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宇宙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10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摘要:宜居地帶是指行星落在一顆恆星周圍的一定距離範圍,這一範圍內水可以以液態形式存在。最適宜生命存在的恆星是橙色的比太陽稍涼爽比紅矮星稍溫暖的K型恆星。我們想要找出宇宙內是否還有其他生命存在,更進一步,是否有智慧生命。Kepler-442b被認為是最宜居星球之一,而它正是在K型恆星系內。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如今,我們對的可居住區的概念已經非常熟悉了。也可以說是宜居帶<1>,它和不宜居地帶的區別是,宜居星球上的液態水,既不至於熱到蒸發,也不至於冷到結冰。

這些條件很重要,因為我們知道液態水是生命的重要成分。但這不是唯一可以幫助我們評估行星潛在宜居性的標準;一項基於幾十年資料的最新研究表明,還有一些其他的宜居星球。

如您所見,所有恆星看起來都不太一樣。有的看起來炙熱並且有著亮眼的光芒,比如非常年輕耀眼的藍色OB星。有的看起來寒冷無比,比如例如紅色的M型矮星。這些都不是什麼適宜的溫度,但是宜居星球離他們很近,並且紅色矮星會產生湍流,並用劇烈的耀斑將其周圍的空間束縛住。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太陽處於這兩種極端狀態之間,即所謂的黃矮星-G型主序星。儘管我們知道生命已經在太陽系中出現了(我們畢竟是生活在其中的),但是甚至連太陽都不是宜居的恆星。

所以,維拉諾瓦大學的天文學家認為,最適合生命存在的恆星是赫茨普朗-羅素恆星型別圖上的一顆恆星,也就是k型恆星,它們是橙色恆星,比太陽略冷,比紅矮星略熱。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維拉諾瓦的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愛德華·吉南解釋說:「k -矮星處於‘最佳狀態’,其特性介於更稀有、更閃耀、但是壽命更短的太陽型恆星(G星)和數量較多的紅矮星(M星)之間。」

amocity
amocity

  


「K型恆星,尤其是那些溫暖的恆星,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條件。如果你在尋找適合居住的星球,那麼基於對K型恆星的深入瞭解,會增加你找到生命的可能性。」

他們與維拉諾瓦大學的天文學家斯科特·恩格爾一起,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35屆會議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天文學家並不是在尋找可居住的行星來做一個備用地球。即使我們真的發現了地球2.0,我們也沒有技術把我們帶到那裡。

我們對「宜居行星」的探索更多的是為了發現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以及更進一步,是否存在有智慧的生命。生命是普遍存在的嗎,還是說地球是個特例?縮小生命可能出現在宇宙中的範圍對我們的研究是有幫助的。

作為太陽時間計劃的一部分,在過去的30年裡,吉南、恩格爾等人一直在紫外和x射線中監測到一定數量的F到G型恆星,並且為了與紅矮星共存專案,監測m型紅矮星十年之久。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這些專案都在幫助評估這些恆星的x射線和紫外線輻射對其行星潛在宜居性的影響。

他們擴大了研究範圍,想要收集k型恆星們的相似資料——他們稱之為與宜居的k -矮星共存計劃。事實上,這些恆星確實是支援生命存在的最強有力的依據。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圖源:NASA/ESA/Z. Levy/STScI)

amocity
amocity

  


儘管k型恆星的宜居帶範圍比較小,但它們比g型恆星更常見,在距太陽系100光年的範圍內約有1000顆。並且它們的主序壽命要長得多。

太陽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其主序壽命約為100億年。複雜生命大約在5億年前才出現在地球上,科學家們認為,再過10億年,隨著太陽開始膨脹,將太陽系的宜居帶向外推,地球將變得無法居住。

紅矮星雖然比較常見,但它們非常活躍,它們周圍的空間受到強烈的輻射和耀斑活動的影響,這些輻射和耀斑活動可能會奪走任何離它們很近的行星的大氣層和液態水。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相比之下,K型恆星的壽命在250億年到800億年之間,這說明在K型行星上更有機會看到生命的出現;根據研究小組的資料,它們也比紅矮星平靜的多。

並且現在已經有k型恆星被行星環繞,即開普勒-442,波江座的天苑四和鯨魚座的天侖五。

「值得注意的是,開普勒-442,這顆恆星(光譜分類,K5)擁有被認為是最宜居行星之一的開普勒-442b,這是一顆岩石行星,其質量是地球的兩倍多一點,」圭南說。

「可以這麼說,開普勒-442星系是由宜居行星組成的宜居恆星!」

amocity
amocity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當然,尋找生命的過程甚至可能比這還要複雜得多——例如,如果這顆行星的軌道高度呈橢圓形,它可能會產生極端的溫度,導致原本適合居住的行星無法居住。

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位置也會產生影響;有可能整個銀河系都有自己的宜居帶(如果是這樣,拿我們就處在宜居帶裡,所以就近觀察是個不錯的開始)。

但這項研究可能就像是拼圖的一部分,它會使在宇宙中尋找生命的難度降低一點點。

這項研究在夏威夷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35次會議上發表。

宇宙那麼大,找到地球2.0真的那麼難嗎?答案讓人意外

<1>在天文學和天體生物學中,「恆星周圍宜居帶」(CHZ),或簡稱為「宜居帶」,是指在給定足夠的大氣壓力下,行星表面能夠支援液態水的恆星周圍軌道的範圍。CHZ的邊界是根據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和它從太陽接收到的輻射能來確定的。由於液態水對地球生物圈的重要性,CHZ的性質及其內的物體可能有助於確定能夠支援類地生命和智慧的行星的範圍和分佈。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FY: 是喵

作者: sciencealer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絡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