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喜訊!我校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0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深圳大學

今天(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為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頒獎。

喜訊!我校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2019年1月2日,深圳召開了全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為深圳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喜訊!我校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我校羅景庭副教授參與的專案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由我校為牽頭單位獲得2017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的專案共計5項:深圳市自然科學獎共授予10項,我校榮獲3項分別為王義平教授團隊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倪嘉纘院士團隊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羅躍嘉教授團隊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深圳市青年獎共授予8項,我校榮獲2項為伍楷舜和張晗教授。

獲獎情況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獲獎專案:高世代聲表面波材料與濾波器產業化技術

主要完成人:潘峰,歐黎,王為標,張美蓉,羅景庭,曾飛,馬晉毅,陸增天,賴定權,宋成

獲獎單位:清華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無錫市好達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麥捷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學

喜訊!我校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amocity
amocity

  


羅景庭

>深圳大學研究員,物理與能源學院副院長,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南山區領航人才,深圳市先進薄膜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深圳市真空學會副秘書長,深圳市真空技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聲學學會微聲學分會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聲表面波關鍵材料與器件,微流控技術及感測器;熱電薄膜材料與器件;薄膜太陽能電池及相關材料。

>在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Applied、Physical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SCI論文90餘篇,申請專利46項,其中授權專利29項。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專案,深圳市學科佈局等等十餘項課題。

>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專案評審專家、國際學術期刊《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Applied Physics Letter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審稿人。

>合作編著一部題為《聲表面波材料與器件》的現代聲學科學與技術叢書;獲得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高世代聲表面波材料與濾波器產業化技術

聲表面波濾波器是移動通訊系統訊號收發的核心器件。高世代(3G、4G和5G)濾波器長期依賴進口,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等聯合認定為「影響國家安全器件」的第二位。該成果團隊在國家863計劃支援下,產學研聯動,軍民融合,以「高功率、小體積、大頻寬、量產」為主攻方向,從材料結構與效能調控的角度,突破了聲表面波濾波器換能器材料功率耐受性提升技術、大頻寬低插損器件控制技術、微型化設計與器件精細加工技術,實現了產業化。

本成果推動了聲表面波材料與技術的發展,產品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已成功應用於華為、中興等幾乎所有的國產品牌手機,並出口到韓國三星等。發展的聲表面波濾波器件與模組大量應用於我國相控陣雷達、預警飛機和驅逐艦等,為防務領域提供了器件保障。相關成果發表SCI論文30餘篇,科學出版社出版《聲表面波材料與器件》專著,申請發明專利23項(授權6項)。

amocity
amocity

  


深圳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獲獎專案:光纖微結構器件的製備方法及感測機理研究

專案負責人:王義平教授

王義平教授

> 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傑青、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等國家級專案14項和國際合作專案6項;

> 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55篇,SCI他引1162次,單篇最高SCI他引193次;

> 授權專利13項。

光纖微結構器件的製備方法及感測機理研究

本專案研究了光纖微結構器件的製備方法及感測機理,研究內容包括:

(1)長週期光纖光柵的CO2雷射製備方法及感測機理;

(2)光纖布拉格光柵的超快雷射製備方法及感測機理;

(3)光纖微結構干涉儀的製備方法及感測機理。

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功製備世界上第一支空氣芯光子帶隙光纖光柵,領先國外同行三年;突破了無光敏性光纖上製備光纖布拉格光柵的難題,成功製備世界上第一支微納光纖布拉格光柵;揭示了光纖微腔干涉儀的導模與被測量之間的高效耦合機理。

本專案增強了我國在國際光電子學領域特別是光纖感測領域的領先地位,促進了深圳市物聯網光纖感測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深圳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獲獎專案:微量元素硒、鉬和銅的代謝、功能、進化及其生物醫學效應研究

專案負責人: 倪嘉纘院士

喜訊!我校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倪嘉纘院士

> 發表與專案密切相關的論文50篇,SCI他引370次;

> 授權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1項。

喜訊!我校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微量元素硒、鉬和銅的代謝、功能、進化及其生物醫學效應研究

該專案圍繞著微量元素硒、鉬和銅的代謝、功能、進化及其生物醫學效應展開深入研究,研究內容包括:

(1)微量元素代謝網路與含微量元素蛋白的生物資訊學分析;

(2)含微量元素蛋白的構效關係研究;

(3)微量元素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係及作用機制研究。

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功開發了全新且具有普適性的硒蛋白基因預測平臺,建立了國際上最大的硒蛋白質組和鉬蛋白質組資料庫,揭示了硒和鉬代謝與功能的重要進化規律;首次報導了銅轉運蛋白hCTR1結合並轉運銅離子的複雜機制,闡明瞭銅代謝的重要機理;建立了首箇中國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血液微量元素預警系統;建立了具有硒酶活性的含硒抗體的製備方法,率先研究了不同形態硒對阿爾茨海默病的作用及機理。

該專案加強了我國在微量元素生物資訊學和生物醫學效應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促進了深圳市微量元素相關基礎研究的健康發展,為進一步拓寬其在醫藥保健領域中的潛在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深圳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獲獎專案:情緒與認知的相互影響及其腦機制

amocity
amocity

  


專案負責人:羅躍嘉教授

羅躍嘉教授團隊

> 研究團隊發表SCI/SSCI論文149篇,包括了情緒的腦機制,情緒與注意、情緒與記憶、情緒與決策、情緒與執行功能等方面,經過持續不斷的研究與探索,進一步深入理解了情緒在腦內的認知過程和神經機制,為情緒疾病的早期診斷、評估和早期干預、早期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 編制了中國情緒材料資料庫,包括7套資料庫,已廣泛用於國內外情緒實驗研究;

> 該團隊在神州九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中對航天飛行乘組進行了重點監測,對明確長期空間飛行任務中航天員認知和情緒特性的改變並制定對抗措施有一定指導價值,為航天員選拔訓練以及航天員在軌心理監測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援;

> 研究團隊採用了多種腦電分析新技術,對於EEG/ERP資料探勘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從2001年連續舉辦ERP培訓班,在中國培養了數以百計的腦電/ERP技術人才。

情緒與認知的相互影響及其腦機制

本研究團隊採用心理物理學、腦電/ERP、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電生理技術與神經計算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情緒與面孔識別、注意、決策認知的相互作用及其神經機制等方面展開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形成了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表情加工的三階段理論假說,闡明瞭焦慮與注意、決策的神經環路,為情緒障礙的臨床診治提供了理論基礎、科學證據和技術手段,也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深圳市青年獎

獲獎人:伍楷舜教授

> 現任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廣東省無線大資料與未來網路工程中心主任,IET Fellow(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曾獲得廣東省丁穎科技獎,香港青年科學家獎,IEEE通訊學會亞太區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通訊學會首屆青年科技獎。

> 發表高水平論文90餘篇,撰寫學術專著兩部;

申請美國發明專利8件,中國發明專利86件,其中36件中國發明專利和1件美國專利獲得授權;

> 研究成果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以及4個著名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

深圳市青年獎

喜訊!我校榮獲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獲獎人:張晗教授

> 廣東省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2010年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主要從事二維材料光學特性與生物光學特性研究,2016年入選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團隊;

> 累計發表SCI論文200餘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10篇(影響因子21.950)、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篇(影響因子40.182)、PNAS、Nature Materials(影響因子39.235)、Physic

Reports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一區論文80篇,封面論文30篇,兩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40篇論文引用過百次,ESI高被引論文40篇, 兩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兩篇論文入選2015 年物理領域中國作者發表的高被引研究論文 Top 10,其SCI總他引1萬餘次,H指數60;;

> 兩項技術被Ofweek光通訊網評選為2016年雷射年度十大進展;

> 2015年以來已申請70個發明專利,45項已進入實質審查階段,2項軟體著作已授權,兩項專利已經授權;

> 2018年獲得深圳市青年科技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教育部科技二等獎、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卓越影響獎等;

> 獲得2012年國家基金委優青、2015年重點專案、2017年面上專案和2018年面上專案等資助。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