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人類使用燃煤歷史前推1000多年!新疆吉仁臺溝口還有多少秘密……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07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文匯APP

▲臺地東部發掘區。

在新疆伊犁尼勒克縣科蒙鄉東一個名叫吉仁臺溝口的地方,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經過3年的發掘,發現了眾多令人震驚的秘密:迄今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遺存,將人類對燃煤的使用歷史上推1000多年;2000多粒炭化黍種子的發現,為黍的西傳路線提供了最新的材料;出土與青銅冶煉有關的遺物遺蹟,包括坩堝、煉渣和陶範等,顯示這裡存在一定規模的鑄銅活動……這塊臺地,到底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2018年5月到1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對遺址進行第三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00多平方米,清理房址17座,窯址兩處,墓葬兩座,另外還發現了灶(火塘)、灰坑、冶煉遺蹟、煤堆等200多座,採集遺物標本1000多件。其中,主要以陶器和石器為大宗,少量銅器、骨器和鐵器等,還出土數量較多的牛、羊、馬等家畜的骨骼。另,集中發現2000多粒炭化黍的遺存。

2018年,在房址區南約1000米處新發現了一處大型高臺遺存,高臺本體120米見方,外周有約10米的坍塌堆積。高臺遺存地處溝口要衝,溝通東西,向溝外可連線烏吐蘭墓地、喀拉蘇遺址,向內可連線吉仁臺溝口遺址主體區、窮科克遺址、湯巴勒薩依墓地,是將喀什河流域青銅時代遺存串聯起來的關鍵點。值得一提的是,高臺遺存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新疆史前面積最大、規格最高、儲存最完整的石構建築遺存,放眼同時期歐亞草原也難得一見。

人類使用燃煤歷史前推1000多年!新疆吉仁臺溝口還有多少秘密……

▲大型房址F6。

經發現證實,青銅時代生活在這裡的人類已經開始使用煤炭。這意味著人類使用煤炭資源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經過碳14測定,這處遺址早期年代距今3600年。「眾多的發現顯示使用煤炭資源作為燃料這一行為差不多貫穿了整個遺址的始終。這種能源的發現和利用在人類能源利用史上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質,是具有世界性意義的重大考古發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阮秋榮說。

此外,在這處遺址考古人員還發現了豐富的與青銅冶煉有關的遺物遺蹟,包括坩堝、煉渣和陶範等,冶金證據鏈更為充分。這表明該遺址存在一定規模的鑄銅活動,這在新疆青銅時代的遺址中十分罕見。遺址中,還出土幾件鐵塊和較多鐵煉渣。這些新發現對新疆及至中亞地區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義和價值。

阮秋榮說:「我們確認了這個聚落遺址的基本佈局和功能分割槽。即它主要由房址區和高臺遺存組成,在高臺遺存東南部的喀什河兩岸應該屬於與遺址相關的墓葬區。這些遺存共同構成了一處規模宏大、佈局複雜的大型聚落遺址。結合近400平方米大型單體房屋建築和氣勢磅礴的石構高臺遺存,我們初步推測,這裡是伊犁河流域青銅時代晚期的中心之一。」

最讓考古人員興奮的是,他們在遺址中集中發現了2000餘粒炭化黍種子。這是伊犁地區青銅時代該類作物的首次發現,為黍的西傳路線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同時該遺址也有少量源自西方的農作物如大麥、小麥的發現,這為研究早期農作物的東西交流路線提供了新視角。

amocity
amocity

  


▲出土煤塊。

吉仁臺溝口遺址是伊犁河流域及新疆史前文明的直接見證,是古代新疆人民開發新疆建設新疆的歷史實證,也是展現尼勒克縣歷史文化傳承與底蘊的物質載體。

amocity
amocity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認為,煤的發現是最大亮點,是核心貢獻,是世界考古學的大問題,意義重大,但還要進一步認識煤的使用範疇和性質問題。黍是由東向西傳播,大麥、小麥是從西傳入中國,農作物互相傳播反映的是早期東西文化的交流。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羊、牛、馬的動物遺骸,應將各期動物量化分析,將其與畜牧向遊牧的轉變聯絡起來。

南京大學教授水濤提出,透過三年的發掘,在伊犁河流域揭示出了一處綜合性遺址,既有冶煉的手工業遺蹟,還有大型的單體建築和數量較多的墓葬,說明這個聚落或者人群本身和冶金生產有密切的關係。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