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07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717-明朝黑人部隊

作者:昆布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萬曆朝鮮戰爭(1592-1598)是「萬曆三大徵」中歷時最久、規模最大、戰況最烈的一場大戰。《明史》評價:「自倭亂朝鮮七載,喪師數十萬,靡餉數百萬……至關白(豐臣秀吉)死而禍始息」。

若當時大明沒能保下朝鮮

只能得一時承平,甚至會在之後加速自身的滅亡

(底圖:shutterstock)▼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為了保全藩籬、鞏固國防,大明王朝於內憂外患之中仍不惜舉天下之精兵併力東征。用兵高峰之時,來自薊遼、宣大、浙江、兩廣、四川乃至雲貴邊陲的各路大軍雲集朝鮮半島。

amocity
amocity

  


真的是全國馳援,抗日援朝▼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由於這些部隊在軍籍、編制、兵種上各有差異,以及朝貢體系下的國際交往所帶來的人口流動,援朝明軍不但是一支多民族部隊,還是一支跨國部隊,個別將領麾下甚至還有一些異樣膚色、人種的神奇面孔。

奉大明皇帝之命來拯救朝鮮

(圖片:shutterstock@Faiz Zaki)▼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異面神兵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春,中朝聯軍在半島南部的慶尚道、全羅道大舉集結,醞釀對倭寇的決戰。

五月下旬,朝鮮國王李昖造訪漢城附近的明軍營地,與剛剛入朝參戰的步兵遊擊彭信古對飲寒暄。彭信古興之所至,喚出手下的「異面神兵」邀請國王檢閱。

此時已是日本第二次入侵(第二次萬曆朝鮮戰爭)

amocity
amocity

  


日軍的深入程度已不能和第一次相比,但仍然強大▼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根據彭的描述,神兵來自「湖廣極南,波浪國人也,渡三海,方抵湖廣」,距離朝鮮則有十五萬裡之遙。而之所以稱為「異面」,是因為這群外籍兵的形象實在迥異於中土人士:一是黑(黃瞳漆面,一身皆黑);二是捲髮(鬚髮卷卷短曲如黑羊毛,而頂則禿脫);三是整天盤頭(一匹黃絹,盤結如蟠桃狀而著之頭上)。

除了相貌奇特,這些士兵更有天生神技,精通各類冷熱兵器,還能潛於海下數日不出,徒手鑿沉敵船。李昖趕緊獻上恭維,盛讚天兵威武,蕩平倭寇指日可待。

不管他們是來自馬六甲以東還是以西

如此遠道而來抗日援朝,真的是國際主義精神▼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可惜彭遊擊武運不佳,也連累到了這支跨越萬里波濤來到異國征戰的黑人兵團。

十月一日,彭信古所在的明軍中路集團向島津義弘據守的泗州城發起總攻。此時豐臣秀吉已經病死,這是明軍計劃中的最後一戰。

這一戰彭信古率部擔當先鋒,發炮擊毀倭城城門及多處城垛。眼看就要逼近城下,明軍炮營中卻有大炮突然炸膛,不幸引爆了周邊的炸藥,明軍陣地霎時間變成了烈焰沖天、血肉橫飛的修羅場。日軍乘勢從小門衝出來反擊。

當時大明的火炮技術還比較簡陋

大炮炸膛難以避免

但在關鍵時刻把彈藥庫都炸了,真的是武運不佳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被炸懵了的明軍全線崩潰,彭信古得幸僅以身免,但所部三千士卒卻被屠戮殆盡。那支黑人兵團還沒來得及施展神技,就因為明軍意外的慘敗過早凋零在陌生的戰場。

有些通俗歷史讀物透過「面漆」的描述推斷,泗州城下的這支黑人部隊來自非洲大陸,並把泗州之戰渲染成非洲軍人首次在朝鮮作戰。然而中外史料中並未明確記載這些黑人戰士的來歷。

戰果或許遮蔽了我的面目

但請不要懷疑我的存在

(圖片:wikimedia@AMISOM Public Information)▼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事實上,早在五年前「壬辰倭亂」的尾聲階段,援朝明軍中就已經出現了黑人士兵,統帥他們的是名將劉綎。在朝方記錄者眼中,劉綎帳下黑人兵的形象特徵完全就是彭信古部下的翻版,都是「面色深黑如鬼,能潛行海底」,但也指出「其種出南番」。

那麼,為什麼會有黑人在明軍中服役,他們又來自哪裡呢?

崑崙與黑番

從方位上看,「波浪國」所在的「湖廣極南」實際上就是古代中國人認知裡的「崑崙」。《舊唐書》載:「自林邑以南,捲髮黑身,通號崑崙。」林邑就是占城國的前身,也就是說,「崑崙」未必一定來自非洲,也可能就來自東南亞。

和很多人的直覺不同,「崑崙」未必一定來自非洲▼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人類學研究顯示,史前時代,黑人也曾分佈於東南亞和一部分東亞大陸,甚至日本列島的古老居民蝦夷人也具有黑人的基因。時至今日,在馬來半島以南的海島上,仍有少量黑人種族散居,這些黑人被稱為尼格利陀人種,又名矮黑人種。人種分類學說在當代飽受質疑,但矮黑人種的外觀非常符合中國古書裡「捲髮黑身」、「侏儒短人」的描述。

有說法認為他們是從印度洋北岸遷徙至此

甚至是從印度洋西岸橫渡至東南亞

雖然早期航海技術較差,但這種說法確實頗為合理

(菲律賓-內格羅島-當地土著)

(圖片:wikipedia@Frederic H.Sawyer)▼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到有文字記載的年代,東南亞早已被黃皮膚的大陸人征服。經過數千年的融合、稀釋,這一地區的黑人逐漸邊緣化,不太可能出現「舉國皆黑」的情況。因此,古代中國人給東南亞土著貼上黑人標籤,應該是以自身膚色為標準判定的,並不是說這些戰士就是真的黑人。

如今尼格利陀人已經是相當邊緣化的存在

比如分佈於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這樣與世隔絕的地方

歧視與貧窮令其處境艱難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其實東南亞黑人與中國的交往源遠流長,唐代以後更是隨著朝貢、貿易以及征伐俘獲等渠道進入宮廷和士民的日常生活,充當官私奴婢,成為唐人泛稱的「崑崙奴」的主要來源。

另一類「崑崙奴」則來自於阿拉伯(大食)商人的奴隸貿易。大食國與大唐貿易往來十分頻繁,阿拉伯人口販子從非洲東部捕獲、誘拐當地黑人到大食國為奴,其中一部分透過西域陸路或南方海路轉手賣到中國,利潤倍增。

阿拉伯人搞黑奴貿易也是由來已久了

如果是阿拉伯人開發新大陸

想必黑奴貿易也會直接照搬▼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13世紀的葉門奴隸市場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除了被富戶商賈收買充作家奴、農奴外,部分有一技之長的黑人還能涉足翻譯、水手、伶工這樣的技術工種。《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崑崙奴葛老,雖然沒有介紹出身,但演員身型高大,一望便知是非洲黑人後裔。

進入明代,太祖朱元璋在建國伊始就命使出疆,宣教化於南海諸國。近者安南、占城、真臘,遠者暹羅、滿剌加、錫蘭,甚至紅海岸邊的天方國(麥加),紛紛遣使奉表,入貢天朝。各國貢物五花八門,黑奴也不時被列為貢品,從爪哇國、滿剌加(馬六甲)、渤泥(汶萊)等地一道進獻。

當中國人向西探索的時候

阿拉伯商團和伊斯蘭教也在向東開拓(孟加拉、亞齊)

由此將黑奴貿易延伸到東亞海域也並不奇怪▼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然而大明皇帝和宮廷對於黑人入貢的接納程度並不高,抑或是黑奴本身在各國都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作為貢品輸入中國的黑人,數量並不多。自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黑人入貢的記錄就鮮見於史冊。

下一波大規模的黑人輸入,要等到明代中後期的嘉靖朝。

16世紀初,葡萄牙人海外擴張的觸角伸到了印度洋上的果阿和馬六甲,並將中國視為前途無量的新興市場。在試圖出使北京而遭到明廷拒絕後,葡萄牙武裝商隊徑直前往閩浙沿海,開拓走私貿易。大明王朝主導的朝貢體系下內迴圈的國際秩序,開始受到威脅。

amocity
amocity

  


此時全球貿易的主導者正在悄然變為歐洲國家

而歐洲國家同樣是搞黑奴貿易的

西班牙、葡萄牙在非洲海岸早已是奴隸貿易老手▼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由此也發展出對「波浪國」的另一種解釋——「波浪國」即葡萄牙的音譯。當然波浪國的黑人並不是葡國本色人,而是葡萄牙殖民者役使、買賣的奴隸,也就是明人記錄中的「佛郎機黑番」。

全球化的黑歷史

新航路開闢以前,歐洲和阿拉伯的人口販子在非洲大陸的東西兩端各自經營著奴隸貿易,我們熟知的大西洋三角貿易,早在三百年前就在印度洋上上演過一輪。

當葡萄牙人終於打破穆斯林世界對東西方貿易和交通的封鎖,隨即就把他們在非洲西海岸豐富的蓄奴販奴經驗帶到了亞洲。這些黑奴加上東南亞當地的帶路黨,就成為了小國葡萄牙維持海外領地的重要人力資源。

17世紀初,葡萄牙人的亞洲地圖

可以說已經非常準確了

而葡萄牙人的亞洲探索也只是不到兩百年而已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與這個過程同步,「佛郎機黑番」也大量進入中國人的視野。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浙江巡撫朱紈指揮明軍掃蕩葡萄牙人在寧波的據點雙嶼港,斃俘番賊數百,俘虜中有兩名來自「滿咖喇國」和「哈眉須國」的「黑番」,以及一名來自「咖呋哩國」的「極黑番」。

學者考證,「滿咖喇」、「哈眉須」分別就是馬六甲和霍爾木茲,而「咖呋哩」則源自葡語「Cafraria」,是對東非黑人地區的泛稱。朱紈以「極黑番」來形容咖呋哩人,顯然也是注意到了非洲黑人膚色更深。在此後閩浙沿海的緝私清剿行動中,「面色如漆」的黑番幾乎是明軍斬獲的佛郎機夷船上的標配。

葡萄牙人竊據澳門後,澳門很快成為葡萄牙以及海上新貴西班牙、荷蘭共同的全球貿易中轉站,不同種族、膚色的人口在此雜居。由於來自東方市場的穩定需求,從莫三比克到印度、澳門的奴隸貿易甚至一直持續到了清朝中葉。

1598的澳門還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定居點

但由於身份特殊,可以從事各種或明或暗的貿易

這一特殊地位也使其數百年間繁榮昌盛

(圖片:wikipedia)▼

什麼是“明朝黑人部隊”? | 地球知識局

在當時歐洲商人的記錄中,澳門的西洋商人居家則有武裝黑奴護院,出門則有黑人家丁抬轎——一頂轎子配備5名轎伕,4人抬轎,一人撐陽傘。華人巨室也熱衷於「多買黑人以守戶」。

葡萄牙人經營下的澳門起初並沒有常備的軍事力量,因而延續了他們訓練、武裝黑人的傳統。廣東、福建的文武官員也注意到,效力行伍的黑人「性頗忠實」、「臨敵不畏死」,並且由於葡萄牙人的訓練,黑人士兵特別善於操控甚至鑄造火器。於是有明軍將領透過高價贖買,將一部分黑人士兵收入賬下,用以攻城拔寨。

晚明亂世,朝廷的正規軍事系統衛所—軍戶制度名存實亡,有實力的將領往往透過收編俘虜或透過同鄉、親緣關係募集私兵,作為自己的核心部隊。前文提到的猛將劉綎,就以收編「外國向化者」作為家丁而聲名遠播,其麾下甚至有暹羅人、天竺人甚至「降倭」組成的外籍軍團。他帶到朝鮮的黑人兵,雖未必出自澳門,卻也是嘉靖以來黑人在東亞人口流動的結果。

萬曆朝鮮戰爭掏空了大明王朝的財政,間接促成明朝的覆滅。可就在江山易手之後,仍有黑人士兵在為朱氏餘脈征戰。順治四年七月(1647年),南明「三忠」之一,廣東番禺人陳子壯組織義軍反攻廣州,這支東拼西湊的軍隊大部分由「蜑戶番鬼」組成。

「蜑戶」是海上漁民,而「番鬼」就是廣東官紳平日蓄養的黑人奴僕或私兵。起義旋即被撲滅,這些黑人戰士最後的結局無人知曉。

不知身在何處、不知為誰而戰、不知死於何鄉,也許就是這些異鄉飄萍無法擺脫的宿命。

參考文獻:

1 鄭潔西:萬曆朝鮮之役明軍中的外國兵

2 廖大珂:明代「佛郎機黑番」籍貫考

3 龐乃明:因襲與重塑:明清之際黑人形象的歷史建構

4 李季平:唐代崑崙奴考

5 明.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校注

6 明.蔡汝賢:東夷圖說

7 清.徐鼒:小腆紀傳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shutterstock@Faiz Zaki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