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0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百年之前,孫中山在革命陷入低潮之時考察中國各地,思考中國革命成功之後的建設問題。

這次遊歷的成果,便是那本完成於1919年的《實業計劃》。後來這成為了他的鉅著《建國方略》的一部分,也成為了他懷著理想主義的革命激情為中國規劃的建設藍圖。

就等著趕緊入主南京

從革命階段跑步進入建設祖國階段

(圖片:Shan_shan / Shutterstock)▼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在這份計劃中,中國沿海的三大港口是規劃的重中之重。地處中國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同時也是孫中山老家和革命根據地廣東的南方大港,則最受矚目。

amocity
amocity

  


一百年過去了,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實現了嗎?有哪些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呢?

《建國方略》中的北方、東方、南方大港

(原圖:《建國方略》孫中山)▼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珠三角優越的地理條件

計劃中在珠三角地區設定一個大港並不是出於孫中山的私心,而是因為這裡的地理條件優越,人口密集,經濟基礎好,具備發展成為一個的大港的潛質。

整個東南沿海山巒遍佈,三角洲港口夾雜其間

其中有足夠土地建大規模都市區的,也就珠三角了

(圖片: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amocity
amocity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交匯形成,流域面積廣大涵蓋了中國南部的六個省份,幾乎遍佈整個華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帶來的豐沛降水量和東南崎嶇的丘陵山地地貌,為珠江帶來了巨大的徑流量,是北方大河黃河的7倍。

如果不以長度而以流量比較的話

長江、珠江、黑龍江等都遠比黃河徑流量要大得多

再算上氣候和地形障礙等原因

中國航運價值最大的兩條河就是長江和珠江了

(圖片:wikipedia-世界河流列表)▼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更何況,珠江的三條支流都具有巨大的流量和較好的通航能力。

西江作為最大幹流聯通了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其中南寧到廣州段的通航價值僅次於長江主乾道。北江,東江以及其支流,則連線了江西省南部與廣東東北部的各個地區,在陸路運輸並不發達的年代地位尤其重要。

由於向北還可以透過運河連線贛江和湘江

珠江事實上與長江組成了一個更龐大的水路交通網▼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珠江還為出海口帶來了廣大的衝擊平原——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的土地肥沃,光熱條件好,在清末的農業條件下即可做到一年收穫兩次水稻外加一次雜糧,蠶絲每年可以收穫八次之多。良好的農業基礎加上便利的進出口條件養活了巨量的人口,這裡從清末就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現在仍然是中國最重要的兩大城市群之一

而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農業用地也就越少

但其港口地位很利於進口國內外糧食

(橫屏觀看,圖片:NASA)▼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而這片天賜之地的核心,就是廣州。

在香港被英國租借前作為中國唯一的通商口岸,商貿繁榮,經濟發達,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催生了著名的十三行,和依附於十三行獲取暴利的商人群體。進出口貿易從此成為了廣州的城市經濟基礎,直到現代仍然不息。

當然,廣州既是帝國的對外經濟門戶

也是對西方戰爭的應敵第一線

雖然戰爭失敗了,但這裡的近代化程序遠快於其他地區

(1848年的英軍,圖片:wikipedia@Lieut. Martin)▼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州雖然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但依舊是華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商業氛圍濃厚。到19世紀70年代,廣州的出口加工商業與商品性農業都有所發展,1871年《紐約時報》記者在遊歷廣州之後給予了「它包容和湧動著二三百萬興趣盎然的生命」的高度評價。

1860年的廣州,也就是今天的廣州老城區

規模還很小,離海也很遠

如果作為第一海港來建設,就需要另建更靠海的港口

(圖片:wikipedia@Daniel Vrooman)▼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廣州港最大的反對者可能是英國人。港英政府對這個香港的潛在競爭對手多加提防,也從側面說明了廣州確實有著建設南方強港的良好底蘊。

這也為孫中山籌建的南方大港,做了對手的背書。

開啟國門後,廣州失去了曾經的壟斷地位

但南方尚沒有其他城市能取代廣州(香港還很弱小)

上海、青島、天津等則進入了自己的發展黃金期▼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理想的計劃

1912年4月到6月,孫中山考察了廣州,香港,澳門等地。出生於廣東省的他對於珠江入海口有了超乎常人的理解,配合後續廣泛閱讀資料,孫中山的心目中南方大港的位置逐漸清晰起來。

在他的規劃中,港口的位置應該在「第一閂洲」附近(即今日黃埔港)。此地水深較深,通航能力強,位置靠近當時的廣州城交通方便,南方不遠則為東江匯入珠江的一系列河口,水陸轉運方便。

也就是圖中所示的右側紅色區域

當時的廣州主城還在左側黃色區域

(底圖:shutterstock@Tish11)▼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當然僅僅選定港口的位置是不夠的。為了保證可以通行吃水較深的船隻,還需要疏浚河道,保證通行安全。

這對於珠江來說確實是個挑戰。由於珠江入海口出江面極寬,水流流速突然變慢,泥沙沉積作用增強,航道一直較淺。孫中山計劃在零丁島以北,虎門以南建設三個堤壩,堤壩高度低於水面起到控制下層水流,收窄河道,提高流速起到疏浚河道的作用,也就是傳統水工中所說的「束水攻沙」。

江左修築兩座堤壩,一座連線江岸與東新灘灘頭,另一座連線東新灘灘尾與零丁灘,兩座大壩串聯了已經形成的江灘,佔近三分之一的河道。江右側修建一座江堤連線萬頃沙尾和零丁橫沙,下層水流未受阻攔的主航道只佔到原本河面寬度的極小一部分。

在虎門到零丁之間的寬闊水域修三個堤壩

這想法放在想在也是很厲害了

(原圖:《建國方略》孫中山)▼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不談可行性、施工難度和對於徑流量如此巨大的河流限流後可能造成的後果,單從經費來說,這修建巨型堤壩重建河道的計劃,對於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就是個大難題。孫中山給予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賣地。

按照他的計劃,在堤壩修好之後河道收窄,沉積作用增強,可以製造出大片的良田,用賣地的收入可以補貼經費「故因此諸堤兩岸新成之地,必能償還築此諸堤之工程所費,且大有餘裕也。」

當然,靠地產來搞建設也是孫中山的老辦法了

在構想上海東方大港的時候也是想靠這個籌款

(原圖:《建國方略》孫中山)▼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孫中山還認為,僅僅改造珠江主航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改造東江的河口。東江匯入珠江的河口有數條之多,如果整合成為一處河口,可以提高通航能力,實現的方式也很直接,只保留最北端的河口,阻塞其餘河口,僅保留洩洪能力。

東江即將匯入珠江的多股水道

(圖片:google map)▼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除此之外孫中山還計劃在東江的一系列河口附近修建7個堤壩,以收窄河道,清理河底淤泥,希望可以將航道加深到四十英尺以上。如遇到河底岩石的阻隔就需要使用炸藥,同時堤壩還可以起到加速沙洲變為陸地的作用,這些土地又將成為經費來源。

amocity
amocity

  


都想到這了,更大的計劃也呼之欲出了——孫中山決定將西江北江匯入珠江的河道截彎取直!

看上去是把珠江口規劃的明明白白

其實不太現實

(原圖:《建國方略》孫中山)▼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清理河道、建設大港,與西南鐵路系統的建設一樣都只是手段,將廣州打造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才是目的所在。

孫中山的規劃中以沙面為界,以西作為工業區,利用運河便利運輸,並修建倉庫等必要的基礎設施,以東作為商業區,透過修築堤壩的方式造地,連線河南和黃埔作為商業地段。

紅色為沙面位置

(原圖:《建國方略》孫中山)▼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因為廣州的工商業基礎較好,孫中山視之為南方製造業中心並寄以厚望,希望可以利用城西的煤礦使廣州優先實現電氣化,在河汊地區開闢富人區,吸引衣錦還鄉的外國僑胞前來定居。美好生活吸引更多的人口和產業,人口紅利又可以帶動廣州的發展,其眼光不可謂不前衛。

如今的現實

孫中山在實業規劃中提到的南方大港定位在如今的黃埔港,民國期間受限於國力1937年才開始建設,1948年具備了一定的規模,1950年重新開港後發展較快,1987年與廣州港合併,成為廣州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的樣子

(圖片:google map)▼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80年代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廣東作為華南的製造業重鎮,進出口貿易蓬勃發展,也導致了廣州港吞吐量的快速增長。目前廣州港的貨物吞吐量穩居中國前五,世界前十,排名已經超過了孫中山當初常常拿來對標的紐約港,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國父當年的理想。

2018年港口集裝箱吞吐排名,廣州位列第五

(圖片:wikipedia-List of busiest container ports)▼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2019年廣州港口型物流樞紐更是入選首批國家物流樞紐,並被給予了「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一帶一路」重要國際物流節點和跨境電商樞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港區、華南江海公鐵多式聯運基地、華南服務貿易創新平臺”的多重超高定位,再次印證了孫中山卓越的眼光。

廣州-南沙港

(圖片:shutterstock@GuoZhongHua)▼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然而孫中山對珠江的基建大規劃,最終還是沒有付諸實踐。在地勢平坦的珠三角阻攔流量巨大珠江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東莞和深圳都有可能變成洩洪區。

如今改良珠江的航道使用的是更穩妥的方式——挖泥船,利用挖泥船清理河底淤泥,淤泥可以海拋或陸拋變為陸地,不但手段變得科學,對於淤泥的處理也從視為良田、肥料變為了考慮是否需要去除汙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如今的廣州,已經是是中國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產業上也率先騰籠換鳥,不再依靠第二產業推動經濟發展,且經濟發展依舊強勁。2018年,廣州市GDP為22859.35億元,增速6.2%,第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6.6%和73.0%,那些嘲笑廣州是「根號2線城市」的「新一線城市」,想要趕上它的腳步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

珠江還是那個珠江,廣州已經不是那個廣州

(圖片:AdolescentChat / 圖蟲創意)▼

廣州,欽定的南方大港 | 地球知識局

孫中山當然無法預知未來。他不會想到如今有了第三產業的概念,心心念唸的重工業很多門類已經被視為過剩產能,他也不是專業的規劃師或技術人才,不能提供可靠的時間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方案。

但他做到了領先於他的時代,不因革命為他人做嫁衣,北洋政府統治無能,革命前途未卜的現狀灰心,而是透過慘淡的現狀看到基礎設施建設對於發展的基礎作用,看到發展的可能性,從而看到了希望。

而這份希望,在中國不斷前進的今天,仍然是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

參考文獻:

孫中山 建國方略

蔣建國 晚清廣州商業經濟的繁榮 江蘇商論

隋立新 孫中山撰述《實業計劃》的歷史考察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廣州港集團官網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Phuketian.S / Shutterstock.com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