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百川論道 | 王昭君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2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百川論道

文 | 百川

王昭君,女,漢族,公元前52年生,壽命34歲。屬相馬,星座為天秤座,湖北興山人。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譽為「落雁」之姿。關於落雁的典故,是怎麼得來的呢?

傳說昭君出塞時,她坐在車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車裡的絕色美女,竟然忘記擺動飛翔的翅膀,跌落在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美稱。

《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白居易詩讚:「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貌壓群芳,奪得湖北省選秀冠軍。昭君的父親王穰捨不得愛女,向地方官申請說:「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

無奈聖命難違。漢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

沒想到,美麗聰明的王昭君,苦苦等待了三年,竟然沒有見到過漢元帝一面。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后宮妃嬪多到看不過來,他讓宮廷畫師毛延壽畫像,按照畫上的美醜召幸。

妃嬪們都想方設法賄賂畫師,以求讓他們把自己畫得更美。只有昭君,性格像蓮花一樣純潔,她不願意採取這種賄賂的手段,她堅持「出淤泥而不染」的紛芳鬥妍。

畫師毛延壽沒有得到昭君的「孝敬」,由此妒恨。他筆下的昭君,成了大小眼,鼓腮幫,塌鼻子,而且在額頭上,還長著一顆帶毛的黑痣,這樣的形象,怎麼可能得到皇帝的召見呢?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的首領單于,來到漢朝求親。漢元帝想隨便應付一下,昭君入宮三年,沒有得到皇帝召幸,早已經心灰意冷,這時候,她慷慨應詔,決定出塞。

臨行前,漢元帝按照禮節,召見單于和昭君,當漢元帝一見到昭君時,立即被她的美貌驚呆了。他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後宮中,看到過這樣的絕色美女。

《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都記載了這段場景:「帝見大驚,意欲留之。」但是為時已晚,這兩部史書中緊接著下一句就說「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amocity
amocity

  


漢元帝下朝回宮後,懊悔不已,越想越氣,於是他命人找來昭君的畫像一比對,哪裡有一點相像呢?漢元帝龍顏大怒,立即下令將畫師毛延壽處以死刑,妒賢忌能的惡人,得到可惡的報應。

在為昭君送別的時候,漢元帝還是依依不捨,他打破慣例,親自送出長安城外十餘里,仍然意猶未盡,又賞賜給昭君:錦帛二萬八千匹,棉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

「三年未謀君王面,一朝有識竟決別。」此時的昭君,帶走了漢元帝的失落,肩負著漢匈和平的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

王昭君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安定胡地的王后,開始了她的塞外生活。昭君的丈夫呼韓邪單于,比她年長約二十多歲。

他在娶了昭君後,在軍事上,得到了漢元帝幾乎是「有求必應」的大力支援,使他很快控制了匈奴全境,成為匈奴最強大的國王。呼韓邪單于對昭君非常寵愛,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

《漢書》記載當時的情景是,邊城息兵,牛馬遍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民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不幸亡故。

失去丈夫的昭君,此時更加思念故鄉。她給漢元帝上書求歸。漢元帝見信後非常感動,立即想下旨召昭君回漢。但就在此時,呼韓邪單于的親生兒子復株累單于,世襲王位後,也發來上書。

amocity
amocity

  


請求漢元帝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把昭君賜嫁給他。為了漢匈團結的大局,漢元帝和王昭君,先後同意了這個請求。

雖然一女嫁兩夫,兩夫為父子。這種情況,在漢朝,是難以被人理解的。但是在匈奴,卻是一件神聖的喜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與復株累單于擇吉日成親。

好在復株累單于對昭君更加愛護,而且兩個人年齡相仿,生活漸入佳境,也是美滿幸福。昭君為復株累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公元前20年, 復株累單于因病去世。

amocity
amocity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雁門紫塞」,直譯為雁門關萬里長城。昭君的美名,傳遍中華大地。復株累單于臨終遺命:漢匈永遠和好,停止戰爭。從此後,漢匈和平局面,維持長達50多年。

公元前19年,只有34歲的王昭君,因病去世了。她被厚葬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南郊,墓依大青山,地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元代詩人趙介在《題昭君圖》有詩云:「玉筋嘀紅別漢京,天驕含笑擬長城,旁人莫訝腰肢瘦,猶勝嫖姚千萬兵。」

他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百川論道 | 王昭君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