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深刻認識和用好國際法 堅定捍衛國家利益 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0101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求是網官方帳號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帶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大國博弈加劇,全球治理競爭激烈,新技術新產業加速發展,國際法在穩定國際秩序、規範國際關係、塑造國際規則等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深刻認識和用好國際法,對於捍衛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國際法及其歷史經緯

國際法是指伴隨著近現代主權國家的形成所產生的一系列法律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和。國際法的產生和發展是時代產物,也是國家間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綜合力量對比的反映,是世界各國在國際合作與衝突中折衝妥協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聯合國的成立成為現代國際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聯合國憲章確定的主權平等、不使用武力、和平解決爭端等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得到普遍接受。國際法院成立並透過規約,明確了管轄事項以及裁決依據,即國際法四大淵源:條約、習慣法、一般法律原則、司法判例和權威公法學家學說。

國際法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伴隨國際關係的變化而變化。從人類社會發展程序看,國際法是發展中國家用來進行反帝反殖鬥爭、維護自身利益、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程序的重要武器。同時要看到,國際法是人類社會和國際關係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具有政治性、階級性、時代性。

二、中國是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維護者、踐行者、貢獻者

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逐漸發展出一些處理國家間關係的規則和慣例。1689年,中俄達成《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個近代對外條約。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1842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簽署了1175件對外條約、協定、章程,絕大多數是不平等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的國際法事業翻開了嶄新一頁。新中國成立伊始就鄭重宣告: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並對國民黨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進行全面審查,堅決廢除不平等條約。20世紀50年代,中國與有關國家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國際法基本原則。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全面履行聯合國大會、安理會有關決議,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迄今,中國參加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締結超過2.5萬項雙邊條約,加入500多項多邊公約,在國際法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處理國際關係問題時始終秉持以下國際法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國家主權平等原則,
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國家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尊重,內政不容干涉,反對將自己意志強加於人。國家主權平等原則還延伸出國家豁免原則。

二是堅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
主張透過平等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中國透過友好談判同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妥善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劃定並勘定2萬公里邊界線,創造了國際關係史上的偉大成就。

深刻認識和用好國際法 堅定捍衛國家利益 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amocity
amocity

  


  亞非會議於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提出了處理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在會議上發言,表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完全可以成為亞非國家建立友好合作和親善睦鄰關係的基礎,贏得與會代表普遍讚揚。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三是堅持多邊主義與國際合作原則,
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反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中國致力於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持推進多邊外交,推動國際體系改革,支援擴大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及安理會授權行動,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並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四是堅持國內法與國際法相互銜接、融合發展原則,
主張全面、辯證看待和處理國內法與國際法的關係,堅定維護自身利益,履行相關國際義務。

三、新時代我國對國際法發展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

在理念和方向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思考人類前途命運,在繼承和發揚國際法基本原則和精神實質、總結提煉我國在國際法領域成功實踐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其核心內涵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2018年3月,這一理念寫入我國憲法,為我國同世界各國開展友好交往與務實合作、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堅實法律基礎。2017年2月,這一理念首次寫入聯合國決議,隨後又被陸續寫入聯合國大會、安理會、人權理事會及相關國際組織重要檔案,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是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繼承和發揚,更為國際法的發展開闢了新境界,指明瞭新方向,提供了新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建設新型國際關係、共建「一帶一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重義守信的正確義利觀、交流互鑑的新型文明觀等重要理念,極大豐富了我國在國際法領域的理念和實踐。

在安全領域,提出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原則。
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成立75週年紀念峰會上強調,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髮展優勢的權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凌、霸道。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亞信峰會上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受到各方高度評價和積極支援並寫入《上海宣言》。在實踐中,我國堅持在鞏固以聯合國安理會為基礎的集體安全框架基礎上,加強國際互信與安全合作,反對採取與國際法不相符的單邊制裁,彰顯尊重國際法、堅持國際法的鮮明立場,發揮維護國際法權威和國際法治的積極作用。

在發展領域,提出聚焦行動、合作共贏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成立75週年紀念峰會上指出,要以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契機,把應對公共衛生等非傳統安全挑戰作為聯合國工作優先方向,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框架突出位置,更加重視促進和保護生存權和發展權。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週年高級別會議上強調,要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讓性別平等落到實處,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加強全球婦女事業合作。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全面闡述中國對全球發展問題的看法,提出以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為核心要素的發展理念。在實踐中,我國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致力於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將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對外交往各方面各領域。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尋求同各方利益交匯點,推動各展所長、各盡所能。堅持以正確義利觀為指導,紮實開展國際發展合作。同世界各國和聯合國婦女署開展交流合作,促進全球婦女事業發展。

在人權領域,提出以人民為中心、以生命權健康權為首要的原則。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帶領全國人民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我國在保障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積極推進全球抗疫合作,對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援,為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生命權健康權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指出,面對疫情,我們要調集一切資源,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一位患者,堅決遏制疫情蔓延。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訊會議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呼籲發揮世界衛生組織領導作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我國抗疫鬥爭的偉大勝利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為世界謀大同的執政理念,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人命關天、扶危濟困的道德觀念和中國人民敬仰生命、守望相助的人文精神,深刻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觀的內涵,極大豐富了國際法的理念和實踐。從2015年到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連續4年分別給「北京人權論壇」、「紀念《發展權利宣言》透過30週年國際研討會」、首屆「南南人權論壇」、「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週年座談會」致賀信,全面闡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和國際合作成就。在實踐中,我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自身實際相結合,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在大力推進自身人權事業發展的同時,為世界人權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成功走出了一條新時代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在治理領域,提出堅持多邊主義、厲行法治、致力開放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成立75週年紀念峰會上強調,中國將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大國更應該帶頭做國際法治的倡導者和維護者,重信守諾,不搞例外主義,不搞雙重標準,也不能歪曲國際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國際和平穩定。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在實踐中,我國堅定支援多邊主義,支援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積極維護國際法治,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堅持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解決世界經濟公平公正問題。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將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為疫情後世界經濟復甦提供重要信心和動力。

在生態環境領域,提出清潔美麗、和諧共生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中指出,人類需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指出,我們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還在不同國際場合強調,要倡導綠色、低碳、迴圈、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在實踐中,我國堅持環境友好,呼籲各國攜手營造和諧宜居人類家園,讓人人都能享有綠水青山。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amocity
amocity

  


在文明交流領域,提出包容互鑑、美美與共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中表示,我們要摒棄意識形態爭論,跨越文明衝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讓世界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指出,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共同創造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來。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強調,要樹立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在實踐中,我國積極推動不同文明對話交流,開展人文領域交往合作,在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文明交流互鑑,增進各國和各國人民瞭解與友誼。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上述重要理念蘊含著一系列博大精深、影響深遠的國際法理念和基本原則,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人為國際法理論和實踐創新、為國際法的發展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

四、國際法發展新形勢新動向

隨著世界大變局深入發展和國際秩序轉型過渡,國際法領域的變革、調整、重塑已經開始並將經歷一個長期過程,體現出以下突出特點:

一是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和作用不斷增強,國際社會要求統一解釋適用國際法的呼聲更加強烈。
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主張堅持國際法基本原則,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和平等參與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保障各國合理分享世界經濟發展成果,共同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在國際法事務中的影響力和發言權進一步增強。

二是國際法基本原則遭遇單邊主義衝擊,同時多邊主義、平等協商、合作共贏等仍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呼籲普遍遵循的基本行為規則。
近年來,一些國家沒有妥善解決自身國內問題,而是以「人權」、「良政」為藉口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甚至對其他國家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遭到國際社會的堅決反對。另一方面,多邊國際立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有事多商量是國際社會的強烈呼聲。個別國家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嚴重衝擊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善意履約等國際法基本原則,是不得人心的,是註定要失敗的。

amocity
amocity

  


三是國際規則制定和完善程序加速推進。
全球治理領域和範圍日益拓展,全球性安全風險挑戰也隨之增多。各國交流互動乃至競爭博弈從傳統陸地疆域向海洋、極地、外空、網路等新疆域和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領域拓展的態勢愈加明顯,亟需透過國際合作制定規則。新冠肺炎疫情凸顯全球治理體系亟待加強,各國積極合作,加快健全和完善國際公共衛生領域國際法規則的呼聲進一步高漲。

深刻認識和用好國際法 堅定捍衛國家利益 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2020年1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發表主席宣告,敦促所有聯合國會員國全面恪守《聯合國憲章》,重申安理會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以及聯合國在多邊事務中的核心作用。這是1月9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拍攝的安理會「恪守《聯合國憲章》,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高級別公開辯論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攝

謀和平、求發展、促合作仍是世界各國人民普遍願望,推進多邊主義、堅持國際法治仍是國際社會主流,國際法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中仍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感召力不斷增強,運用國際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綜合能力顯著提升,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的時代性、先進性、人民性日益凸顯,在對外交往中堅持運用和發展國際法的特徵更加鮮明,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和法治化,推動國際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理念與實踐持續深化,全力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致力於同各國一道攜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立場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援和響應。

五、科學運用國際法,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聯合國成立75週年系列高級別會議發表重要講話為契機,牢牢抓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條主線,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國際法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提高科學運用國際法捍衛我國利益、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要增強戰略思維,推進國際法理論和實踐創新。
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法治保障等問題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深入挖掘相關問題國際法意涵,推動國際法創新發展,不斷豐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內涵和實踐成果。

二是要堅定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堅持合作共贏原則,致力於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更大範圍融合,積極營造對我國和世界各國都有利的外部環境。堅持運用國際法原則,針對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就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的攻擊和汙衊,繼續予以堅定有力回擊。在臺灣、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權、宗教、經貿等問題上,用好國際法武器,堅定捍衛我國核心和重大利益。積極開展對外宣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決回擊反制外國反華勢力對我國攻擊抹黑。

三是要堅持多邊主義,積極推進國際合作。
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大力倡導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應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堅決反對「雙重標準」和「例外主義」。堅持以國際法促進和規範國際交流與合作,透過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透過我國對國際法理念和實踐的豐富和創新,推動世界各國共同致力於尊重國際法、運用國際法、發展國際法。積極推動各國深化合作抗擊疫情,加強協調共促世界經濟復甦增長。在新一輪國際體系變革和建設中,著力從思想理念引領、國際形象樹立、公共產品提供、規則秩序制訂、合作伙伴拓展等方面,彰顯大國擔當,回應各方期待,貢獻中國方案。

四是要順應時代要求,主動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
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設性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規則制定。堅持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共同的事,堅持體現各方共識和一致行動。積極推動將發展議題置於全球治理和國際法治建設突出位置,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深度參與現有國際規則修訂和新疆域規則制定。在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基礎上,推動網際網路國際規則建設合作。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氣候變化、文明交流、婦女事業等領域國際合作。持續做好聯合國框架內「國家管轄範圍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合國打擊網路犯罪」等多邊條約制訂工作。

五是要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科學運用國際法能力和水平。
結合我國運用國際法妥處國際問題的實踐經驗,著力加強國際規則制定、議題設定、統籌協調等方面能力建設,構築深度參與國際法治建設的綜合能力體系。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宣示我國推進國際法治的立場主張,佔據國際道義制高點。講好中國國際法故事,分享中國理念,傳播中國經驗,增強影響力感召力。提升國際法實際運用能力,增強我在國際法領域話語權。統籌做好國際法學科建設、高階人才梯隊培養等工作,大力加強國際法人才隊伍建設。

六是要加強黨對國際法相關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形成更強合力。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國際法在政治、外交、經濟、安全、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綜合運用,形成國際法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創新、為世界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服務的更加良好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堅強有力的國際法治保障。

來源:《求是》2020/20

作者:楊潔篪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