不是食物,而是為了吃出一種生活態度。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amocity
amocity

  


風口爆發,肯德基也「變綠」

隨著消費需求的蓬勃崛起,行業發展增速不斷提升。
根據企查查資料,2013年至今,我國在業/存續的輕食企業有10033家;美團外賣2019年10月釋出的《中國輕食外賣消費報告》,截至2019年9月,美團外賣輕食訂單量同比增長98%,輕食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8%;歐睿國際資料預計2022年中國輕食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

有需求的地方就是機會,大量創業者紛紛入局,資本也緊跟而至。
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包括gaga鮮語、米有沙拉、好色派沙拉、沙律輕食、甜心搖滾沙拉等十幾個品牌先後拿到融資。以對輕食理念接受度最高的上海為例,2015年上海輕食店不到50家,一年內暴增至400家。

除了專業輕食品牌雨後春筍般生長之外,各類傳統餐飲品牌也加速擁抱輕食市場,推出輕食產品和輕食概念店。

比如「沙縣小吃」推出「沙縣輕食」,「吉野家」在臺灣忠孝東路開了一家「無印良品」風格的輕食概念店,主打蓧面的西貝2019年第一家酸奶屋在北京CBD中駿世界城正式開業,想要藉助輕食主義打入年輕消費圈;必勝客則嘗試在北京悠唐店等增設了自主沙拉吧。

就連高熱量的代表「肯德基」也在杭州開起了輕食餐廳「KPRO」,主打西式簡餐,產品主要以沙拉、三明治等為主;區別於傳統店面的紅色風格,輕食餐廳則以綠色為主基調,被網友們戲稱為「肯德基變綠」了。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此外,瑞幸和喜茶等咖啡飲料品牌也推出了三明治、麵包、沙拉等輕食產品,以Keep為代表的新興健身品牌也進軍輕食市場,除了建設自有輕食餐吧的傳統健身房,也打造了自主輕食沙拉外賣品牌。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圖片來源:艾瑞網)

傳統正餐3倍價格的輕食,為啥賺不到錢?

毫無疑問,輕食看上去是一門很美的生意。看似簡單的食材,但價格卻可以達到一般正餐的2-3倍,而且有著入行門檻、製作成本、投入成本的「三低」優勢。只要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迅速上手,而且無論是輕食品牌加盟還是輕食店的相關證件辦理,流程和手續都極其簡單。

有媒體統計過,包括加盟費、門店租金、裝修費、經營裝置費、首批原料費、水電雜費、人員工資、廣告宣傳及開業費等各項支出加起來,不到10W就可以開一家輕食店,不到20萬就可以在一線城市開一家輕食店,相比其他火鍋、奶茶等其他餐飲行業都要低了不少。

看起來,輕食行業絕對屬於低成本、零門檻的黃金賽道,因此吸引了無數創業者的目光。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爭相入場,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不斷倒下。

2015年, GREENY小綠格蕾沙拉停業;2017年初,「沙拉日記」宣佈倒閉;2019年3月,甜心搖滾沙拉官方媒體賬號已停更,全線業務停擺;4月,米有沙拉在上海的門店僅剩3家,官方賬號停止更新

即使放在高死亡率的餐飲行業之內,輕食的發展情況也堪稱慘烈。發展已有好幾年,但至今還沒出現一個能實現跨區域、規模化的頭部品牌。

但這並不是因為消費者不買賬。風光一時的網紅品牌「沙拉日記」在停業時的訂單量依然十分可觀。創始人「番茄妹」表示:有單量,沒利潤,我們就好像進了一條死衚衕。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那麼,一份簡單的三明治就能賣到30幾元的輕食品牌,為啥不賺錢呢?

amocity
amocity

  


創業領域向來有「寒冬」一說,對於輕食行業更是如此,不僅體現在資本與市場的蕭條,更體現在長週期的季節性上。
國人一向有吃熱食的偏好,尤其是在每年秋冬季之後,輕食的訂單量更是斷崖式的下跌。

一年一度、幾佔二分之一時間的「寒冬」無可避免。但商家在間歇性營業、取得收入的同時,店鋪租金、人力、裝置等支出卻是固定成本,這種長時間「入不敷出」的情況,往往導致創業者們很難熬過「寒冬」。

而且輕食的食材看似簡單,但由於以生鮮為主,保質期很短,所以對供應鏈、物流配送等方面具有很高要求。
無論是需要降低損耗,還是提高時間效率,這又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一方面是為了減小季節性營業帶來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是為了提升食材的配送效率,
目前國內有70%的輕食品類是選擇了將外賣作為主要銷售渠道。甚至有些沙拉品牌,只是租了一個小鋪位,專門做外賣生意。

但是外賣平臺的抽成,又進一步增大了創業者的壓力。再加上輕食行業其實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行業,人人可入的低門檻,必將意味著人群密集的高競爭。高昂的營銷補貼和廣告投入,成為了創業者的「不可承受之重」。

有人曾計算出一份輕食的利潤在150%左右,但除卻平臺抽成、包裝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營銷成本等,留給創業者的利潤已經寥寥無幾。

更大的拷問來自於社會公眾層面——食品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由於輕食行業主要搭配的餐食都是蔬菜、水果、穀物一類的低溫或者生食,從其製作過程來看往往是不進行加熱殺菌的。在蔬果中拌入的生魚片,五分熟的牛肉和溏心蛋這些食材都是帶菌的。

相當果蔬食物即便仔細地洗過,本身也非無菌切菜、裝盤時菜刀、菜板、餐盤、工作人員的手和衣服等,都是汙染源。

而在配送過程中,尤其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等到生鮮食物配送到你手上時,各種致病菌已經在高溫和多種營養食材下加速增殖。

緊扣6億女性最大痛點,這個千億風口正在爆發

看似「健康」的食物,說不定還不如高溫煮沸的麻辣燙「健康」。

另一方面,從產品功效來看,輕食是不是真的「健康」也是存疑的。
沒人會真的願意「吃草」,為了保證口感。很多商家都會選擇加入醬料來提升口感,但這些醬料往往是高油鹽、高熱量的,比如20g沙拉醬的熱量就相當於一碗米飯了。

此外,部分商家的專業度不夠,錯誤地認為輕食就是低卡低熱量那麼簡單,導致營養配比不均,產品的可持續很差。

結語

所以一句話總結當前的輕食市場的問題,就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

儘管從消費端來看,輕食人群其實在逐漸擴大,但在供給側而言,相當商家尚都處在不及格狀態。未能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經營盈利模式、行業發展無標準、無規範,泡沫嚴重,才是經營者頻繁折戟的關鍵原因。

對於公眾而言,也要對輕食有理性認知。
一方面,無論是瘦身還是健康,輕食絕對不是能夠立竿見影的過程,正如某位投資人所言,「很多人無法堅持去健身房,不會說健身沒效果,只會說自己沒堅持。代餐也是,不會有人覺得代餐沒有效果,只會說我沒堅持。」另一方面,「七分練、三分吃」,減肥不僅要「管住嘴」,更要「邁開腿」。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