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國民黨在淪陷區也設定黨委?他們怎麼打游擊戰?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1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康狄的朋友圈

根據南嶽軍事會議的精神,1939年1月7日,軍事委員會制訂了《國軍第二期作戰指導方案》,主要內容為:「國軍應以一部增強被敵佔領地區內力量,積極展開廣大游擊戰,以牽制、消耗敵人。主力應配置於浙贛、湘贛、湘西、粵漢、平漢、隴海、豫西、鄂西各要線,極力保持現在態勢。不得已時,亦應在現地線附近,儘量牽制敵人,獲取時間之餘裕,俟新戰力培養完成,再行策動大規模攻勢。」(《國軍第二期作戰指導方案》(1939年1月7日),國民黨中央黨部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軍事委員會還提出政治重於軍事、民眾重於士兵、精神重於物質、訓練重於作戰、運動戰重於陣地戰、游擊戰重於正規戰等一系列主張。總的來說,軍事委員會的戰略比起武漢失守前有相當改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視淪陷區,力求加強對日軍後方的控制與擾襲,化敵人後方為前方,將日軍侷促於點線,防止日軍實行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企圖。為此,軍事委員會設立了戰地黨政委員會,並日益重視敵後游擊戰,從而在敵後設立了冀察、蘇魯戰區,將一部分正規軍輸送至敵後從事游擊戰。

南嶽軍事會議遺址

二是準備在正面戰場上不斷髮動有限度的攻勢與反擊。以策應敵後游擊戰,轉變不利態勢,因而在1939年正面戰場有過兩次規模較大的反攻,即春季攻勢和冬季攻勢。三、日軍被迫轉入持久態勢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後,日軍大本營將國民政府視為一個地方政權,1938年11月作了如下形勢判斷,即國民政府「既已喪失中原,逃竄內地,失去主要水陸交通線及豐富資源和居民之大半,則我方若適時採取措施,加速其內部崩潰過程,至少使之成為一個地方政權當非難事。故從戰略上看,可以這樣說:帝國已經摧垮了抗日的中國政權。下一階段為實行政略進攻,以抵於成」。所謂政略進攻,就是施展謀略手腕從內部瓦解中國抗日陣營,扶植日軍卵翼下的傀儡政權。

日軍侵佔中國領土示意圖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建設東亞新秩序的宣告》,宣告中提出:「如果國民政府放棄以前的一貫政策,更換人事組織,取得新生的成果,參加新秩序的建設,我方並不予以拒絕。」這種說法改變了同年1月16日近衛內閣傲慢的「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強硬政策,公開誘惑國民政府中的親日派及對抗戰失去信心的動搖分子。12月22日,日本政府發表第三次近衛宣告,宣稱「日滿華三國應以建設東亞新秩序為共同目標而聯絡起來,共謀實現相互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史料選編》,第285頁。)它要求中國政府放棄抗日舉動,承認偽滿洲國,同意日本在中國特定地區駐兵,在華北和內蒙地區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向日本提供方便。

國民黨在淪陷區也設定黨委?他們怎麼打游擊戰?

汪偽群奸

日本政府在宣告中還偽善地宣稱,如果中國政府答應日本所提條件,日本不僅尊重中國主權,而且願意考慮歸還租界和撤銷治外法權。日本的政治謀略和誘降政策並未動搖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抗日意志,只有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等人甘做漢奸,脫離了抗戰陣營。在軍事上,日軍開始不得不轉入戰略持久態勢,以適應長期戰爭的狀態。

amocity
amocity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抗日持久戰局面的形成》,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雷曉凡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