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61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514-德國擺地攤

作者:酸奶沒泡沫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過去20年間,在各地形象工程的推動下,地攤終於漸漸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不過,為了扶持弱勢群眾,這二十年的努力怕是要白費了。

最近,重新擁有擺地攤資格的中國人無比亢奮,擺攤經驗攻略短時間內傳遍社交網路,廣場路邊迅速自發形成小商品步行街,連沒時間擺攤的社畜們都跟著興奮了一把。

但城管一通電話便招來十萬地攤小販的段子,畢竟還是讓其他市民捏把汗。過去取締擺攤,就是因為流動攤販的紀律性和衛生意識不強,對市容和交通造成了嚴重影響,如今他們一夜復甦,會不會對其他市民的生活造成干擾呢?

貼膜高手又能重出江湖了

(圖片來自@霏霖老宅日記 / 圖蟲創意)▼

amocity
amocity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這的確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但卻並非沒有解決之道。在以德國為首的歐陸國家,地攤文化早就已經是各座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管理得當,就能經濟衛生兩相宜。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塊不錯的「他山之石」。

不能沒有地攤

德國地攤的正式稱呼是「跳蚤市場」(Flohmarkt),由「Floh(跳蚤)」和「Markt(市場)」組合而成。該詞的起源並不確切,普遍觀點是來自法語。

自中世紀晚期開始,法國收破爛的商販就開始收購富人的舊衣服、舊生活用品,留著自己使用或沿街順道地賣給其他窮人。由於當時衛生條件不佳,這些舊物中常常存在大量跳蚤,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困擾。

19世紀末,法國人在大街上淘貨

(圖片來自@Eugène Trutat / Wikipedia)▼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19世紀末,巴黎政府開始重視衛生與市容建設,便將這些舊貨交易場所統一轉移到了巴黎北部郊區Saint-Ouen鎮的廢棄空地上,這片地方也漸漸成了舊貨的固定交易攤點。不過由於這塊地攤中跳蚤依然很多,「跳蚤市場」的說法便漸漸傳播開來,這種舊貨交易的模式也逐漸隨著人員和經濟交流向外輻射。

現在聖旺著名的二手市場

amocity
amocity

  


很多已經不再是地攤的形式,而是長期的店面

(圖片來自@Webmasterbiron / wikipedia)▼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擁有悠久歷史的法國舊貨市場

也吸引了很多來旅遊的人

(圖片來自@Florian Pépellin / Wikipedia)▼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儘管跳蚤市場起源於法國,在如今的歐洲,最熱衷這種舊貨攤點的要數德國人了。

眾所周知,德國人是一個勤儉愛動手的民族,即使現代德國已經是綜合國力很強的富裕國家,還是有很多國民熱衷購買二手貨,回去修修補補還能用。對於一些收入較低(德國水準)的居民來說,服裝、餐具、廚具、裝飾品,甚至汽車配件,沒什麼不能是二手貨。而這些物品的來源,絕大多數都是地攤。

老物件有老物件的魅力

能看到有別於現代生產線的用心或是獨一無二的精心設計

(圖片來自@Reinsberg / shutterstock)▼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德國的地攤因城市管理規定不同,一般出現在露天廣場、公園空地,城市邊緣乃至大學的林子裡,不需要政府建設專用地塊便能形成固定的擺攤場所,其中各個貨攤按時出現、按時消失。

沒有成文規定,但附近的人都知道的一個地方

(圖片來自@Barita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不過地攤也並非所有人都能隨便擺的,長期擺攤的攤主需要提前報備,申請取得流動經營批准以及衛生局提供的指導書。管理部門也會按照攤位的規模和所在地區地價,向賣主收取每日每平米約合50至200元不等的攤位費,主要用於出警和事後的保潔工作。

這種貨品種類多,數量足的攤位一般就是長期攤位

很多人也是也是專業練攤,以此為生

(圖片來自@hanohik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和國內的地攤不同的是,德國的地攤一般情況下出售的物品只能是舊貨,售賣新商品的攤點需要獲得特殊許可。

到今天,賣舊貨的地攤已經成為了德國舊貨市場的一大主體,德國大、中、小城市乃至一些村鎮都有自己的地攤市場,首都柏林甚至有近20個大型的擺攤場所,其中以柏林牆公園市場Flohmarkt im Mauerpark最為知名。其餘地區也有一些名聲在外或歷史悠久的市場,如斯圖加特的Flohmarkt am Karlsplatz,法蘭克福的Flohmarktam Mainufer,以及最大的萊比錫AGRA市場等等。

柏林跳蚤市場分佈

(圖片:ttps://www.settle-in-berlin.com/flea-market-berlin/)▼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德國地攤市場並非日日開放,而是限於固定日期和時間。

像慕尼黑的多數地攤市場自2007年之後就一直在夜間開放,而埃爾福特地攤的開放時間通常是在週六。一般來說,某市場具體的開放時間和攤位規劃都能夠透過市政府官網提前得知。

慕尼黑一個週六的跳蚤市場

攜家帶口,人頭攢動

(圖片來自@Nenad Nedomack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除了這種流動經營的舊貨地攤外,舊貨商店、舊貨經營公司也是德國舊貨市場的一部分。

賺錢是次要的

到了地攤「開業」的日子,攤主們一大早就開始行動,搬貨運貨擺攤設點。他們或許是一對退休的年邁夫妻、40歲的中學教師,或者一位巴基斯坦裔移民,也可能是十幾歲的中學生——往往是為了完成社會實踐作業。

退休後來賣賣自己看膩的書和孫子不玩的玩具好像也不錯..

(圖片來自@Luisa Fum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攤位擺放的物品種類繁多。一般來說,在某一箇舊貨市場內,大至傢俱、冰箱、錄音機,小到首飾盒、毛線團、舊車牌這樣的基本生活用品都能找見,但從整體的市場規劃來看,每個場所出售的舊貨側重點有所不同,有的地攤區域主打二手生活用品交易,有的側重古董售賣,有的則專注於二手衣物。

上到大件傢俱,下到調羹餐具小玩具

位元定的新品市場種類還多

(圖片來自@WhiteHaven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無論賣什麼,地攤價格都比市面上的一手貨划算很多,對半折扣是起步,二三折也很常見。

用買一件新玩具的錢

來這裡買上個三五件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自@Barita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顯然,這些賣家擺攤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實際上,務實節省的德國人擺攤,多是站在環保角度,儘量讓物品迴圈利用,畢竟廢舊物品直接扔掉就一次性形成了很多「垃圾」。

一般因為小孩子長得比較快

衣服的使用率並不高

經過消毒處理出售給有需要的人可以讓它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圖片來自@Cineberg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正如一位出售布料的攤主所言,「我每月擺攤四天賺的錢還沒有工作的一天工資高,我來這裡擺攤就是為了放鬆和享受交換的樂趣,況且公司做服裝,每天布料都用不完,扔掉多浪費。」

這樣想的人數量不在少數,因此地攤中也常常能看到一天下來之後,貨沒賣完的攤主做出「免費送」的決定,通常收市前還人頭攢動的攤位大機率就是這種情況。

圍這麼多人,是不要錢嘛?

(圖片來自@WhiteHaven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攤主中除了當地人,也不乏外國留學生,像中國留學生就是個常見的身影。

他們常常擺攤售賣國內的刺繡、檯布、瓷器等特色小工藝品,最開始賣的只有自己從國內帶過去的幾件,生意做起來了之後可能就會固定從義烏小商品市場進貨,賺得的錢也是一筆不錯的生活補貼,做得好的留學生一個週末能賺到約合5000元的人民幣。

在室內的跳蚤市場,攤主需要支付一些場地費

不過避免了天氣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有很多人選擇

(圖片來自@Matthias Wehnert / Shutterstock.com)▼

而光顧地攤的人群也很有特色,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類:一是當地老司機,深諳淘貨門道,能以最短時間拿下心中所期望;二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想要儘快融入當地的生活;三是遊客,純粹感受一下地域文化,再順便帶一些紀念品回去。

不僅可以在地攤中尋找心儀之物

也能充分感受到這獨特的是市井煙火氣

(圖片來自@hanohik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當然,買家中也不乏一些專業戶,他們可能是「拜物教」信徒,出於某種原因長期固定收集某一類舊貨,像信件、郵票、化妝品、舊書籍等等,也可能是成規模收購的買主,之後將淘到的舊貨透過海運賣到日本、澳洲等痴迷東歐舊貨的市場,大賺一筆(據說一般這麼做的是精明的荷蘭人)。

說不定就能淘到一本絕版老書

(圖片來自@Hernan J. Martin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一般而言,無論報以何種目的逛地攤,總會有所收穫,可能是在柏林的地攤花上不到一千塊人民幣就帶走接近全新的經典巴寶莉風衣,或者80元買下東德秘密警察的大蓋帽,甚至僅僅花上30塊錢就買到一雙知名品牌運動鞋……

收集舊的相機是很多人的愛好,但老相機卻不容易買到

要是想家裡的老物件壞個零件,那更得來二手市場來淘了

(圖片來自@Aksru44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再不濟,至少一圈逛下來,也能收穫個好心情。

逛地攤的樂趣

想也可知,在網際網路經濟方興未艾的今天,買地攤舊貨也可以透過網購實現。

在德國,eBay和eBay Kleinanzeigen是比較常用的二手交易網站。Ebay上貨品種類多數量全,買家可以參加拍賣或選擇"現在購買";eBay Kleinanzeigen則是直買網,多數時候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同城交易,購買傢俱或者不便郵寄的大件電器非常適合。此外。還有專門出售服飾箱包的kleiderkreisel、二手電子產品的rebuy、zoxs等等。

你可以把自己閒置的物品釋出到平臺上

等待一個合適的買家

(圖片可上下滑動)

(圖片來自@https://www.ebay-kleinanzeigen.de/)▼

即便如此,德國的地攤經濟依舊火熱朝天地存在著,其生命力能如此長青也有其不可替代性。

和中世紀時的市場一樣,這些地攤交易依然建立在古老又簡單的直接交易原則上,可以立即驗貨,可以討價還價。而由於每人對某件物品價值多少的看法會有很大不同,這就提高了人們買到令自己感到「物超所值」的商品的機率。即便是面對嚴謹死板的德國人,花上半個小時砍掉2歐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聊的投機直接送也不是沒有可能

(圖片來自@TIvanova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相比之下,網購雖方便但難以感受物品質感,購物中心的商品價位又遠以超出心理預期,地攤的簡單交易反而更會吸引人。

另外,地攤的大量存在也滿足了人們購物之外的其他社會需求,如社交與談話。

上百年的地攤文化,不僅是物品的交易

很多人把這當成一種休閒娛樂

在周邊野餐或者看上一場樹林的演唱會

多大年紀都能在這找到自己的快樂

(圖片來自@hanohik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過去,市民只需在集市中逛一逛便能實現與賣家或其餘買家聊天交流的慾望,透過這種對話,雙方能迅速毫無壓力地確認對方的興趣專長,對物品的喜好程度等,形成特殊的相互理解。這往往是很多趁閒暇時間逛地攤的客人的樂趣所在。

這種只有在特殊時期生產的東西

大多也只存在於二手市場了

(圖片來自@ J. Lekavicius / shutterstock)▼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而當現代商業場所大規模出現並普及後,一個門店內的櫃檯就足以隔絕顧客與店員大部分的交談慾望。因此,地攤場所為什麼總是顯得比商場內部活潑生動也就有了答案。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小型地攤賣家不會選擇網上開店,一是人手不夠,而是貨物少、沒有必要,而往往他們的貨品少而美,稀有難得。這也為傳統地攤留住了一批常客。

可能只是週末開車來賣點閒置物件

當作週末的放鬆

(圖片來自@Bokehboo Studios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不過,也不排除有一些人逛地攤賣舊貨,是抱著「淘到寶貝」這種不可明說的秘密想法。

這麼多老物件,哪個會是寶貝呢?

(圖片來自@Victor Jiang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2019年12月,一名德國男子在逛地攤時購買了一口舊鐘,結果在鍾裡意外發現了一大捆鈔票——惟一的遺憾是這是2001年之後就不再流通的德國馬克。

這位誠實的男子沒有偷偷地將獎金收入囊中,而是將面值50000的馬克都帶到了失物招領處。不過在沒人認領的情況下,該男子還是將不再流通的錢依法兌換成了歐元。按照2001年的匯率,1歐元兌換1.95583馬克,這名男子逛了地攤一趟,大約收穫了25500歐元(20.5萬元)……

這時候,要交的那一小筆管理費就算不了什麼了。

參考文獻:

https://www.ndr.de/nachrichten/niedersachsen/oldenburg_ostfriesland/Wanduhr-auf-Flohmarkt-gekauft-50000-Mark-reicher,wanduhr124.html

https://www.dw.com/en/german-man-finds-50000-deutschmarks-hidden-in-flea-market-clock/a-51789839

https://www.expatica.com/de/lifestyle/things-to-do/flea-markets-in-germany-102318/

https://www.planet-wissen.de/kultur/sammeln/flohmaerkte/:~:text=Ganz%20eindeutig%20ist%20die%20Herkunft,anderes%20bedeutet%20als%20%22Flohmarkt%22.

https://www.settle-in-berlin.com/flea-market-berlin/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J. Lekavicius / shutterstock

END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514-德國擺地攤

作者:酸奶沒泡沫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過去20年間,在各地形象工程的推動下,地攤終於漸漸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不過,為了扶持弱勢群眾,這二十年的努力怕是要白費了。

最近,重新擁有擺地攤資格的中國人無比亢奮,擺攤經驗攻略短時間內傳遍社交網路,廣場路邊迅速自發形成小商品步行街,連沒時間擺攤的社畜們都跟著興奮了一把。

但城管一通電話便招來十萬地攤小販的段子,畢竟還是讓其他市民捏把汗。過去取締擺攤,就是因為流動攤販的紀律性和衛生意識不強,對市容和交通造成了嚴重影響,如今他們一夜復甦,會不會對其他市民的生活造成干擾呢?

貼膜高手又能重出江湖了

(圖片來自@霏霖老宅日記 / 圖蟲創意)▼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這的確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但卻並非沒有解決之道。在以德國為首的歐陸國家,地攤文化早就已經是各座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管理得當,就能經濟衛生兩相宜。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塊不錯的「他山之石」。

不能沒有地攤

德國地攤的正式稱呼是「跳蚤市場」(Flohmarkt),由「Floh(跳蚤)」和「Markt(市場)」組合而成。該詞的起源並不確切,普遍觀點是來自法語。

自中世紀晚期開始,法國收破爛的商販就開始收購富人的舊衣服、舊生活用品,留著自己使用或沿街順道地賣給其他窮人。由於當時衛生條件不佳,這些舊物中常常存在大量跳蚤,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困擾。

19世紀末,法國人在大街上淘貨

(圖片來自@Eugène Trutat / Wikipedia)▼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19世紀末,巴黎政府開始重視衛生與市容建設,便將這些舊貨交易場所統一轉移到了巴黎北部郊區Saint-Ouen鎮的廢棄空地上,這片地方也漸漸成了舊貨的固定交易攤點。不過由於這塊地攤中跳蚤依然很多,「跳蚤市場」的說法便漸漸傳播開來,這種舊貨交易的模式也逐漸隨著人員和經濟交流向外輻射。

現在聖旺著名的二手市場

很多已經不再是地攤的形式,而是長期的店面

(圖片來自@Webmasterbiron / wikipedia)▼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擁有悠久歷史的法國舊貨市場

也吸引了很多來旅遊的人

(圖片來自@Florian Pépellin / Wikipedia)▼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儘管跳蚤市場起源於法國,在如今的歐洲,最熱衷這種舊貨攤點的要數德國人了。

眾所周知,德國人是一個勤儉愛動手的民族,即使現代德國已經是綜合國力很強的富裕國家,還是有很多國民熱衷購買二手貨,回去修修補補還能用。對於一些收入較低(德國水準)的居民來說,服裝、餐具、廚具、裝飾品,甚至汽車配件,沒什麼不能是二手貨。而這些物品的來源,絕大多數都是地攤。

老物件有老物件的魅力

能看到有別於現代生產線的用心或是獨一無二的精心設計

(圖片來自@Reinsberg / shutterstock)▼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德國的地攤因城市管理規定不同,一般出現在露天廣場、公園空地,城市邊緣乃至大學的林子裡,不需要政府建設專用地塊便能形成固定的擺攤場所,其中各個貨攤按時出現、按時消失。

沒有成文規定,但附近的人都知道的一個地方

(圖片來自@Barita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不過地攤也並非所有人都能隨便擺的,長期擺攤的攤主需要提前報備,申請取得流動經營批准以及衛生局提供的指導書。管理部門也會按照攤位的規模和所在地區地價,向賣主收取每日每平米約合50至200元不等的攤位費,主要用於出警和事後的保潔工作。

這種貨品種類多,數量足的攤位一般就是長期攤位

很多人也是也是專業練攤,以此為生

(圖片來自@hanohik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和國內的地攤不同的是,德國的地攤一般情況下出售的物品只能是舊貨,售賣新商品的攤點需要獲得特殊許可。

到今天,賣舊貨的地攤已經成為了德國舊貨市場的一大主體,德國大、中、小城市乃至一些村鎮都有自己的地攤市場,首都柏林甚至有近20個大型的擺攤場所,其中以柏林牆公園市場Flohmarkt im Mauerpark最為知名。其餘地區也有一些名聲在外或歷史悠久的市場,如斯圖加特的Flohmarkt am Karlsplatz,法蘭克福的Flohmarktam Mainufer,以及最大的萊比錫AGRA市場等等。

柏林跳蚤市場分佈

(圖片:ttps://www.settle-in-berlin.com/flea-market-berlin/)▼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德國地攤市場並非日日開放,而是限於固定日期和時間。

像慕尼黑的多數地攤市場自2007年之後就一直在夜間開放,而埃爾福特地攤的開放時間通常是在週六。一般來說,某市場具體的開放時間和攤位規劃都能夠透過市政府官網提前得知。

amocity
amocity

  


慕尼黑一個週六的跳蚤市場

攜家帶口,人頭攢動

(圖片來自@Nenad Nedomack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除了這種流動經營的舊貨地攤外,舊貨商店、舊貨經營公司也是德國舊貨市場的一部分。

賺錢是次要的

到了地攤「開業」的日子,攤主們一大早就開始行動,搬貨運貨擺攤設點。他們或許是一對退休的年邁夫妻、40歲的中學教師,或者一位巴基斯坦裔移民,也可能是十幾歲的中學生——往往是為了完成社會實踐作業。

退休後來賣賣自己看膩的書和孫子不玩的玩具好像也不錯..

(圖片來自@Luisa Fum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攤位擺放的物品種類繁多。一般來說,在某一箇舊貨市場內,大至傢俱、冰箱、錄音機,小到首飾盒、毛線團、舊車牌這樣的基本生活用品都能找見,但從整體的市場規劃來看,每個場所出售的舊貨側重點有所不同,有的地攤區域主打二手生活用品交易,有的側重古董售賣,有的則專注於二手衣物。

上到大件傢俱,下到調羹餐具小玩具

位元定的新品市場種類還多

(圖片來自@WhiteHaven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無論賣什麼,地攤價格都比市面上的一手貨划算很多,對半折扣是起步,二三折也很常見。

用買一件新玩具的錢

來這裡買上個三五件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自@Barita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顯然,這些賣家擺攤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實際上,務實節省的德國人擺攤,多是站在環保角度,儘量讓物品迴圈利用,畢竟廢舊物品直接扔掉就一次性形成了很多「垃圾」。

一般因為小孩子長得比較快

衣服的使用率並不高

經過消毒處理出售給有需要的人可以讓它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圖片來自@Cineberg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正如一位出售布料的攤主所言,「我每月擺攤四天賺的錢還沒有工作的一天工資高,我來這裡擺攤就是為了放鬆和享受交換的樂趣,況且公司做服裝,每天布料都用不完,扔掉多浪費。」

這樣想的人數量不在少數,因此地攤中也常常能看到一天下來之後,貨沒賣完的攤主做出「免費送」的決定,通常收市前還人頭攢動的攤位大機率就是這種情況。

圍這麼多人,是不要錢嘛?

(圖片來自@WhiteHaven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攤主中除了當地人,也不乏外國留學生,像中國留學生就是個常見的身影。

他們常常擺攤售賣國內的刺繡、檯布、瓷器等特色小工藝品,最開始賣的只有自己從國內帶過去的幾件,生意做起來了之後可能就會固定從義烏小商品市場進貨,賺得的錢也是一筆不錯的生活補貼,做得好的留學生一個週末能賺到約合5000元的人民幣。

在室內的跳蚤市場,攤主需要支付一些場地費

不過避免了天氣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有很多人選擇

(圖片來自@Matthias Wehnert / Shutterstock.com)▼

而光顧地攤的人群也很有特色,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類:一是當地老司機,深諳淘貨門道,能以最短時間拿下心中所期望;二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想要儘快融入當地的生活;三是遊客,純粹感受一下地域文化,再順便帶一些紀念品回去。

不僅可以在地攤中尋找心儀之物

也能充分感受到這獨特的是市井煙火氣

(圖片來自@hanohik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當然,買家中也不乏一些專業戶,他們可能是「拜物教」信徒,出於某種原因長期固定收集某一類舊貨,像信件、郵票、化妝品、舊書籍等等,也可能是成規模收購的買主,之後將淘到的舊貨透過海運賣到日本、澳洲等痴迷東歐舊貨的市場,大賺一筆(據說一般這麼做的是精明的荷蘭人)。

說不定就能淘到一本絕版老書

(圖片來自@Hernan J. Martin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一般而言,無論報以何種目的逛地攤,總會有所收穫,可能是在柏林的地攤花上不到一千塊人民幣就帶走接近全新的經典巴寶莉風衣,或者80元買下東德秘密警察的大蓋帽,甚至僅僅花上30塊錢就買到一雙知名品牌運動鞋……

收集舊的相機是很多人的愛好,但老相機卻不容易買到

要是想家裡的老物件壞個零件,那更得來二手市場來淘了

(圖片來自@Aksru44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再不濟,至少一圈逛下來,也能收穫個好心情。

逛地攤的樂趣

想也可知,在網際網路經濟方興未艾的今天,買地攤舊貨也可以透過網購實現。

在德國,eBay和eBay Kleinanzeigen是比較常用的二手交易網站。Ebay上貨品種類多數量全,買家可以參加拍賣或選擇"現在購買";eBay Kleinanzeigen則是直買網,多數時候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同城交易,購買傢俱或者不便郵寄的大件電器非常適合。此外。還有專門出售服飾箱包的kleiderkreisel、二手電子產品的rebuy、zoxs等等。

你可以把自己閒置的物品釋出到平臺上

等待一個合適的買家

(圖片可上下滑動)

(圖片來自@https://www.ebay-kleinanzeigen.de/)▼

即便如此,德國的地攤經濟依舊火熱朝天地存在著,其生命力能如此長青也有其不可替代性。

和中世紀時的市場一樣,這些地攤交易依然建立在古老又簡單的直接交易原則上,可以立即驗貨,可以討價還價。而由於每人對某件物品價值多少的看法會有很大不同,這就提高了人們買到令自己感到「物超所值」的商品的機率。即便是面對嚴謹死板的德國人,花上半個小時砍掉2歐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聊的投機直接送也不是沒有可能

(圖片來自@TIvanova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相比之下,網購雖方便但難以感受物品質感,購物中心的商品價位又遠以超出心理預期,地攤的簡單交易反而更會吸引人。

另外,地攤的大量存在也滿足了人們購物之外的其他社會需求,如社交與談話。

上百年的地攤文化,不僅是物品的交易

很多人把這當成一種休閒娛樂

在周邊野餐或者看上一場樹林的演唱會

多大年紀都能在這找到自己的快樂

(圖片來自@hanohiki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過去,市民只需在集市中逛一逛便能實現與賣家或其餘買家聊天交流的慾望,透過這種對話,雙方能迅速毫無壓力地確認對方的興趣專長,對物品的喜好程度等,形成特殊的相互理解。這往往是很多趁閒暇時間逛地攤的客人的樂趣所在。

這種只有在特殊時期生產的東西

大多也只存在於二手市場了

(圖片來自@ J. Lekavicius / shutterstock)▼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而當現代商業場所大規模出現並普及後,一個門店內的櫃檯就足以隔絕顧客與店員大部分的交談慾望。因此,地攤場所為什麼總是顯得比商場內部活潑生動也就有了答案。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小型地攤賣家不會選擇網上開店,一是人手不夠,而是貨物少、沒有必要,而往往他們的貨品少而美,稀有難得。這也為傳統地攤留住了一批常客。

可能只是週末開車來賣點閒置物件

當作週末的放鬆

(圖片來自@Bokehboo Studios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不過,也不排除有一些人逛地攤賣舊貨,是抱著「淘到寶貝」這種不可明說的秘密想法。

這麼多老物件,哪個會是寶貝呢?

(圖片來自@Victor Jiang / Shutterstock.com)▼

擺地攤?德國人是專家

2019年12月,一名德國男子在逛地攤時購買了一口舊鐘,結果在鍾裡意外發現了一大捆鈔票——惟一的遺憾是這是2001年之後就不再流通的德國馬克。

這位誠實的男子沒有偷偷地將獎金收入囊中,而是將面值50000的馬克都帶到了失物招領處。不過在沒人認領的情況下,該男子還是將不再流通的錢依法兌換成了歐元。按照2001年的匯率,1歐元兌換1.95583馬克,這名男子逛了地攤一趟,大約收穫了25500歐元(20.5萬元)……

這時候,要交的那一小筆管理費就算不了什麼了。

參考文獻:

https://www.ndr.de/nachrichten/niedersachsen/oldenburg_ostfriesland/Wanduhr-auf-Flohmarkt-gekauft-50000-Mark-reicher,wanduhr124.html

https://www.dw.com/en/german-man-finds-50000-deutschmarks-hidden-in-flea-market-clock/a-51789839

https://www.expatica.com/de/lifestyle/things-to-do/flea-markets-in-germany-102318/

https://www.planet-wissen.de/kultur/sammeln/flohmaerkte/:~:text=Ganz%20eindeutig%20ist%20die%20Herkunft,anderes%20bedeutet%20als%20%22Flohmarkt%22.

https://www.settle-in-berlin.com/flea-market-berlin/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J. Lekavicius / shutterstock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