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60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583-印度換首都

作者:黑著眼眶的洋蔥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作為日不落帝國女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可謂是英國海外殖民地的「模範生」。奉行「拿來主義」的印度,不僅全盤接受了英國殖民者留下的制度體系,就連首都這一國家形象的代表都由英國選定。

德里-新德里與加爾各答

彷彿印度版的雙城記▼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從德里到加爾各答,再從加爾各答到新德里,在100多年的歷史變革中,印度首都三易其地。

那麼,為什麼印度要頻繁更換首都?

amocity
amocity

  


德里,自帶光環的七朝之都

橫亙在恆河平原上的德里,是擁有悠久歷史的「七朝古都」。根據印度著名史詩《摩呵婆羅多》記載,早在公元前1200年,般度族就曾在此建城。公元前1世紀,印度王公拉賈·迪裡重建此城,德里因而得名。

德里作為城市和都城雖然歷史悠久

但穆斯林統治者的破壞了絕大部分早期遺蹟

融合伊斯蘭和印度風格的新一代遺蹟則留下很多

(圖片:shutterstock@Roop_Dey)▼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從南亞次大陸的地理位置來看,德里位於恆河流域西端通向印度河流域走廊的關鍵位置,並在三個方向分別通向喜馬拉雅山、印度大沙漠、中部丘陵地帶。在農業時代,這是一個能最大限度統一印度半島的關鍵位置。

在一個通訊手段匱乏,交通完全靠水運和畜力的時代

要統治如此遼闊的土地

amocity
amocity

  


一個物流便利又能自給自足的首都必不可少▼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然而,擁有優越地理位置的德里,從未在印度早期王朝手中展現出它的價值。這是因為蘇丹王朝(1206—1526)以前的印度如一盤散沙,德里的影響力僅僅侷限在恆河平原。

直到1193年,在外來入侵者穆罕默德·古爾的軍隊攻佔德里後,進可以控制德干高原、退可固守開伯爾山口的德里,才開始成為影響南亞次大陸的都市。

中亞民族往往以印度河流域為基地征服印度半島

所以印度河-恆河流域之間的走廊就格外關鍵

即使擴張到半島南端,統治中心仍在這個走廊

拉合爾、德里、阿格拉都是合適選擇▼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在此之後,德里不僅是恆河平原的中心城市,還一躍成為印度半島的首都之城。

到了蒙古人建立的莫臥爾帝國時代(1526-1857),德里的首都地位被其他城市短暫代替(阿格拉、法泰赫普爾西里和拉合爾)。等到莫臥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1592—1666)即位後,德里重新恢復了首都地位。

同樣是南下征服政權,路徑也頗為類似

幾個關鍵城市在不同的條件下都可擔任首都

對外來征服者而言確實是可進可退的一條走廊▼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沙·賈汗酷愛興造建築,繼任之後在德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運動。他營建的新城極其宏偉,在印度本土風格的基礎上,吸收了來自波斯、阿拉伯和蒙古的建築及裝飾風格。

紅堡這風格可還行?(德里-紅堡)

(圖片:shutterstock@Mikadun)▼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大興土木的德里,不僅建成了紅堡、賈瑪清真寺、月光市集等一系列伊斯蘭文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新的城市建設吸引了眾多商旅前來,儼然成為了多民族聚集交融的中心。

德里-賈瑪清真寺,印度最大清真寺之一

(圖片:shutterstock@saiko3p)▼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月光市場位於德里老城區

在當時看來規模巨大,至今仍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圖片:Subodh Agnihotri / Shutterstock)▼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自此以後,歷史淵遠、土地肥沃、人口密集、財賦交匯的德里,成為了兼具地理、政治、歷史、經濟和宗教為一體的城市中心。並深刻影響著莫臥兒帝國的國家命運,也見證了印度半島的沉浮歲月。

加爾各答,風風火火一場空

在英國殖民者踏上南亞次大陸之前,加爾各答只是莫臥兒帝國孟加拉地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沒人料到有朝一日加爾各答會取代德里的首都地位。

16世紀起,歐洲掀起了大航海時代的的征服狂潮。為了尋找黃金與香料,葡萄牙、英國和荷蘭等國開始了四處征伐,也踏上了印度半島的土地。

西班牙人向西找到了黃金

葡萄牙人則向東找到了香料

同時也以武力為先導,建立起商業和政治網路▼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剛剛到達印度半島的西方殖民者,因為忌憚莫臥兒帝國強大的國力,只是進行正常的商旅貿易。隨著莫臥兒帝國不斷衰弱,以商貿為名,西方殖民者開始逐漸升級「商貿要求」。不僅要求開放沿海地區,還想建造房屋城堡,擁有特權,從而掌控用於侵略的跳板城市。

最早來的是葡萄牙人

並且成功建立了著名的果阿殖民地以作為長期據點

同時也給印度人帶來了天主的福音

(圖片:Kiev.Victor / Shutterstock)▼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對「陸權為王」的莫臥兒帝國來說,開放幾個沿海地區並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可以透過貿易賺取不菲的收入。因此,莫臥兒帝國欣然應允西方殖民者在沿海地區的商貿請求。

莫臥兒帝國看似日日中天

但沿海各地已經遍佈歐洲人的「地盤兒」

(16-17世紀大致狀況,很多城市也曾多次易手)

注意,歐洲各國在加爾各答周邊的競爭相當激烈▼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在這種情況下,加爾各答被英國「東印度公司」選中。自1698年起,東印度公司透過每年繳納一定的金錢給莫臥兒王朝,獲得了在加爾各答的自由貿易權,並開始在此修築城堡,建造殖民據點。

1712年,英國人在加爾各答建成威廉堡

類似的英國要塞也建造於孟買、馬德拉斯等地

(圖片:wikipedia@Elisha Kirkall)▼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在英國國家意志的支援下,東印度公司開始透過賄賂、欺騙、外交乃至武力等方式,從印度地方王公、莫臥兒帝國皇帝手中獲取各種特權。

到了奧朗則布(莫臥兒帝國第六位君主)統治後期,由於伊斯蘭教的高壓政策,全國烽煙四起。內憂外患下,龐大的帝國四分五裂,不少地區都處在獨立和半獨立狀態。

奧朗則布時代莫臥兒帝國大規模擴張

但也耗盡了帝國的力量

這最後一位雄主去世之後,帝國趨於衰落

(圖片:wikipedia@Cordanrad)▼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趁著莫臥兒帝國自顧不暇,東印度公司開始以加爾各答等城市為軍事據點,逐步發起了對南亞次大陸的侵略戰爭,並在1757年的普拉西戰役中擊敗孟加拉地區的統治者,徹底肅清了當地的反抗勢力。

羅伯特·克萊武,英國派駐孟加拉的首位總督

也是經歷了後奧朗則布時代的大小戰場

(圖片:wikipedia@Francis Hayman)▼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英國人在鞏固對加爾各答的統治權後,東印度公司很快就將殖民觸角延伸到了印度內陸。1773年,加爾各答被正式授予東印度公司的首府地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其間,東印度公司已經從一個公司

轉變為一個強大的政治勢力

在莫臥兒殘軀上崛起的馬拉塔帝國最終也戰敗滅亡

(莫臥兒帝國則名存實亡存在了很久)▼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1858年,莫臥兒末代皇帝被英國殖民者流放緬甸,莫臥兒帝國也在名義上徹底宣告滅亡。隨後,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以「印度女皇」的稱號開始掌管印度,並將這片殖民地正式命名為英屬印度。

末代皇帝,一生中要麼擔驚受怕,要麼顛沛流離

(圖片:wikipedia)▼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被納入英國政府的正式統治後,作為英屬印度首都的加爾各答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英國商人選擇在孟加拉地區建立工廠,印度本地商人亦步亦趨仿效英國人在加爾各答建立工廠,配套的交通、金融設施也拔地而起。

1832年的加爾各答(向下滑動)

(圖片:wikipedia@Jacob Janssen)▼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然而,殖民者的統治從始至終都不會考慮印度人民的利益。為了方便統治,淨化城市,英國將加爾各答分為英國人居住的「英國區」和印度人居住的「印度區」。毫無疑問,加爾各答的繁榮僅限於英國人居住的「宮殿之城」,印度區則是骯髒擁擠的「黑鎮」。

1914年加爾各答地圖

英國人多居住於南部的中心城區

印度人多居住於北部城區

(圖片:wikipedia)▼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但隨著從英國飄洋過海的「工人運動」浪潮開始在加爾各答擴散,不少印度的有志之士越來越不滿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二十世紀初,因不堪忍受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印度人民開始奮起反抗。空前高漲的印度民族主義情緒使加爾各答成為了反抗思潮輸出的中心,處於英國統治邊緣地帶的反抗運動也愈演愈烈,英國急需調兵遣將撲滅反抗的烽火。

在英國的統治下

印度本土的一代民族主義知識分子開始登場

他們的努力也將在數十年後結出印度獨立的碩果

(Bal Gangadhar Tilak,圖片:wikipedia)▼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amocity
amocity

  


但此時的加爾各答偏居一隅,無法承擔起震懾和管理印度內陸地區的職責;再加上其每年都會受到暴雨的襲擾,引發的城市內澇使英國貴族難以忍受。這些糟糕的情況讓英國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對印度的統治政策。

在經過拆分孟加拉地區等一系列失敗嘗試後,為更好的掌控印度內陸地區,英國將英屬印度的首都於1911年遷往新德里(在德里城市基礎上擴建的新城)。

而離開了權力中心的加爾各答,也因此陷入了長達70多年的衰退中。

真的是首都輪流做,今天到我家▼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新德里,一切從頭開始

選擇新德里作為印度首都,是一種懷柔政策,畢竟熟悉海洋的英國人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內陸城市。但為了鞏固殖民統治的大局,印度總督還是選擇了遷入德里,像過去的南亞統治者一樣管理這片混亂的次大陸。

1903年,寇松及其妻子抵達德里

(寇松在1899-1905年擔任印度總督)

(圖片:wikipedia)▼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1911年,英國國王親臨德里

(圖片:wikipedia)▼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然而,黯淡了53年的德里已沒有了往日的光輝,長期以來的疏於修繕,導致城市道路狹窄,設施陳舊。因此,英國人決定在(老)德里的南部擴建新城,並將新的城市稱之為新德里。

北邊是德里老城區,南邊是新德里

(圖片:wikipedia@Philg88)▼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為了將新德里建設成為英國海外殖民地的「樣板工程」,從而體現大英帝國的實力和威嚴,新德里的營建傾注了當時英國所有的頂尖城市規劃與城市建造技術。

在保留了「德里古城」的基礎上,新德里將近代建築與印度歷史完美結合,修建出了更能體現印度風格的宏偉建築。

剛建成時的印度總督府(現印度總統府)

(圖片:wikipedia@Anonymousboii)▼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新德里採用了蜘蛛網式的城市規劃設計,整座城市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街道呈輻射狀蔓延八方,呈現出了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城市規劃風格。

這種規劃風格顯然是英國人帶來的

(圖片:google map)▼

新都的建設共耗時20年,基本完工後,豪華住宅、行政官邸、教育和商業機構在新德里的街道上排列得整整齊齊。現代化的城市雛形增強了大部分印度人對英國的認同感,也方便了英國管理廣大的印度內陸地區。

就連著名的印度門其實都是英國統治時期建立

用於紀念英國對外戰爭中犧牲的英屬印度士兵

(圖片:Saurav022 / Shutterstock.)▼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然而,豪華住宅與寬闊道路只有英國統治階級和極少數印度特權階級才能夠享用,印度民眾依舊只能生活在骯髒狹窄的老城區。有了這樣的歷史淵源,當今印度的平民窟「特色」也不足為奇了。

和新城區比,條件真是差距太大了

(圖片:google map)▼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即便有著各種問題,1947年印度獨立時,新德里也已是一座初具規模的繁榮都市,在南亞這樣的大城市更是屈指可數。

印度獨立後的幾十年間還有人提議將首都遷離殖民者留下的新德里,但是捨不得遠離繁華的印度貴族和特權階級卻竭力阻止——他們在新德里擁有大量的房產莊園,一旦搬遷,財富必將大幅縮水。

再加上,大英帝國為新生的印度留下了巴基斯坦這一親緣遺產,定都新德里不僅有利於印度掌控北方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還便於鎮壓國內可能出現的穆斯林分裂勢力。

雖然穆斯林在印度國內比例不算很大

但隔壁巴基斯坦可是有著2億穆斯林▼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不過沒有人會想到,印巴對峙持續得如此久,今天都看不到結束的跡象。而當初搬遷新德里的呼聲也早已被70多年緊張的邊境局勢埋沒到不知蹤跡。

除了空氣差點兒,其他都挺好挺好

(圖片:Exposure Visuals / Shutterstock)▼

印度為何要遷都?  | 地球知識局

參考文獻:

<3> 林承節.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史.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李博.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貿易發展研究(1793-1833).貴州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5> 李飛. 莫臥兒帝國體系中的德里城市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6> 丁冬漢. 政體、社會結構、政治權力與印度發展.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34—41.

<7> 李國.強加爾各答的近代化: 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 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019(1):75—78.

<8> 潘興明,英國殖民城市探析. 世界歷史,2006( 5) :26—34.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M. Nunes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