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603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640-哈薩克養豬業

作者:德米特里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去年年末,非洲豬瘟疫情導致我國豬肉價格暴漲的時候,我國的西北鄰國、非疫區國家哈薩克與我國簽訂了一項貿易協議,預計將向中國出口10萬噸豬肉。

哈薩克與其他四個中亞斯坦國

向東是中國,向北是俄羅斯▼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地處我國西北方向的哈薩克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傳統的穆斯林國家。然而事實上這個國家不僅有著完整的養豬產業,還曾經一度是蘇聯豬肉生產的模範地區。

豬豬爭當光榮豬

amocity
amocity

  


(圖片:https://zen.yandex.com/)▼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蘇聯解體後,由於宗教和民族習慣原因,哈薩克養豬業不斷萎縮,前些年該國養豬聯盟預計,養豬業可能要走向衰亡。但隨著中國和俄羅斯的豬肉供應出現缺口,又給了當地養豬戶新的希望。

騰籠換鳥

哈薩克民族是世居中亞的諸多民族之一,19世紀沙皇俄國完全掌握中亞地區之後,就有源源不斷的俄族人從烏拉爾山以西遷居到這裡,與中亞各民族相互影響。

既然同樣都是向東「殖民」

相比緯度更高的西伯利亞,中亞地區還更溫暖些

(蘇聯大家庭中的哈薩克)▼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1917年二月革命以後,中亞整個納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中,中間經歷了幾次行政區劃的變動,最終在1925年成立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amocity
amocity

  


高舉蘇維埃偉大旗幟的哈薩克小學生

(圖片:Peter Hübert / wikipedia)▼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為了平衡該地的民族比例,在成立哈薩克共和國之初,蘇聯將中亞北部的俄族聚居區也劃歸其管理,就連沙俄時期為征服中亞所建立的要塞城市奧倫堡也曾短暫成為中亞加盟共和國的一部分。

奧倫堡在靠近哈薩克的的歐亞邊界上

也被稱為「蘇聯的亞洲首都」

(圖片:Vadim Orlov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徹底改變這一地區人口結構的事件並不是蘇聯透過行政命令移民,而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中亞地區絕大部分都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以荒漠草原為主,因此自古以來就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1926年當局進行統計的時候,有25%的人從事農業;38.5%的人從事牧業;32.2%的人農牧兼從;10%的人過著遊牧生活。全國75%的土地用於放牧。

地廣人稀的哈薩克,耕種農業佔比較少

氣候和地理環境都更適合放牧

(圖片:MehmetO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遊牧是當地人所選擇的最適應環境的生產方式。但當時的蘇聯中央卻缺乏這個認識,認為從事牧業「具有與社會進步相牴觸的落後的性質」。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改造在中亞草原上開始了,牧民們被迫宰殺掉自己的牛羊,在荒灘上建立的集體農莊裡勞作。

讓不熟悉農耕的牧民去種地,結局只能是農業和牧業都遭受到嚴重打擊。1932年蘇聯爆發了因強制農業集體化而出現的大饑荒,哈薩克共和國是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約有150萬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

在蘇聯的統治下

哈薩克人在哈薩克成了少數民族

(圖片:http://jebeu.kz/A_other/tariq/2018-06-01/907.html)▼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這場饑荒使哈薩克族在他們自己的共和國之中變成了少數民族,150萬死亡人口中有130萬人是哈薩克族,直接讓哈族在哈薩克共和國所佔的比例從60%降到了38%。

在哈薩克阿拉木圖市中心的

蘇聯饑荒受害者紀念碑

(圖片:Wikipedia)▼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到1989年蘇聯解體前夕,哈國境內哈族和俄族的人口比例分別為39.7%與37.8%。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俄語為該加盟共和國的通用語言,伊斯蘭宗教思想也並不能登堂入室成為制約其他民族發展特色產業的阻礙。

因此在饑荒過後,養豬產業在哈薩克共和國蓬勃發展起來。

莫得辦法,就看看

(圖片:MehmetO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光輝領導下的豬問題

20世紀,在蘇聯行政命令下被強制遷入哈薩克共和國的諸多民族之中,不管是俄羅斯族、烏克蘭族還是被關押流放到中亞的德國人都對豬有著特別的偏愛。

斯拉夫人認為豬是富足的象徵,在德國的俚語當中則用「他有一頭豬」來形容某人的運氣好。

聖誕麋鹿也可以變成聖誕豬

(圖片:alex_sweetest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而且相對於牛羊等牲畜,豬具有飼養週期短、產肉率高、附加值豐富等優勢。豬皮可用於提煉明膠,豬鬃、豬骨也有其工業價值,對於致力於用工業化驅動國家機器運轉的蘇聯來說,豬是最具有效率的家畜。

吃的太胖是會被殺掉的

(圖片:https://zen.yandex.com/)▼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傳統上哈薩克並不是適合養豬的地區。除了宗教問題,乾旱、日間和夜晚過大的溫差和極低的冬季溫度都對豬豬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農業專家開始著手培育出一個特別的豬品種。1968年一個名為「哈薩克雜交種」的專案被批准,經過了數代的篩選和改良,適應荒漠草原氣候的哈薩克雜交豬問世。

此豬種是專門為了哈薩克東南部

降溫幅度大,冬季嚴峻的氣候條件而繁育的

(圖片:https://www.agroxxi.ru/)▼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這種豬屬於高產的優質肉豬品種,成年豬的體重為210-240公斤,每胎的仔豬數為10-11頭,飼養6-7個月體重就能達到100公斤,瘦肉率為59%。最重要的是該品種不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可以在哈薩克共和國南部地區飼養。

儘管這種豬並沒有在全哈薩克共和國的農莊中普及,數量僅從1969年的4000頭增加到1980年的6.7萬頭,但仍然被宣傳為重要的功績。

在蘇聯,吹豬也是一項傳統藝能了▼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雜交豬出現的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哈薩克共和國養豬戶最喜歡的還是長肉速度、增重速率、成熟時間和產仔率都佔據優勢的烏克蘭大白豬。

大白豬是英國約克夏豬種引進蘇聯的改良種

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豬種

(圖片:IHORYER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到1990年,哈薩克共和國的農場里約有320萬頭豬,是這個國家有史以來蓄養豬數量的最高位。

然而跨過這個時間點,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變為哈薩克共和國之後,這個國家豬的數量開始雪崩式的下滑。

在哈薩克發表了《阿拉木圖宣言》

確認了蘇聯的解體

(圖片:RIA Novosti archive / Wikipedia)▼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獨立之後,為了充實該國的人口,提升主體民族地位,於1992年出臺了《移民法》,吸引全世界尤其是俄羅斯境內的哈薩克人移民進來。

同時蘇聯的解體也造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俄族人口遷移。自1992年至今,哈薩克國內的俄羅斯族人口數量從620萬降低到360萬人,大量的俄族人口退出了這個中亞國家,返回他們的母國俄羅斯。

這一深刻的歷史鉅變再一次改變了這個國家的人口構成,目前在哈薩克,哈薩克族占人口的63.1%,而俄羅斯族佔23.7%。

幾十年的時間終於又成為了國家主體民族

不過也不全是哈薩克人的功勞

主要因為蘇聯不爭氣▼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這個數字仍在變化之中。2018年離開哈薩克的人數超過4.18萬人,其中俄羅斯人佔72.4%,德裔佔7.4%,烏克蘭人佔6.6%。只有2000名左右的哈薩克族人離開了祖國,而且他們之中很大一部分還會在將來回到哈薩克,但其他民族大機率不會返回了。

哈薩克的俄羅斯人分佈,集中在北部地區

(圖片:wikimedia)▼

儘管法律並未賦予伊斯蘭教以特殊地位,儘管納扎爾巴耶夫仍然堅持稱哈薩克是世俗國家,但這個國家吃豬肉的人確實是越來越少了。

該國超過70%的人口為為穆斯林

豬肉在這實在是沒多大市場

(圖片:savas_bozkaya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豬肉還會受歡迎嗎?

現在的哈薩克根據自然條件劃分出了六個農業區,位於同一自然氣候的農場聯合組成一個農業區,每個農業區都有自己土壤、地形、降雨、農業用地結構的特點。據統計哈薩克的農業用地總面積為2.226億公頃,其中耕地面積佔14.3%,草料場佔2.3%,草場佔83.4%。

全國大部分土地只適合放牧

農耕地則集中在中南部的河谷地帶▼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其中養豬業主要分佈在北部草原區,這裡俄族人佔據多數,哈薩克10.2%的農業用地位於該區域。在這一地區的農產品中,肉產量佔全國的20%,而豬肉產量則佔了36%。

豬肉曾經一度是哈薩克共和國最受歡迎的肉類,但是目前它在哈薩克的消費量僅排肉類消費的第5名,除了牛羊肉和禽肉之外,馬肉的消費量都高於豬肉。

阿拉木圖歷史悠久的綠色集市肉類市場

(圖片:Torsten Pursche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共和國國民經濟部統計委員會的資料證明,每人每年平均消費豬肉少於5公斤。同時,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資料,在歐洲這一數字為每人每年45公斤,在中國是40公斤,在俄羅斯是30公斤。

需求下降,產量也必然隨之下降。儘管哈薩克沒有受到非洲豬瘟爆發的波及,但該國的豬隻數量從1990年代初的300萬多下降到2017年的80萬隻。

養殖豬數量的下降導致一些以養豬為主的社群衰落

好在新的政策又為這些社群提供了貸款

失業人員也因豬肉的出口量上升而有了工作

(圖片:https://astanatimes.com/)▼

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斯拉夫人的離開。有媒體曾採訪哈國俄族養豬戶維克多·科瓦連科,他說:「斯拉夫人正在離開,買豬肉的變少了。如果說兩三年前一天能賣出兩頭豬,現在一天連一塊肉也賣不出去。」

斯拉夫人最愛的薩羅

由豬背部的皮下脂肪製作而成

(圖片:Roland Geider / Wikipedia)▼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和金融機構對養豬產業的態度。在過去的幾年中,哈薩克養豬戶屢次抱怨說,在穆斯林國家開展這種業務非常困難,例如「沒有銀行願意在養豬場的建設或現代化過程中發放任何貸款」。

政府部分官員對於扶持養豬產業也並不上心,對於國內養豬戶面臨的缺少種豬、飼料購買困難等問題採取冷處理態度,讓更多的農戶選擇放棄養豬。2017年,該國的豬肉產量首次跌破10萬噸,不僅沒有辦法出口,甚至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這一年哈薩克甚至進口了2400噸豬肉。

大部分的國民對豬肉沒有需求

但是有需求的人也很難買到

(圖片:Reimar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2017年以後,哈薩克高層也開始正視了國內養豬產業面臨的困境。為了避免人口進一步流失以及失業率擴大問題,政府在《2017-2021年國家農業工業綜合體發展計劃》中重新分配國家援助,為養豬的農戶提供補貼。

補貼力度相對可觀,每1千克豬肉能獲得的國家補貼為98哈薩克堅戈(約1.6元人民幣)。在政策扶持下,豬隻數量開始緩慢恢復,現在已經接近100萬頭。

隨著中國豬肉出現巨大缺口,哈薩克國內的相關從業者又看到了希望。哈薩克養豬戶聯盟主席維克托·林(Viktor Lim)表示,希望到2025年哈國生豬存欄數量能達到120萬頭,每年可出口10萬噸肉製品到中國和俄羅斯兩國。

香腸工廠在疫情好轉之後立馬投入了生產

加班加點搞創匯

(圖片:Vladimir Tretyakov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經歷了饑荒、國家獨立和豬瘟瘟疫,哈薩克的養豬產業就在這一次次巨大的變動中興起、衰落又再次迎來機遇。在時代的大起大落之下,個體農戶的命運顯得不值一提,這次他們暫時端穩了飯碗,可誰有能保證這個國家的養豬業會永遠是條康莊大道呢?

參考資料:

https://www.foodnavigator-asia.com/Article/2017/03/03/Kazakhstan-s-pig-industry-shrinks?utm_source=copyright&utm_medium=OnSite&utm_campaign=copyright

https://euromeatnews.com/Article-Kazakhstan-wants-to-revive-its-pork-industry/2559

https://primeminister.kz/en/news/reviews/veterinary-requirements-investment-attraction-export-of-products-results-achieved-in-agriculture-development-of-kazakhstan-in-2019

https://forbes.kz/finances/markets/nehalyalnyiy_eksport_kak_kazahstan_razvivaet_svinovodstvo/

https://kursiv.kz/news/biznes/2020-01/na-yuge-kazakhstana-svinovodstvo-stanovitsya-nerentabelnym-biznesom

https://kapital.kz/economic/84732/krizis-mirovogo-svinovodstva-vygoden-dlya-kazakhstana.html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Cholpan / Shutterstock

END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640-哈薩克養豬業

作者:德米特里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去年年末,非洲豬瘟疫情導致我國豬肉價格暴漲的時候,我國的西北鄰國、非疫區國家哈薩克與我國簽訂了一項貿易協議,預計將向中國出口10萬噸豬肉。

哈薩克與其他四個中亞斯坦國

向東是中國,向北是俄羅斯▼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地處我國西北方向的哈薩克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傳統的穆斯林國家。然而事實上這個國家不僅有著完整的養豬產業,還曾經一度是蘇聯豬肉生產的模範地區。

豬豬爭當光榮豬

(圖片:https://zen.yandex.com/)▼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蘇聯解體後,由於宗教和民族習慣原因,哈薩克養豬業不斷萎縮,前些年該國養豬聯盟預計,養豬業可能要走向衰亡。但隨著中國和俄羅斯的豬肉供應出現缺口,又給了當地養豬戶新的希望。

騰籠換鳥

哈薩克民族是世居中亞的諸多民族之一,19世紀沙皇俄國完全掌握中亞地區之後,就有源源不斷的俄族人從烏拉爾山以西遷居到這裡,與中亞各民族相互影響。

既然同樣都是向東「殖民」

相比緯度更高的西伯利亞,中亞地區還更溫暖些

(蘇聯大家庭中的哈薩克)▼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1917年二月革命以後,中亞整個納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中,中間經歷了幾次行政區劃的變動,最終在1925年成立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高舉蘇維埃偉大旗幟的哈薩克小學生

(圖片:Peter Hübert / wikipedia)▼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為了平衡該地的民族比例,在成立哈薩克共和國之初,蘇聯將中亞北部的俄族聚居區也劃歸其管理,就連沙俄時期為征服中亞所建立的要塞城市奧倫堡也曾短暫成為中亞加盟共和國的一部分。

奧倫堡在靠近哈薩克的的歐亞邊界上

也被稱為「蘇聯的亞洲首都」

(圖片:Vadim Orlov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徹底改變這一地區人口結構的事件並不是蘇聯透過行政命令移民,而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中亞地區絕大部分都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以荒漠草原為主,因此自古以來就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1926年當局進行統計的時候,有25%的人從事農業;38.5%的人從事牧業;32.2%的人農牧兼從;10%的人過著遊牧生活。全國75%的土地用於放牧。

地廣人稀的哈薩克,耕種農業佔比較少

氣候和地理環境都更適合放牧

(圖片:MehmetO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遊牧是當地人所選擇的最適應環境的生產方式。但當時的蘇聯中央卻缺乏這個認識,認為從事牧業「具有與社會進步相牴觸的落後的性質」。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改造在中亞草原上開始了,牧民們被迫宰殺掉自己的牛羊,在荒灘上建立的集體農莊裡勞作。

讓不熟悉農耕的牧民去種地,結局只能是農業和牧業都遭受到嚴重打擊。1932年蘇聯爆發了因強制農業集體化而出現的大饑荒,哈薩克共和國是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約有150萬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

在蘇聯的統治下

哈薩克人在哈薩克成了少數民族

(圖片:http://jebeu.kz/A_other/tariq/2018-06-01/907.html)▼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這場饑荒使哈薩克族在他們自己的共和國之中變成了少數民族,150萬死亡人口中有130萬人是哈薩克族,直接讓哈族在哈薩克共和國所佔的比例從60%降到了38%。

在哈薩克阿拉木圖市中心的

蘇聯饑荒受害者紀念碑

(圖片:Wikipedia)▼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到1989年蘇聯解體前夕,哈國境內哈族和俄族的人口比例分別為39.7%與37.8%。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俄語為該加盟共和國的通用語言,伊斯蘭宗教思想也並不能登堂入室成為制約其他民族發展特色產業的阻礙。

amocity
amocity

  


因此在饑荒過後,養豬產業在哈薩克共和國蓬勃發展起來。

莫得辦法,就看看

(圖片:MehmetO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光輝領導下的豬問題

20世紀,在蘇聯行政命令下被強制遷入哈薩克共和國的諸多民族之中,不管是俄羅斯族、烏克蘭族還是被關押流放到中亞的德國人都對豬有著特別的偏愛。

斯拉夫人認為豬是富足的象徵,在德國的俚語當中則用「他有一頭豬」來形容某人的運氣好。

聖誕麋鹿也可以變成聖誕豬

(圖片:alex_sweetest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而且相對於牛羊等牲畜,豬具有飼養週期短、產肉率高、附加值豐富等優勢。豬皮可用於提煉明膠,豬鬃、豬骨也有其工業價值,對於致力於用工業化驅動國家機器運轉的蘇聯來說,豬是最具有效率的家畜。

吃的太胖是會被殺掉的

(圖片:https://zen.yandex.com/)▼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不過傳統上哈薩克並不是適合養豬的地區。除了宗教問題,乾旱、日間和夜晚過大的溫差和極低的冬季溫度都對豬豬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農業專家開始著手培育出一個特別的豬品種。1968年一個名為「哈薩克雜交種」的專案被批准,經過了數代的篩選和改良,適應荒漠草原氣候的哈薩克雜交豬問世。

此豬種是專門為了哈薩克東南部

降溫幅度大,冬季嚴峻的氣候條件而繁育的

(圖片:https://www.agroxxi.ru/)▼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這種豬屬於高產的優質肉豬品種,成年豬的體重為210-240公斤,每胎的仔豬數為10-11頭,飼養6-7個月體重就能達到100公斤,瘦肉率為59%。最重要的是該品種不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可以在哈薩克共和國南部地區飼養。

儘管這種豬並沒有在全哈薩克共和國的農莊中普及,數量僅從1969年的4000頭增加到1980年的6.7萬頭,但仍然被宣傳為重要的功績。

在蘇聯,吹豬也是一項傳統藝能了▼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雜交豬出現的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哈薩克共和國養豬戶最喜歡的還是長肉速度、增重速率、成熟時間和產仔率都佔據優勢的烏克蘭大白豬。

大白豬是英國約克夏豬種引進蘇聯的改良種

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豬種

(圖片:IHORYER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到1990年,哈薩克共和國的農場里約有320萬頭豬,是這個國家有史以來蓄養豬數量的最高位。

然而跨過這個時間點,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變為哈薩克共和國之後,這個國家豬的數量開始雪崩式的下滑。

在哈薩克發表了《阿拉木圖宣言》

確認了蘇聯的解體

(圖片:RIA Novosti archive / Wikipedia)▼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獨立之後,為了充實該國的人口,提升主體民族地位,於1992年出臺了《移民法》,吸引全世界尤其是俄羅斯境內的哈薩克人移民進來。

同時蘇聯的解體也造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俄族人口遷移。自1992年至今,哈薩克國內的俄羅斯族人口數量從620萬降低到360萬人,大量的俄族人口退出了這個中亞國家,返回他們的母國俄羅斯。

這一深刻的歷史鉅變再一次改變了這個國家的人口構成,目前在哈薩克,哈薩克族占人口的63.1%,而俄羅斯族佔23.7%。

幾十年的時間終於又成為了國家主體民族

不過也不全是哈薩克人的功勞

主要因為蘇聯不爭氣▼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這個數字仍在變化之中。2018年離開哈薩克的人數超過4.18萬人,其中俄羅斯人佔72.4%,德裔佔7.4%,烏克蘭人佔6.6%。只有2000名左右的哈薩克族人離開了祖國,而且他們之中很大一部分還會在將來回到哈薩克,但其他民族大機率不會返回了。

哈薩克的俄羅斯人分佈,集中在北部地區

(圖片:wikimedia)▼

儘管法律並未賦予伊斯蘭教以特殊地位,儘管納扎爾巴耶夫仍然堅持稱哈薩克是世俗國家,但這個國家吃豬肉的人確實是越來越少了。

該國超過70%的人口為為穆斯林

豬肉在這實在是沒多大市場

(圖片:savas_bozkaya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豬肉還會受歡迎嗎?

現在的哈薩克根據自然條件劃分出了六個農業區,位於同一自然氣候的農場聯合組成一個農業區,每個農業區都有自己土壤、地形、降雨、農業用地結構的特點。據統計哈薩克的農業用地總面積為2.226億公頃,其中耕地面積佔14.3%,草料場佔2.3%,草場佔83.4%。

全國大部分土地只適合放牧

農耕地則集中在中南部的河谷地帶▼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其中養豬業主要分佈在北部草原區,這裡俄族人佔據多數,哈薩克10.2%的農業用地位於該區域。在這一地區的農產品中,肉產量佔全國的20%,而豬肉產量則佔了36%。

豬肉曾經一度是哈薩克共和國最受歡迎的肉類,但是目前它在哈薩克的消費量僅排肉類消費的第5名,除了牛羊肉和禽肉之外,馬肉的消費量都高於豬肉。

阿拉木圖歷史悠久的綠色集市肉類市場

(圖片:Torsten Pursche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哈薩克共和國國民經濟部統計委員會的資料證明,每人每年平均消費豬肉少於5公斤。同時,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資料,在歐洲這一數字為每人每年45公斤,在中國是40公斤,在俄羅斯是30公斤。

需求下降,產量也必然隨之下降。儘管哈薩克沒有受到非洲豬瘟爆發的波及,但該國的豬隻數量從1990年代初的300萬多下降到2017年的80萬隻。

養殖豬數量的下降導致一些以養豬為主的社群衰落

好在新的政策又為這些社群提供了貸款

失業人員也因豬肉的出口量上升而有了工作

(圖片:https://astanatimes.com/)▼

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斯拉夫人的離開。有媒體曾採訪哈國俄族養豬戶維克多·科瓦連科,他說:「斯拉夫人正在離開,買豬肉的變少了。如果說兩三年前一天能賣出兩頭豬,現在一天連一塊肉也賣不出去。」

斯拉夫人最愛的薩羅

由豬背部的皮下脂肪製作而成

(圖片:Roland Geider / Wikipedia)▼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和金融機構對養豬產業的態度。在過去的幾年中,哈薩克養豬戶屢次抱怨說,在穆斯林國家開展這種業務非常困難,例如「沒有銀行願意在養豬場的建設或現代化過程中發放任何貸款」。

政府部分官員對於扶持養豬產業也並不上心,對於國內養豬戶面臨的缺少種豬、飼料購買困難等問題採取冷處理態度,讓更多的農戶選擇放棄養豬。2017年,該國的豬肉產量首次跌破10萬噸,不僅沒有辦法出口,甚至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這一年哈薩克甚至進口了2400噸豬肉。

大部分的國民對豬肉沒有需求

但是有需求的人也很難買到

(圖片:Reimar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2017年以後,哈薩克高層也開始正視了國內養豬產業面臨的困境。為了避免人口進一步流失以及失業率擴大問題,政府在《2017-2021年國家農業工業綜合體發展計劃》中重新分配國家援助,為養豬的農戶提供補貼。

補貼力度相對可觀,每1千克豬肉能獲得的國家補貼為98哈薩克堅戈(約1.6元人民幣)。在政策扶持下,豬隻數量開始緩慢恢復,現在已經接近100萬頭。

隨著中國豬肉出現巨大缺口,哈薩克國內的相關從業者又看到了希望。哈薩克養豬戶聯盟主席維克托·林(Viktor Lim)表示,希望到2025年哈國生豬存欄數量能達到120萬頭,每年可出口10萬噸肉製品到中國和俄羅斯兩國。

香腸工廠在疫情好轉之後立馬投入了生產

加班加點搞創匯

(圖片:Vladimir Tretyakov / Shutterstock)▼

哈薩克養豬業,需要中國 | 地球知識局

經歷了饑荒、國家獨立和豬瘟瘟疫,哈薩克的養豬產業就在這一次次巨大的變動中興起、衰落又再次迎來機遇。在時代的大起大落之下,個體農戶的命運顯得不值一提,這次他們暫時端穩了飯碗,可誰有能保證這個國家的養豬業會永遠是條康莊大道呢?

參考資料:

https://www.foodnavigator-asia.com/Article/2017/03/03/Kazakhstan-s-pig-industry-shrinks?utm_source=copyright&utm_medium=OnSite&utm_campaign=copyright

https://euromeatnews.com/Article-Kazakhstan-wants-to-revive-its-pork-industry/2559

https://primeminister.kz/en/news/reviews/veterinary-requirements-investment-attraction-export-of-products-results-achieved-in-agriculture-development-of-kazakhstan-in-2019

https://forbes.kz/finances/markets/nehalyalnyiy_eksport_kak_kazahstan_razvivaet_svinovodstvo/

https://kursiv.kz/news/biznes/2020-01/na-yuge-kazakhstana-svinovodstvo-stanovitsya-nerentabelnym-biznesom

https://kapital.kz/economic/84732/krizis-mirovogo-svinovodstva-vygoden-dlya-kazakhstana.html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Cholpan / Shutterstock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