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有人還不放棄“實驗室起源說”?法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1101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官方帳號

新的發現似乎表明自然進化產生並非不可能。

本週,圍繞新冠病毒的起源問題,世衛組織宣佈將由26名來自流行病學、動物衛生、臨床醫學、病毒學和基因組學等領域的專家,成立新的病毒溯源小組(SAGO)。但對於SAGO是否計劃再度赴華展開新一輪的新冠溯源調查,世衛組織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卻有一些西方媒體不遺餘力地藉機炒作,試圖對華施壓。

對此,在昨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對於法新社記者提出的「若SAGO要求來華展開調查,中國會不會同意」的提問,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答,中方一貫主張,病毒溯源是嚴肅複雜的科學問題,應當堅持由科學家合作開展研究。

與其執念於所謂的「實驗室起源說」,不如聽聽科學家的說法。

14日,《紐約時報》報道了由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根據這項研究已在網上公佈、但尚未正式發表的報告,科學家在寮國捕獲的蝙蝠體內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近親」,其感染人類的能力足以證明新冠病毒完全有可能在自然界中進化而成。

有人還不放棄“實驗室起源說”?法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

這種菲菊頭蝠是研究中觀察到的蝙蝠品種之一。圖源:NYT

科學家們是在2020年夏季,也就是新冠疫情暴發半年後,在寮國北部的森林裡捕獲這些蝙蝠,並收集它們的唾液、尿液和糞便樣本的。

在BSL-3生物安全實驗室裡,科學家藉助專門的防護裝置和空氣過濾裝置等對這些樣本展開研究,發現菊頭蝠的糞便中含有冠狀病毒。

《紐約時報》援引研究的相關內容報道稱,在寮國採得的菊頭蝠樣本中,科學家發現了三種很不尋常的冠狀病毒:它們的表面都有鉤住宿主細胞的「鉤子」,這種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的構造與新冠病毒十分相似。這種構造令代號為BANAL-52、BANAL-103、BANAL-236的這三種病毒得以附著在人體細胞上,與人體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

而自然界存在的蝙蝠冠狀病毒能否與人類細胞受體ACE2結合,是否有和新冠病毒類似的RBD,正是判斷蝙蝠冠狀病毒能否跨物種傳播的重要依據。

在與人體細胞的結合程度上,「它甚至比新冠病毒的早期毒株還要厲害」,領導這項研究的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家艾略特說。

amocity
amocity

  


對於這一發現,病毒學家們議論紛紛。有科學家懷疑,這些新冠病毒的「近親」可能已經時不時發生感染人類的情況,導致輕微而有限的疫情暴發。但在一定的情況下,它們也可能引發類似新冠疫情這樣的疾病大流行。

amocity
amocity

  


科學家認為,這些發現對新冠疫情溯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些人認為,新冠病毒令人印象深刻的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不可能是透過動物宿主在自然界中進化而來的,但新的發現似乎表明自然進化產生並非不可能。」《紐約時報》寫道。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病毒學家邁克爾·沃羅比也說:「一些人認為這種病毒必須是炮製,或是在實驗室中以某種方式操縱過,才能如此擅長於感染人類。而(巴斯德研究所的)這一發現將那些想法擱到了一邊。」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深海三文魚

編輯 深海鹽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