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百川論道 | 李旦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13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百川論道

文 | 百川

李旦,男,漢族,公元662年生,壽命55歲。屬相狗,星座約為天秤座,甘肅天水人。李旦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唐睿宗,他的母親是武則天,父親是唐高宗。他的哥哥、兒子、侄兒都是皇帝。

《新唐書·唐睿宗本紀》記載:「長而溫恭好學,通詁訓,工草隸書。」李旦雖然生長在皇帝之家,而且母親非常強勢,但是他的性格卻是溫和恭敬,勤奮好學,通曉古今經典,草書隸書也堪稱一絕。

《資治通鑑·唐紀十九》記載:「二月,戊午,太后集百官於乾元殿,廢中宗為廬陵王,扶下殿。……己未,立雍州牧豫王旦為皇帝。」 公元684年2月26日,皇太后武則天通知百官,聚集在乾元殿。

武則天做出了一個驚動天下的舉動:廢掉自己的親生三兒子,唐中宗李顯的皇帝之位,將其降為廬陵王,命人扶他走下皇帝龍椅。第二天,武則天四子豫王李旦被冊立為皇帝,即唐睿宗。

685年,李旦的年號改為垂拱,但是實際掌權人是武則天。李旦被軟禁在皇宮中,不但不能參與政事,甚至不能隨意出入皇宮,連在皇宮中,也不能自由行動。

此間,英國公李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他讓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武則天針鋒相對,先是剝奪李敬業賜姓,並派三十萬大軍鎮壓叛亂,徐敬業兵敗被殺。

686年正月,武則天下詔,表示要還政於皇帝。李旦知道這是母后在試探於他,便數次上表,極力推辭,請求母后繼續臨朝。武則天遂順水推舟,「答應」了李旦的請求,依舊臨朝稱制,把持朝政。

68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不知道從哪裡,鼓搗出一塊白色石頭,上面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大字。武承嗣謊稱此石從天而降,大張旗鼓地獻給武則天。

武則天大喜,將白石命名為「天授聖圖」,藉此,為自己加稱尊號為「聖母神皇」,向稱帝試探性地邁出了一步。
李旦作為皇帝,只能忍氣吞聲,參加隆重的「拜洛水,受天圖」大典。

武則天的藐視唐朝的行為,激起了李氏皇族的極端憤怒。琅琊王李衝、越王李貞,先後起兵反對武則天,結果都兵敗身死。又有韓王李元嘉等十餘人起兵,均被武則天鎮壓,李唐宗室幾乎被殺戮殆盡。

公元690年,朝中文武百官、貴族宗室、外戚酋長,甚至和尚、老道,都紛紛勸進,奏請武則天稱帝。李旦迫於形勢,也上表請母后稱帝,並求賜武姓。

amocity
amocity

  


這年九月,武則天正式稱帝,尊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李旦被降為皇嗣,賜姓武氏,遷居東宮,一切禮儀皆比照皇太子規格。太子李成器則降稱皇孫。

公元691年,魏王武承嗣唆使洛陽百姓王慶之,糾集數百民眾,詣闕上表,請武則天廢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為皇太子。公安部長李昭德杖斃王慶之,並勸諫武則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

公元698年,武則天在狄仁傑等大臣的勸說下,決定將政權歸還給李氏。她命人前往房州,將廬陵王李顯接回洛陽。李旦數次稱病不朝,請求將儲君之位讓於李顯。九月,武則天覆立李顯為皇太子。

公元699年,武則天為了調解李氏與武氏的矛盾,召集兩族子弟,在明堂盟誓,要兩族和睦共處。李旦作為李氏代表,與李顯、太平公主一同參與了盟誓。

百川論道 | 李旦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誅殺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逼武則天禪位於李顯,即為唐中宗。李旦統率禁軍,立了大功,以宰相身份參預國政,並加號安國相王。

深知政治漩渦的李旦,不久辭去所有職務。連唐中宗冊封的皇太弟,都被他婉拒了。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駕崩。他的韋皇后,立其子李重茂為皇帝,並效仿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

李旦、與其妹太平公主、其子李隆基,被韋后視為強大的政治手,欲治他們死地。六月二十日,李隆基搶先發動兵變,殺死韋皇后。李重茂迫於形勢,請求讓位於叔父李旦。李旦接受了李重茂的讓位。

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極殿登基,第二次即位為帝,冊立李隆基為皇太子。李隆基當上太子後,政治勢力日益增長,成為其姑母太平公主幹預朝政的主要障礙。

太平公主為了長保權勢,便想更易太子,於是在朝野散佈流言,聲稱李隆基並非皇帝嫡長子,沒有被立為太子的資格,但因李旦公開宣諭平息流言,未能得逞。

amocity
amocity

  


她還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監視他的日常行為,並與密謀加害李隆基。713年七月,李隆基又一次先下手為強,發動先天政變,率羽林軍賜死太平公主。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九州禹跡」,直譯為九州存大禹足跡。正是從夏禹的兒子夏啟開始,中國帝王由禪讓制,改為了世襲制。到了唐朝李旦這裡,他最終也把皇位傳給兒子李隆基,即唐玄宗。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百川論道 | 李旦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