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安徽合肥 三國名將公瑾墓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205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牧野熱點聚焦

周瑜墓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廬城鎮,墓建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約5畝,北域高約8尺,有封無表,平地起墳,以3×6×12小車紋漢代大磚砌成,墓門向東,墓周圍繞以石刻欄杆,旁建木質六角「 談笑亭 」。歷經千年,冢塌亭倒,石欄毀滅無存。

安徽合肥 三國名將公瑾墓

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提學御史彭勖令知縣黃金蘭重加修葺,並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碑碣。清咸豐年間,墓址又遭破壞。民國31年,國民黨桂系駐廬部隊一七六師五二六團團長覃振元掘墓,後又重新修建,築墓成臺,改圓形墓為凸型墓,分三層臺階,正方體,圓頂。底臺階邊長10米,墓高約5米,墓四角配以4頭石獅,墓正面豎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兩側刻有對聯,文曰:「君臣骨肉江東水;兒女英雄皖北墳。」二層臺階豎立國民黨駐軍團長覃振元、江防司令孫福安、縣長謝殿棟3塊石刻碑記。墓前兩旁豎立一對高大的長方形磚柱,上書對聯:「赤壁展鴻圖,三十功名公已勳垂宇宙;佳城封馬鬣,兩千年後我來樹此風聲。」

今墓在宿松西北破涼鎮梅墩畈圭山。建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歷經千年,冢塌亭倒,石欄毀滅無存,建國前柱已遭破壞。建國後,「文革」期間,表層碑碎,僅留下衰草荒丘。

安徽合肥 三國名將公瑾墓

六十年代,興修水利,周瑜墓沉入黃大口水庫。根據宿松《周氏宗譜》記載「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這個故城就是巢湖故城。據《元和郡縣誌》記載,尋陽縣東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這裡說的「尋陽」是古尋陽,也就是黃梅西南。而尋陽縣東四十二里,正好是桑落洲。又根據宋初學者 徐鉉

《騎省集》中《故汝南縣太君周氏夫人墓誌銘並序》記載「夫人諱某,字某,廬江舒人,三國時吳將公瑾之後。公瑾葬於舒之宿松,今裔孫奉祀者百餘家」。從「家」來看,可見在唐代以前,周本家族已經在此守墓。宿松周瑜墓,是正史文字裡唯一記載地。另外根據《周訪傳》記載,訪家尋陽,至訪四世。據di家譜記載,周瑜和周訪剛好四代人。大概很多學者認為,《周訪傳》並沒有講周瑜是周訪的高祖,家尋陽。史書記載都只言三代人,說太多就成家譜了。我們可以從《周瑜傳》裡看出,「從祖景」。《周訪傳》「祖篡」。這也就證明史書只記載三代以內的人物關係。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西南 )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amocity
amocity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今天的周瑜墓已經沉入了黃大口水庫,這是一種歷史遺憾。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