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開學第一課: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走進校園,講述科學家是如何學習工作的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0111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9月1日,在開學第一天,松山湖實驗中學的同學們迎來了特殊的一節課。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雙聘研究員曹則賢作為課堂的主講嘉賓,結合神話故事與實際生活案例,帶領在場的同學們逐步深入探索科學的奇妙世界。松山湖實驗中學校長萬飛、副校長潘豔荔以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人才人事部常務副部長程戈嵐出席了本次活動。活動由松山湖實驗中學教導處副主任鍾小敏主持。

這也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立以來,首次組織專家走進校園參與「開學第一課」活動,透過搭建學生與科學家近距離接觸的橋樑,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科創熱情。

開學第一課: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走進校園,講述科學家是如何學習工作的

曹則賢研究員是一位知名科普學者,曾發表中文物理學、材料學教育論文近兩百篇,著有《物理學咬文嚼字》(四卷)、《至美無相》、《量子力學-少年版》、《相對論-少年版》、《雲端腳下》等多個科普作品。不久前他還曾受邀作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科研Café」活動的主講嘉賓,為上百名聽眾送去了一堂高質量的學術講座,深受好評。

此次,他圍繞「科學家是如何學習和工作的」為主題,在課堂上分享笛卡爾、薛定諤、麥克斯韋等著名科學家們的有趣故事,向在場的同學們描述科學家們如何透過觀察與思考,發現了其他人發現不了的規律。

開學第一課: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走進校園,講述科學家是如何學習工作的

「有一天,笛卡爾躺在床上休息,看到一隻蒼蠅一邊飛,一邊嗡嗡叫。他盯著飛舞的蒼蠅,開始思考要怎麼確定蒼蠅的具體位置,這件事隨後引出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概念——座標系。」曹則賢透過一個個有趣的案例,鼓勵同學們學習科學家善於觀察、學會思考、深度學習、善用時間等優秀品質。

開學第一課: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走進校園,講述科學家是如何學習工作的

「電子是怎麼加速的?」「為什麼測量海岸線時用的尺子越短,量的長度越長?」「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粒子是什麼?」……同學們在聽完科學家們的故事和科普知識後,紛紛舉手向曹則賢發問。來自初二年級的張同學在現場積極提問,他表示,平日裡喜歡看類似寰宇地理之類的科普節目,對物理有一定的瞭解,在這節特殊的課堂上,他了解到更多物理背後的科學家和他們的故事,感到很震撼。

amocity
amocity

  


「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內燃機,如果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團火,有一種想理解這個世界的渴望,想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併為之奮鬥,你的未來將大有出息。」曹則賢鼓勵同學們要好好學習,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愛科學、懂科學,逐步培養科學素養。

開學第一課: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走進校園,講述科學家是如何學習工作的

講座結束後,曹則賢教授為同學們一一簽名,並親切地與他們合影交談。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