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27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415-福建八閩

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峽相望,為東南海防的第一線。

確實是中國海洋屬性最強的一個省份▼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然而除了海,連綿的群山佔據了福建大部分土地。這裡是中國多文化並存最好的地域樣本之一。廣義上說,12.4萬平方公里的福建可以被分割為以河谷、盆地和濱海平原為中心的八個主要聚落區,也就是傳統上的「八閩」。

八閩求同存異,匯聚一心,就組成了福建。

閩越入中華

amocity
amocity

  


福建簡稱「閩」,這個閩字來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百越民族,據考證閩字在上古漢語中代表長蛇,百越中活躍在今天福建省南部範圍的部落大多信奉蛇神,於是以神為名,自稱閩越。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發動了統一六國之後規模最大戰爭——南征百越之戰,前後共三次,總共歷時五年,將今天的江浙、福建和嶺南地區收歸中央政權的版圖。在福建,秦帝國設立了閩中郡,在名義上對這裡實行統治。

秦帝國真正做到一統並不是滅六國後就實現的

在這之後還有規模巨大的南征北戰

但對南北邊疆的統治並不穩固,也隨著秦的滅亡而分離

從長城到南海之間的國家規模是西漢時才徹底穩固的▼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史書並沒有把閩中郡歸為秦皇三十六郡的管理體系內,錢大昕也說:「但其初雖有郡名,仍令其君長治之,如後世羈縻州之類。」換言之閩中郡雖然被稱為是郡,卻擁有自己的君長,秦帝國的政令無法直接施行於此,因此這位清代大學者將其歸為後世的羈縻統治體系。

對當年的閩人來說,皇帝只是一個遠在天邊的概念,當地傳統的部落首領才是真正能「現管」的土皇帝。

秦朝在東南沿海所設「閩中郡」

amocity
amocity

  


大致包括今天的福建以及浙江南部

閩中郡雖然是郡級單位,但實質上只是縣級

即使到了漢朝,這裡和浙北的農業地區仍沒有可比性▼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這位土皇帝的名字值得一提,那是閩越部落的首領無諸,越王勾踐的後裔。他繼承了越族臥薪嚐膽的傳統藝能,而且站得一手好隊,在作為閩中郡君長的時候暗自發展實力,陳勝吳廣起義後則率先響應,以秦國佔領閩越之後不讓祭祀農神為理由起兵反秦。等倒秦戰爭到了後期,他又因為楚國和越國的世仇而在軍事上輔助劉邦,收穫了楚漢爭霸的勝利果實。

秦漢交替之際,中國北方各勢力陷入持續內戰

此時的閩越和嶺南之所以能獨善其身

主要還是因武夷山-南嶺組成了一條漫長的地理屏障

可以落得平安,但也無力影響歷史程序▼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在無諸的精打細算下,閩越國竟起死回生,在漢高祖五年成為了「王國」,以閩越國的建制取代了閩中郡。而在稱王之後,無諸也致力於本地發展,建立起了閩地第一座大城市——冶城,也就是今天的福建省會福州。

在平原極度稀缺的福建

福州和漳州坐擁兩塊最重要的平原

而福州又位於全省流域最廣的閩江下游

故而可以在秦漢時代就開啟省會的命運

(福州附近農業區,圖片來自:google map)▼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那時的福建相對於傳統的中原地區太過偏遠,武夷山擋住了絕大部分想要前往這一地區人的腳步。而且福建省80%的地形為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稱號,對傳統的農業文明不具有吸引力,閩越國在此偏安一隅倒也自得其樂。

從西面的江西穿過崇山峻嶺到達福州,太難了

當時最方便的還是從浙江沿海南下

而冶城周邊也彷彿是閩地的政治孤島一般

(下圖需要橫屏)▼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但這並不是一個能長期穩定的態勢,漢以後的漢族政權還是對這裡進行了很多成功的滲透。對閩地管理強化的兩個階段,一是三國時期吳國,二是兩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改變了這一地區的民族構成,先來者為閩人,後來者為客家,其實他們的祖先都來自於黃河流域的漢民。

歷史上數次北方戰亂都帶動大量人口南下

三國南北朝是一段,兩宋是一段

首先是長江流域被充分開發

另有部分人一路南下只嶺南甚至閩地▼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宋朝時福建路置福州、建州(今建甌)、泉州、漳州、汀州(今長汀)、南劍(今南平)六州及邵武、興化(今莆田)二府,福建地理上八閩的格局,至此確定下來。

當然關於八閩,還有更具人文色彩的「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的說法。林姓、黃姓、陳姓、鄭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閩後先在閩北建安(今建甌)及閩東晉安(今福州)定居,而後漸向閩中和閩南沿海擴散,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

然而中原人口遷移至福建的時候,正是中原士族門閥制度瓦解的歷史時期。現在能看到的福建省各地族譜大多重修於明清時期,所謂「八姓入閩」的說法缺少事實依據。但可以確定的是,對中原始祖的追憶,是這些人實實在在的共同點。

這「八閩」的分佈其實很有特點

其中四個在閩江沿線(福州、南劍、建州、邵武)

四個在福建沿海(福州、興化、泉州、漳州)

西南的汀州則主要與江西聯絡緊密▼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八閩不相通

福建省內有俗語,叫做「八閩不相通」。這句話指的是福建八閩地區的方言差異巨大,難以相互溝通。

方言是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而逐漸形成的地域文化的載體。福建的方言是來自於北方漢人南遷,帶來的不同時期的北方古漢語,加上福建所處浙閩丘陵地形破碎,山川河流的阻隔讓八閩聚居區之間相互隔絕,導致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差異。

雖然閩江將閩北大部分地區連在一起

但由於崎嶇破碎的地形

農業區和城鎮並未連成一片,而是散佈在眾多河谷

(福建-閩江沿岸-黃田鎮附近)

(圖片來自:google map)▼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福建的山雖然重巒疊嶂、連綿不絕,地理上看卻比較有章法。因為地形構造的原因,福建的山脈多為東北-西南走向,從西北往東南數可歸納為三層結構。

層次分明,再向東過了海峽還有一層臺灣諸山脈▼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第一層是福建與江西交界的武夷山脈。武夷山跨度巨大,長達550公里,主峰高達兩千多米。巍峨高聳的武夷山在夏季阻擋了來自東南的暖溼氣流,將溼潤的水汽留在八閩大地,冬季又阻隔了北方的寒風,使福建各地都受著海洋性氣候的深刻影響。八閩之中的汀州就位於武夷山南麓,今天的龍巖市長汀縣是八閩之中客家文化的代表,被稱為「客家首府」。

同時,武夷山也是福建與江西之間的分水嶺

眾多支流向東匯入閩江,向西通向鄱陽湖▼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第二層是以鷲峰山和玳瑁山為代表的山系。這一層至武夷山中間丘陵遍佈,其中盆地河谷眾多,覆蓋著今天的閩北區域,八閩中邵武、建州(今建甌市)和南劍(今南平市)都分別位於閩江及其支流的三處河谷之中。閩北方言對於外來人來說晦澀難懂,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用在這裡可謂十分貼切。

中部山地是福建內部的重要分界線

分界線以西是閩江上游的閩西北和更偏僻的閩西南

分界線以東是閩江下游的閩東南和閩東南的港口諸城▼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amocity
amocity

  


第三層是以太姥山、戴雲山和博平嶺連成一線的山系,這一層往南地勢逐漸變得平緩,一直延伸到海岸線。福建省的主要大城市聚集在這一區域的沿海平原內,八閩中的福州、漳州、泉州和興化就位於此列。興化也就是今天的莆田,為閩中文化代表;福州為閩東文化代表;而漳州和泉州則屬於閩南文化。

第三層山脈以東,沿海地區,福建真正的精華所在

地形決定了福建沿海城市的內陸腹地很窄

這也是中國最為面向並擁抱海洋的一個地區▼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相比於福建省的腹地,濱海地區的相互融合程度更高,不僅體現在它們方言的相似性,也體現在共同的媽祖崇拜、戲曲文化等文化相似性上。

福建傳統的八閩文化區分,基本體現在了今天的行政區劃上。其中邵武和汀州因為古代的軍事意義不復存在而被後起的龍巖市和三明市取代,建州作為福建名稱的來源之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也不及沿海的寧德。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廈門成為《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後民國政府設立廈門特別市,從此福建的八閩地區變為了今天的9個地級市。八閩雖然在行政上不復存在,其文化意義依然留在福建的山水之間。

打破重山

福建省耕地總面積1854.8萬畝,人均耕地0.61畝,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顯然是因為破碎的地形難以開墾,不過山給福建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

複雜的地形地貌為福建省保持了生物多樣性,福建的森林覆蓋率為65.95%,居全國首位,是全國六大林區之一。其中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近5000種野生動物。

這裡的山與北方的山大異其趣,有機會還是要來一趟

(圖片來自:dreamstime / 圖蟲創意)▼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密集的山巒讓福建省內缺少大江大河的生存空間,沒有南方省份常見的沿江平原。但溼潤的福建並不缺少水資源,相反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這裡泉眼溪流、林木蓄水,四季還有足夠的降水,省內梯田遍佈,山珍豐富。

福建初溪土樓群與梯田

(圖片來自:強七少 / 圖蟲創意)▼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不過福建省的河流有一個特點:多稱為溪,這足以體現其短小湍急的特點。地形陡峭,河流落差大,讓福建省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鄰近臺灣海峽的狹管效應又為福建吹來清潔的風能資源。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發電量1927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發電量佔比53.9%。讓過去缺少煤炭石油資源的能源儲備小省在新時期具備了能源競爭力。

福建平潭島風力發電

(圖片來自:地道小夥 / 圖蟲創意)▼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受制於地形的不利條件,福建省與其他省份的交通聯絡是個難題。歷史上透過海路進入福建遠比穿越武夷山要容易的多。如何改造福建的交通條件一直都是一個難題。

1905年,福建省華僑籌資組建鐵路公司,計劃修建漳廈鐵路,自廈門島至漳州止,因公司營業不善,工程很快就終止了中止,這條鐵路也在1930年被拆除。

1957年鷹廈鐵路建成通車,隨後其支線外福鐵路也得到建設,結束了福建省不通鐵路的歷史。但總體上來看,福建省因為多山的地形以及臺海長期緊張的戰備關係,讓福建省的鐵路發展步履維艱,

現在看來很普通,當時是福建走出大山的重要工程

(圖片來自:京局介段小DF / 圖蟲創意)▼

什麼是“福建八閩”? | 地球知識局

轉機在90年代,隨著中國鐵路技術的發展和沿海經濟帶的升級,沿海的福州、廈門、泉州成為福建經濟的三駕馬車,「海峽西岸經濟區」逐漸成型,帶動了交通的發展,舊有鐵路先後完成電氣化升級。

2015年福建省首條高速鐵路合福高鐵開通運營,宣佈福建鐵路交通進入了新的紀元。目前福建省正在構建以福州為核心的陸上交通線路,並已實現市市通高鐵,而港口後方鐵路建設也會為福建的經濟助力升級。

道路基建讓不相通的八閩打破了地緣的桎梏,福建文化中的多元性和海洋性無疑會在這個時代大展拳腳。

參考資料:

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福建省地圖出版社,2000

2019年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福建省統計局

何綿山.《閩文化概論》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dreamstime / 圖蟲創意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