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為登基推遲安息道行軍,武則天如何將大好局勢送給了吐蕃?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2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明清史研究

文/王凱迪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駕鶴西去,這個一直籠罩在妻子權勢下的男人留下了一個風光依舊的大唐和一個權欲傾天的女主。然而,這個女人並不僅僅滿足於站在兒子的背後做一個幕後統治者,她希望站在臺前,登上權力的巔峰。

01.女主的野望

為了實現這一切,武則天必須獲得一個讓世人矚目的功績,開拓西域,成為了這個女人眼中不二選擇。當時的西域,唐王朝在裴行儉與王方翼的努力下重新建立了安西大都護府,並收復了西突厥兩廂十姓部落,再次取得了可以與阿拉伯帝國、與吐蕃在中亞爭鋒的戰略局勢。

圖/武則天時期絲綢之路圖景

這一次,武則天定下了一個宏偉的戰略目標「安息道行軍」,意在重新打通安西四鎮與中亞各國之間的通路,重建唐王朝在中亞各國的宗主地位,將唐朝的勢力範圍直抵安息(唐朝時專指安國,在今天烏茲別克的布哈拉)。

02 兵鋒所向

公元687年1月10日,武則天「命(韋)待價為安息道大總管.督三十六總管以討吐蕃」,出師陣容之雄大超邁前代任何一次西域行軍,他以安西大都護閩溫古為其副帥,主持籌劃偵察、嚮導,供應器械、糧草。

圖/韋待價之後-韋莊

這次的具體行軍路線似沿襲成亨四年(673)崔智辯重創吐蕃所走的「五俟斤路」,亦即先由西州(今天吐魯番),經焉耆、龜茲(新疆庫車)、穿越天山孔道進入西突厥右廂弩失畢部(天山以西伊犁河、楚河流域),進而直指烏滸水域的安國、吐火羅。為確保此戰的勝利,武后不僅全面改善唐軍的武器、裝備,遣員督造鎧甲、器械,務令精新,而且還應請廢除了自唐初一直沿行不輟的御史監軍制度,大大加強了統軍將領的權力。

此外,是歲吐蕃的核心地區大藏(今天雅魯藏布江上游的亞隆河谷)發生了大規模叛亂,唐軍在戰前可謂佔盡天時地利。

03 無妄之災

amocity
amocity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此時的武則天卻似乎迫不及待地做起了自己的女皇夢,竟然將籌備完好的大軍一晾就是兩年之久,全心全意的籌劃自己的篡位攻略,似乎是要在最後再祭出自己的戰功,閃瞎李唐舊臣的雙眼。然而,軍事不是典禮,戰場瞬息萬變,待到武則天收拾妥當派遣將要長毛的大軍兵出長安之時,西域的天已經變了顏色。

為登基推遲安息道行軍,武則天如何將大好局勢送給了吐蕃?

圖/大唐與吐蕃

amocity
amocity

  


公元689年,早已平定了內部叛亂的吐蕃噶爾家族已經洞悉了唐軍的戰略企圖,先下手為強,以攻為守,搶在唐軍發師進入西域之前,「大入西域,焉耆以西,所在城堡.無不降下.遂長驅東向,逾高昌壁,歷車師庭,侵常樂縣界,斷莫賀延磧,以臨我敦煌」。這意味著此次唐軍的的計劃全面潰敗,不僅四鎮又失,西州堪危,而且兵鋒直逼沙州,徹底打亂了安息道行軍的既定計劃。

唐軍自此由主動出征變成了被動迎戰,戰略意圖完全被打亂。是役亦「先命蘭州刺史,行軍司馬宋師將料敵簡徒,倍道渡磧,賊逢有備,一夜而走,我師追躡,至於焉耆,糧運不繼而止,競亦無功」。據此來看,唐軍的先鋒宋師將同吐蕃軍發生了一次接觸戰,「一夜而走」,說明吐蕃乃有計劃退兵,以誘敵深入,實際上已經在西域佈下了天羅地網,只等唐軍自來投,而「糧運不繼」則更是註定了唐軍必敗的歷史命運。

隨後的戰果也就可想而知,《舊唐書》 記載(韋待價)「軍至寅識迦河,與吐蕃合戰,初勝後敗,又屬天寒凍雪,師人多死,糧饋又不支給,乃旋師弓月,頓於高昌。吐蕃遂乘勝「攻破焉耆」。整場戰鬥中,唐軍始終未逾焉耆以西,而焉耆西、疏勒東的巨川首推阿克蘇河,則寅識迦河當即阿克蘇河無疑。

圖/今天的阿克蘇河

此次武則天的「安息道行軍」計劃戰前可謂是準備充足,而西域局勢也一度大好。可以說,正是武則天在高層方面的貽誤戰機釀成了這次戰鬥的慘敗,而吐蕃人在這次戰鬥中也再次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此次戰後,唐朝西部疆域再次退縮到半個世紀之前唐太宗剛剛取得高昌時的局面,吐蕃君臨安西,再次成為了唐朝的邊境大患。

參考文獻:1.安西與北庭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