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2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304-東方大港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民國時期的上海是一座自帶濾鏡的城市。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如火如荼的工人運動,黑幫大佬的市井傳聞,都讓它在當時的中國顯得獨樹一幟。這樣一座大城市,當然也吸引了遊歷全國,計劃實業強國的國父的注意。

歡迎來到,東方大港

(圖片來自:deposit / 圖蟲創意)▼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1912年以後,孫中山面對革命功敗垂成的情況,經過實地考察和文獻研究,提出了建設中國三大港的藍圖。號稱東亞第一大都市的上海在計劃中也被特殊照顧,成為了東方大港的候選人。

但是上海的租界問題始終棘手,孫中山希望依靠自己巧妙的規劃,曲線救國解決這一問題。最後真如他所料嗎?

amocity
amocity

  


孫中山所面對的上海

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區土地平坦肥沃,容易生成聚落,進入近代後也是大都市的理想位置,三角洲地區的港口具有河海聯運的巨大優勢,且往往靠近工商業發達的都市,世界級大河的入海口容易創造出世界級的港口。

比如歐洲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鹿特丹

就位於萊茵河三角洲(多個入海口之一)

(鹿特丹港入海口處航拍)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Nigel Wiggins)▼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上海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的三角洲,以黃浦江作為聯通內河碼頭,同時是富庶的太湖平原的延申,有著巨大的農產品與紡織品生產腹地,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不言而喻。開埠前,這座縣城就擁有具備一定規模的十六鋪和董家渡碼頭,是江南重要的水上集散中心。

上海作為長江流域與世界的經濟連線點

確實有著諸多地理優勢,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amocity
amocity

  


歷史的變動更為關鍵(太平天國、上海租界等)

(底圖來自:NASA)▼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正因為上海地理位置的優越性,1843《中英南京條約》就將上海作為了最早的通商五口之一,隨後列強先後取得了租界,客觀上推動了上海工商業的發展。

相比即將迅速生長的租界

城牆內的老上海是另一個世界

城牆這種東西已經比窗戶紙還薄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World Imaging)▼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然而正因為租界的存在,將當時的上海撕裂成了幾座平行的城市:老城區、公共租界、法租界、虹口(事實上的日租界)、滬西、浦東,不同區域的發展速度極為不同,但每一個外國勢力都有著強烈的擴張衝動。可隨著各個城區勢力範圍擴大,上海的各區融合成了個大問題,其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在縣城以及周圍縣城轄區包圍下

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卻是最有魅力的地方

閘北是日本人主要聚集地,當時浦東基本還是農田▼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作為通商口岸,港口無疑是上海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上海最初的集散碼頭就設在黃浦江邊,但因為泥沙淤積,通航能力不斷惡化,到20世紀初期大型貨船已經難以在這裡通行了。浚浦局因而成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試圖保證黃浦江的通行安全。只是當時的吸沙船較為落後,只能勉強疏通航道,難以徹底解決泥沙淤積的問題。

今天的黃浦江仍承擔著航運功能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corlaffra)▼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解決不了問題就索性繞開問題。19世紀80年代,黃浦北部江口的吳淞被寄予了厚望,人們計劃在這裡建成鐵水聯運的水陸碼頭,規避黃浦江內河港口泥沙淤積的困難。然而事與願違,鐵路運輸的成本過高,只能作為一種補充,黃埔江內的港口依舊繁忙,問題沒能繞開。

現在黃浦江上的集裝箱港就在吳淞

規模也比較大,19世紀是沒有這個條件的

(圖片來自:Formation / 圖蟲創意)▼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而現有的黃浦江港口橫穿多個租界,上下游整合要平衡眾多外國碼頭的利益,對於上海市政部門來說實在是力有不逮。要讓這處內河港口成為中國的東方大港,光是作計劃就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和外交問題。

該怎麼辦呢?

當時的黃浦江兩岸的港口

又有多少是中方掌控的呢?不多啊▼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改造計劃

遊歷到上海的孫中山也注意到了上海現存問題的複雜性。針對上海的特殊情況,他下了兩幅藥方,都以建設東方大港作為核心,但是位置有一定區別,而且他本人也對兩個計劃的優劣有著判斷。

國父比較看好的計劃是——繞開上海,在乍浦另建一港。

乍浦的所在,與上海一南一北

(底圖來自:NASA)▼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乍浦大港的具體位置在今天嘉興市乍浦鎮九龍山到澉浦鎮楊柳山之間,兩座小半島中間是一片內凹的海灣。孫中山計劃修建一條海堤連線乍浦和澉浦,在裡乍浦附近開口作為入口,將海堤分為每段長三英里,寬一英里半,為了節約成本先修建一段,隨著港口的壯大逐漸修建其他段。因為這裡海水較深,不容易受到泥沙的影響,即使在低潮時也足夠當時最大的航船進出。

在上海以南,杭州灣北側

就是孫中山《建國方略》中的東方大港——乍浦

(底圖來自:孫中山-建國方略)▼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港口會帶動城市的發展,乍浦距離部分重要城市比上海更近,還得到孫中山著名的鐵路規劃的加持而在規劃圖上具有交通優勢。而且當時乍浦沒有開發,有廣大的廉價土地供國家徵遷,方便規劃和建設。

而上海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東亞大都會了

但其精華卻是租界區,統治性力量其實是外國勢力

(1920年的蘇州河沿岸)

(圖片來自:wikipedia)▼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孫中山希望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最新的標準進行,港口建成地價飆升政府可以收回成本,人口資金湧入加速城市發展。四捨五入,一個東方小紐約又建成了。

至於上海,它的新地位是製造業中心,交通樞紐、商業中心的位置都由乍浦取代。

1912年,上海街頭的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

(圖片來自:wikipedia)▼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這一計劃中暗含的深意,其實是削弱以租界為核心的上海。然而這樣的一個計劃顯然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是外交問題。且上海此時已經是工商業繁榮的大都市,也是當時中國最大海港,人力、資本豐富,既得利益集團穩定且強大,地位很難撼動。孫中山也不得不承認,相較而言改造上海港的計劃或許更加可行。

從租界開始的上海城市化趨勢已經不可遏制

人才和國外資本都流到這裡

所以怎麼才能既發展上海,又削弱租界呢?

(1920年代後期的上海九江路)

(圖片來自:wikipedia)▼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這項改造計劃依舊是大手筆。孫中山計劃再造一條黃浦江,從黃浦江靠近龍華鐵路接軌處上游(今徐浦大橋)開始,沿直線開挖河道,在靠近河口的江心沙的地方借高橋河河口連線舊河道。新河道呈L型,從今日的浦東新區穿過,幾乎繞開了當時的整座上海城。

這就是《建國方略》中的:改良上海計劃

既然離不開上海,也打不過租界區

那索性繞過租界區,再造黃浦江?

(底圖來自:孫中山-建國方略)▼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填塞舊河道歸國家所有,作為新的商用地,新河道附近的土地國家徵用,授予國際開發機關支配,引進外資。在新河道轉彎最急的地方,開闢一塊麵積巨大的土地作為港區,大小大致相當於今天從海事大學,到高橋江河口的位置。

孫中山寄希望於彎曲的河道可以保持航道的深度,也希望新的黃埔灘可以創造上海的新中心。

稍等,孫中山的意思是把外灘面前的黃浦江填了?

確實能極大打擊租界,這個想法很刺激..

(底圖來自:孫中山-建國方略)▼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這裡附一段《建國方略》原文

(來自:孫中山-建國方略)▼

amocity
amocity

  


而現在上海前面繚繞瀠洄之黃浦江,則填塞之以作廣馬路及商店地也。此所填塞之地,當然為國家所有,固不待言;且由此線以迄新開河中間之地,暨其附近,亦均當由國家收用,而授諸國際開發之機關所支配。

其實在這項計劃中,削弱外國勢力的意圖甚至比乍浦大港計劃還要明顯,將外灘附近列強精心選定的一眾沿江租界,直接規劃成了旱地。

可想而知,這個花費鉅萬,且嚴重傷害既得利益集團的大計劃,甚至都沒有落到圖紙上的可能性。

如果實現了,今天估計就看不見外灘了

(圖片來自:4045qd / 圖蟲創意)▼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如今又怎樣

孫中山對於黃浦江通航能力的質疑是有依據的。日後上海港確實因為黃浦江航道淤積以及航運需求增長的原因多次外遷。

上海的港口中心從十六鋪慢慢轉移到了蘇州河,虹口沿岸。到孫中山寫作時,吳淞已經成為新的港區,如今上海港國際集裝箱貨運有限公司地址就在此處。上海港南港則在上海東南部,杭州灣北岸,在比孫中山所設計的乍浦港更靠近東海的位置,前一陣正因為新區政策被炒作成了房價窪地。

一南一北的佈局,乍浦離得還是太遠▼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因此可以說,孫中山對於港口發展大致方位的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杭州灣周圍作為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具備巨大的海運潛在需求。

而杭州灣的發展,在北岸的上海同樣是受益者,加上無可動搖的長江黃金水道以及江南城市群的加持,上海周邊順理成章成為中國最大的都市群。

1989年與2009年的上海衛星圖

(圖片來自:NASA)▼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上海發展超乎國父想象的地方還不止如此。如今上海並沒有退化為中國的製造業中心,而是成為了中國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外灘從十里洋場變為了記錄一段難以非黑即白定論的歷史留下的古建,它對岸不遠的陸家嘴也成為了國家名片,二者相應成趣展現一座城市的氣質和底色。

如今的都市與國父時代的城市,已經不是一個概念

(圖片來自:陳奕Kay / 圖蟲創意)▼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孫中山規劃乍浦港的位置目前是浙江嘉興港,吞吐量較大,排名大致在全國20名左右,世界前100的水平。可見乍浦的地理條件確實不錯。

但港口畢竟是為了運輸服務的,沒有巨大運輸需求的地方難以讓大港發揮自己的作用。儘管黃浦江淤塞一直存在,但上海在多年的風雨飄搖中並沒有衰落,東方大港也很難南遷到當年孫中山規劃的位置,只能在上海的行政範圍內輪轉。

而且對於當代基建狂魔來說

在遠離海岸的海中建深水港也不再困難

這樣也不必依賴於上海的海岸線,有了更多的選擇

(洋山深水港,圖片來自@好攝的冰淇淋 / 圖蟲創意)▼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孫中山曾將上海與乍浦港的關係比作大阪與神戶,東京與橫濱。他無法預知的是今天橫濱是東京都市圈的一部分,究竟沒有取代東京。而距離上海較遠,甚至不在同一河流入海口的乍浦僅僅依靠自然條件和規劃不但無法取代上海,甚至無法撼動上海港的地位。

況且孫中山在規劃時並不掌握權力,而日後有能力執行的規劃者的規劃裡往往尊重、看好上海作為中國最重要城市之一的既成事實。畢竟沒有細緻的規劃,互補的產業以及特殊的歷史機遇,僅靠在大都市周邊畫個圈是發展不出大都市的。

孫中山與同何應欽、蔣介石、王柏齡

沒有上海的資金支援,老蔣能不能扛過中原大戰都難說

(圖片來自:wikipedia)▼

孫中山欽定的“東方大港”是誰? | 地球知識局

孫中山改道黃浦江的創意當然更沒有付諸實踐。過去承載著萬國躉船的浦江,仍然在上海的中心位置緩緩流淌,只是上面執行的,已經是上海的夜景觀光船了。

參考文獻:

孫中山 建國方略

(日) 武上真理子 孫中山「東方大港」計劃的歷史地位

武強 近代上海港城關係研究(1843~1937)

戴鞍鋼 上海港區位重心的歷史變遷

李桂花 近代上海租界環境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及啟示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4045qd / 圖蟲創意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