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1

兩條線索五個細節,陳鵬曾遭審查?||影評《無問西東》(下)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1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商業與人文

張果果最後那段冗長的旁白,在故事中顯得突兀。

客觀來看,在《無問西東》中如此顯得『另類』的臺詞不僅這一處。整個影片埋藏了『明、暗』兩條線,大部分顯得『另類』的臺詞都是在鋪陳這條暗線。

明線:四段故事相互銜接,每一個故事都對後世產生影響。

1923年,清華學生吳嶺瀾聽了梅貽琦校長的一番話之後決定由實科轉為文科;

15年後,1938年,吳嶺瀾在西南聯大任教,教授學生該如何『對自己真實』,而目睹了國破家亡的學生沈光耀被吳嶺瀾點醒,繼而投筆從戎成為空軍飛行員,在戰鬥之餘為孤兒村的孩子投送食物,而後在戰鬥中撞擊敵艦殉國;

又24年後,1962年,當年撿取沈光耀食物的孤兒陳鵬成為清華學生,他暗戀的女生王敏佳因為一封信而被批鬥,幾被打死,而唯一一個可以證明她清白的李想卻選擇沉默,並劃清界線;而後心懷愧疚的李想在西北用自己的生命救下了一對支邊夫婦。

再48年後,2012年,這對夫婦定居北京,他們的兒子是廣告策劃公司的白領張果果,在職場上遭遇陷害並最終釋懷。

暗線:四個故事串起來一個高尚的精神核心——堅持真心和真實,珍惜自我。

1923年,梅貽琦問吳嶺瀾,『你求學的目的是什麼?』

吳嶺瀾說『我只知道,不管我將來做什麼,在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我何用管我做什麼,每天把自己交給書本,就有一種踏實。』

坐在視窗陽光下的梅貽琦說了這條暗線的第一句話

『但是你還忽略了一件事,真實。』

amocity
amocity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什麼是真實?』吳嶺瀾問。(此時鏡頭閃回,穿插沈光耀、陳鵬、張果果畫面,表明這段話對四個故事都適用。)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位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一年後,1924年,泰戈爾訪問清華,在圖書館演講時說了這條暗線的第二段話:

『我來到中國,我問你們,也問我自己,我們各民族最珍貴的擁有是什麼,你們有什麼是可以從自己的民族裡拿出來送給這個新世紀?你們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你知道自己的內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們史冊裡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麼?因此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

吳嶺瀾作為觀眾,旁聽並目睹了這一切,再次思索並最終領悟真實的意義——讀實科和讀文科都不重要,讀懂自己的內心最重要。

做一個比喻,吳嶺瀾從梅貽琦那裡接收到真實的種子,並在泰戈爾的演講中悟出真實的巨大力量,讓這顆種子在內心生根發芽,直至成為支撐自己的精神支柱。

15年後,1938年的雲南,一個美國空軍教官在激勵民眾參軍救國時說出了這個暗線的第三段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的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這段話不僅提出人們需要對自己真實,同時還指出不同時代的真實需要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這句話對於臺下的沈光耀而言,一樣是『精神的種子』,但讓他這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能量來自於吳嶺瀾在山谷中說出的暗線的第四段話。

amocity
amocity

  


吳嶺瀾先引用了泰戈爾的詩《愛者之貽》,『世界於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著,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

隨後他再次談及自己對真實的領悟:

『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正是這句『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讓沈光耀叩問內心,繼而明白,什麼是那個時代最需要的人?在戰爭年代,需要的不是完美的人,是擁有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的人——成為一個衛國軍人。

而傳承這個暗線的第五段話來自於陳鵬。

這段話最短,但也最有深意,在『王敏佳墓前』心懷愧疚的李想痛哭著為自己辯白,他說王敏佳對他撒謊。

陳鵬摔倒李想後反詰道:『你怪她不對你真實,可你給她對你真實的力量了嗎?』

我認為這句話是整部電影中最核心的一句話。

這句話不僅可以反問李想,甚至可以反問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給這個世界對自己真實的力量了嗎?

而第六段話就是上述的張果果的獨白: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看見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

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的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這六段話串起整個無問西東的精神核心——什麼才是清華,才是西南聯大,才是中華民族應該傳承的東西?

我們一直宣稱自己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但到底如何定義偉大?是什麼組成了這種偉大?影片試圖探究這個問題,他給出的答案是『珍貴的你』,或者說是珍貴的每一個我們。

但有幾個人懂得自己是珍貴的呢?又有多少人明白保持真實有多麼難得?

面對猜疑有多少人還能堅持初心,遇到誘惑又有多少人保持自愛?我們在城市裡工作,在社會中廝混,有多少虛以委蛇,有多少逢場作戲。

大家都覺得張果果的故事太簡單,和此前的幾個故事相比,他的犧牲太細小,選擇太容易,可就這樣一個並不困難的選擇,今天又有幾個人可以像他那樣從容做出?

在太平年代,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珍貴,面對自己的真心嗎?

偉大很難,但也很簡單,每一個人都做到珍惜自己,愛惜自己,就能組成這個民族的偉大。

作為清華這樣一個大國名校的獻禮片,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片子才能被稱為匹配,但《無問西東》起碼給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回答。

幾個細節

1、雲南鐵皮屋裡上課,風雨驟起,雨打鐵皮屋頂嘩嘩作響,老教授在講臺上寫下『靜坐聽雨』四個字,沈光耀推窗,一個充滿詩意的鏡頭拉昇,暗合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意境,同時也暗示沈光耀最終從軍的人生選擇。

2、王敏佳和李想寫信,倆人形容師母劉淑芬將家庭變成渣滓洞、白公館。

其中一個鏡頭,兩人引用毛主席語錄,李想說偉大領袖毛主席告訴我們——說到毛主席的時候,原本坐著的王敏佳立刻起身肅立。

amocity
amocity

  


這一個起立,勝過好多臺詞。

兩條線索五個細節,陳鵬曾遭審查?||影評《無問西東》(下)

3、日軍軍機轟炸西南聯大,沈光耀端著搪瓷茶缸去食堂煮冰糖蓮子羹,說是母親專門留給自己的。

沈光耀犧牲後,郭氏兄弟帶著沈光耀的素描本『SHEN』S SKETCH BOOK』回家交還給沈母,送別時,沈母說喝口水再走,然後奉上兩碗蓮子羹。

這一刻,沈母視郭氏兄弟為沈光耀,為他們準備了和兒子一樣的飲品。郭氏兄弟看到蓮子羹就哭了,喝完後跪地叩頭,一樣將沈母視為自己母親。

那一刻,同仇敵愾,家國存亡的情緒瀰漫,再次勝過萬千臺詞。

落淚。

4、清華校園內一個門匾被換過兩次,1923年吳嶺瀾就讀時匾額題字為『水木清華』,1962年的陳鵬就讀時為『為人民服務』;2012年,張果果坐在那兒休息時匾額又改為『水木清華』。

所以什麼是最不真實的年代?

5、影片最後的鏡頭並不是『獻給每一個珍貴的你』也不是『那些路人大師的鏡頭』而是蔣南翔和一個帶藍帽子的人在清華園走路的場景,背對著『為人民服務』的牌匾,蔣說,『對陳鵬這個學生不要有什麼意見,他能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也沒什麼不對。』

這句話當然暗合了整部電影尋找『真實』的主旨,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政治氛圍,陳鵬最初拒絕去9院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在那個年代做這種工作是一種ZZ任務,接受不僅是光榮,甚至是必須,一旦拒絕可能面臨被審查的風險,所以影片中還特寫了陳鵬的孤兒身份。

最後和蔣南翔走在一起的是一個藍帽子,要知道影片裡另一個『藍帽子』是審訊王敏佳的主審,顯然蔣校長說這句話是在保護自己的學生。

這種真實殊為不易。

電影剛剛上映時,有評論稱,這部電影告訴人們『為什麼要讀書?』

後來上映一段時間後,又有評論說,這部電影告訴人們『在不同的時代如何做選擇?』

最後又有新的影評說,這部電影是在『講傳承』。

但我認為,這部電影最終是在講如何真實的對待自己。

生而為人——優秀的品格有很多種,比如善良、樂觀、堅強,但最根本的品質應該是『對自己真實』每一個自我都是極其珍貴而值得真實面對的,不要對自己虛偽,不要對自己狡詐。

寫到這裡,想起幾年前盧新寧在北大中文系做的名為《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的演講。

『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雖然是一碗雞湯,但還是讓人感慨。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