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探索

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唐詩沒有過時,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文化觀察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1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來源:三人隨筆(百家號)

無意間看到一條訊息:近日,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和翻譯家董強合著的《唐詩之路》中文版推出。現在還有外國人讀唐詩?我們的「著名詩人」、「一級作家」趙麗華不是說「我們的詩歌審美落後西方一百年」嗎?

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唐詩沒有過時,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文化觀察

勒克萊齊奧

這條訊息確實沒有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第一次讀到唐詩就愛不釋手。「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充滿著愛的力量,這是一種宇宙動能性的力量,這是唐詩無比強大的原因,為唐詩帶來了一種永恆性。」在勒克萊齊奧看來,唐詩一點也不過時。

勒克萊齊奧最喜歡的唐詩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我至今記得讀到這首詩時的激動」,勒克萊齊奧說,西方那時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關注環境問題,但在李白的這首詩裡,「山是一個靜穆、莊嚴、令人尊敬的場所」。

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唐詩沒有過時,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文化觀察

《唐詩之路》中文版封面

在山的面前,人——脆弱的、短暫的人——所能做的,就是坐下來,靜靜地看山。」這體現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高境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環境意思。而這樣的意識,在唐詩裡屢屢皆是。

唐詩裡的萬物,樹葉、森林、溪流、湖水、岩石、山、月亮,每一件東西,每一個生靈,都有一個「靈性」。這種觀念,「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直強有力地存在的」。相比較而言,西方的文化,「讓我們習慣了運動感,習慣於慾望和激情,情感往往轉瞬即逝。」

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唐詩沒有過時,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文化觀察

《唐詩之路》法文版封面

在詩歌的表現方面來看,唐詩表現的「是一種沖和,一種內心的平和」,這和西方的詩歌理念「完全不同」。勒克萊齊奧對唐詩的喜愛,還在於我們並不熟知的一些詩,他卻印象極為深刻。比如杜甫的《見螢火》,就是勒克萊齊奧一直忘不掉的一首詩,他在杜甫草堂一直希望能夠找到螢火環繞的那口井。

amocity
amocity

  


《見螢火》 唐 杜甫

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

忽驚屋裡琴書冷,復亂簷邊星宿稀。

卻繞井闌添個個,偶經花蕊弄輝輝。

滄江白髮愁看汝,來歲如今歸未歸。

amocity
amocity

  


唐詩——也可以說,一切真正的詩——也許是與真實世界保持接觸的最好手段。這是一種交融的詩,引導我們遨遊於身外,讓我們去感受大自然的秩序,感受時間的綿延,感受夢。我第一次讀到李白時,他所傳遞的資訊是那麼的顯明,讓我驚歎。

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唐詩沒有過時,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文化觀察

勒克萊齊奧和董強

在勒克萊齊奧看來,我們古詩詞的力量在現在仍然是巨大的,「可以在任何時代,任何場合下閱讀」。即使經歷了這麼多年,文化也存在著巨大的鴻溝,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感到同那個時代的詩人和藝術家是那麼的近。我們能理解他們,那個時代與我們的時代是如此的相似。

總的來說,在勒克萊齊奧看來,我們的唐詩,還包括宋詞、論語等等傳統文學作品,一點也沒有過時,一點也不落後。「唐詩中蘊含著深刻的人性」,「與我們的時代如此相似」。這也是勒克萊齊奧要撰寫《唐詩之路》的重要原因,要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偉大的詩人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我們現在的「著名詩人」們,反而覺得唐詩宋詞過時了。他們以西方為「神祇」,認為我們的「詩歌審美落後西方一百年」。他們不斷地模仿西方的詩,寫出了大量「口語詩」,說這就是詩應該有的樣子。

真是「牆內開花牆外香」,沒想到我們覺得過時了的唐詩宋詞,在國外看來卻是一塊寶。這些幾百年幾千年前的作品,在他們看來依然是具有鮮明的現代性。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很多東西,在唐詩宋詞裡,早已得到了完整的體現。

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唐詩沒有過時,離我們是如此之近|文化觀察

勒克萊齊奧和董強在杜甫草堂

這也是我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我們的著名詩人們,是該醒醒的時候了。不要一味地模仿西方,不要丟掉我們最有魅力的傳統文化,這是捨本逐末。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他們,即使是再過一百年,我們的「詩歌審美」還是會「落後西方一百年」,甚至更多。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