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1

這些傳統之美,你瞭解多少?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20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北大縱橫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一個人首先要淬鍊心性,養成自己,喚醒體內的一流精神,才能達到一流的技藝。

年畫,

散發著古韻的歷史遺蹟

每逢春節,大家都試圖尋找一種最富有年味的東西來做一個漂亮的收尾,年畫成為了首當之選。

這些傳統之美,你瞭解多少?

圖:年畫「富貴有餘」

四川綿竹年畫、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的木板年畫,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年畫世家

據考證,地處關中平原西部的陝西鳳翔縣,做年畫的歷史「始於唐宋,興於明清」。位於縣城東邊的南肖裡村是鳳翔年畫的中心,根據流傳下來的祖案記載,世代耕居於此的邰氏家族早在明初洪武年間,就在從事木版年畫的生產。這門手藝傳到邰立平這裡,已經是第20 代。

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翔木版年畫代表傳承人邰立平

9 歲的時候,邰立平跟著爺爺邰世勤學畫樣,給印好的年畫上撒金粉。在他的印象裡,爺爺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年畫、皮影、磚雕、石雕、畫社火臉,無所不精,是當時西府岐(山)寶(雞)鳳(翔)三縣有名的「全把式」。

那時,邰世勤光皮影就畫了1 000 多件,足夠三個戲班同時演戲。過去村子之間盛行「鬥社火」,邰世勤只要給哪家畫社火臉,哪家就一定能贏。

amocity
amocity

  


民國初年,邰世勤繼承世興老局的祖業,同時創立世興畫局和西鳳世興畫局的字號。

「最盛時期大概在(20 世紀)40 年代,我爺爺把當時年畫品種做到上千種。」

儘管在新中國成立前,由於擔心被定為地主成分,爺爺燒了不少畫樣和書籍,然而邰立平至今還記得,在「文革」前的「破四舊」運動中,1966~1968三年期間被抄家 17 次,家裡被抄走的畫版、皮影以及線裝圖書、名人字畫足有兩卡車之多。

圖:鳳翔年畫之《騎馬秦瓊》

如何將年畫做得既能適應新的政治環境,又能被老百姓接受?

邰設計了很多新樣子,牡丹花、蘭花等各種花卉配上一些流行口號,諸如「捷報頻傳」、「鬥私批修」、「迎來春風」、「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等,反響不錯。這也讓他成為「文革」期間整個鳳翔縣唯一敢做年畫的人。

恢復與創新

與爺爺和父親相比,祖輩的技法雖然都繼承下來了,但邰立平感覺,由於缺少那種時代氛圍,在有些方面再也達不到他們的高度了,比如爺爺的設計,父親的染色。

木版年畫的畫版以梨木為主,梨木被砍伐後,需要陰乾三年方可使用。從大的方面來看,製作工藝主要分為畫樣、刻版、印刷、填色。畫樣與工筆畫類似,就是設計年畫的題材與內容。

在寶雞市大慶路 41 號的工作室,邰立平指著牆上掛的年畫,一一介紹鳳翔年畫的代表作——八大門神、六神、風俗畫,還有一系列取材戲劇的戲出畫。

amocity
amocity

  


圖:年畫創作

用墨線定好畫樣後,將其用糨糊反貼在修得平平整整的梨木板上,等糨糊幹後,再用溼毛巾將背面浸溼,用手一點點摳掉紙屑,畫樣便顯現在木板上。再經過「站版」、「浸版」、「刻版」、「修版」、「洗版」等環節,一塊雕刻精細的年畫墨線版便宣告完成。

這樣一塊版用來印刷黑白線條的年畫已經夠用,但要把鳳翔年畫中經常用到的水紅、黃、大紅、綠和金黃等多種顏色印到畫上,則必須根據墨線版印出的畫完成「號色」環節,一塊版印一種顏色,名曰套色版。因此,一幅顏色鮮豔的年畫往往需要五六塊版,在印刷的時候也需要印五六遍。

在明代之前,年畫的顏色均採用手工填色,元末明初,由於需求量增加,套色印刷的技術漸漸流行開來。

圖:邰立平正在為一幅大門神手工填色

事實上,直到今天,全國有名的 13 家年畫產地依然據此分為手工填色和套色印刷兩大流派,比如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湖南灘頭、廣東佛山採用手工填色,山東濰坊、河北武強、陝西鳳翔、山西臨汾、河南朱仙鎮則採用套色印刷。

恢復傳統年畫並不容易,在老畫版丟失的情況下,邰立平只有沿著父親當年走過的路,設法搜尋散落各地的畫樣。

「我的責任是搶救和恢復,先把前人的成果複製出來。至於創新,我創不了,還有後來人。」邰立平說。

圖:木版年畫的畫版及刻制工具

1999 年的「巴黎·中國文化周」活動,邰立平找到團裡的藝術總監,申請允許他的年畫展在場館裡擺個地攤,因為「中國人過去賣年畫都是擺在地上,買年畫的人都很虔誠,他們是跪在年畫攤前請門神,是在請,不是在買」。

年畫的生命力始終在地攤,但悲哀的是,邰立平無奈地看到,就像傳統的年味一樣,在劇烈轉型的中國,一切傳統的東西都在變淡、消散。

「年畫面向收藏領域的需求很大,面其實不窄,但是現在我做不過來了,就和逼命一樣。」

邰立平渴望得到支援,讓他有精力去培養新的傳承人。

皮影,

最後的關中皮影「三劍客」

在大眾媒體和工業製造的衝擊下,江國慶、汪天穩和李世傑成為最後的關中皮影「三劍客」。

圖:「碗碗腔之王」李世傑

「皮影這個藝術太深了」

江國慶和他的師傅汪天穩,親眼見證了陝西皮影戲20 世紀以來的潰敗,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這樣。

作為一種古老的傀儡戲,直至20 世紀90 年代之前,皮影戲仍是關中平原上廣大農村紅白喜事、逢年過節不可缺少的活動,而現在,是皮影而非皮影戲成為故事的主角。

從11 歲開始,汪天穩已經整整刻了55 年皮影。過去,皮影製作藝人又稱「影子匠」,往往受聘於有錢的財東,專門為皮影戲班製作演出道具。

陝西皮影以西安為界,分為東南西北四路,最有代表性的是東路和西路,前者集中於華縣、大荔、渭南、華陰等地,後者則主要在寶雞。東路皮影的製作最為講究,其雕刻技藝之所以至今領先全國,緣於其不同於其他皮影雕刻所採用的「側刀法」,採用「推皮走刀」的特殊技法——刀紮下去不動,靠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手指的功夫,推動牛皮雕刻,如此則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下刀的位置,皮影因此可以刻得和頭髮絲一樣細。這樣一來,對雕刻者的手上功夫要求就很高,練不好便鑽不透牛皮。

圖:製作陝西東路皮影的刻刀與染色顏料

傳統的皮影刻制有許多公式與模板,透過畫譜一代代流傳下來。

「小生有小生的模板, 小旦有小旦的模板,你需要啥人物,我給你套啥人物。過去不管啥劇, 臉譜都是固定的, 比如武松的形象,眉毛是皺的,戴著皂角帽。」

皮影又分為頭茬(頭)、樁樁( 身子)、雜件( 桌椅板凳)、佈景幾大類,刻好後分門別類放在箱子裡, 演出時再根據需要臨時組裝。

皮影製作的第一道工序是選皮,以3~5 年的黑毛牛皮色度最好。下來是泡皮和繃皮,繃皮很講求技術,一張長十五六尺的皮子被四根椽綁成四方,在陰乾的過程中要放三次繩,以防止牛皮在收縮中由於過緊而崩斷了纖維。下料與選皮則要充分考慮皮影的演出效果,皮影各部分用的牛皮厚薄不同,需要找到平衡點。經過推皮和過稿,下來才是雕刻與染色。

汪天穩閉著眼都清楚這些環節,「總共24道工序,缺一不可」。

amocity
amocity

  


由於地域不同,皮影戲演出的劇種紛繁複雜,汪天穩僅以陝西皮影舉例,「用皮影表演的,就有碗碗腔、老腔、眉戶、同州梆子、道情、弦板腔、秦腔等」。全國又有多少種戲、多少個品種?

「皮影這個藝術,說句實在話,你說我現在會了沒有?有些東西真的不知道,幹到老學到老,這太深了。」汪天穩說。

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陝西皮影傳承人汪天穩

機器皮影的衝擊

圖:皮影大師江國慶

江國慶與師傅汪天穩合作創作了《文成公主進藏》、高達1.8 米的《門神》等大型作品。2007 年,江國慶聯合幾位藝術家,創作了中國首部皮影動畫片連續劇《小藏羚的榮耀》,獲得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大約八九年前,採用雷射鵰刻技藝的機器皮影興起,原來一個人幾天時間才能做出一件皮影,現在一個人操控兩臺機器,一天就可以做150 件皮影。機器皮影給傳統皮影生產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很快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

為了解情況,江國慶專門買了一臺機器,花了幾個月時間研究,最終發現即使以他的技藝,用機器做出的皮影與傳統手工皮影仍有天壤之別。更重要的是,在江國慶看來,

「機器皮影成千上萬一模一樣,做出的東西沒有魂,不像手工皮影每件都不一樣,凝結著匠人的靈氣和才華」

曇花一現的演出改革

皮影的演出改革首先從燈開始,從最初的煤油燈到菜油燈,再到日光燈,映在亮子(幕布)上的皮影更加清晰。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他們做了許多有趣的嘗試:

把帆布放在紡線車上面,攪動紡車,帶動帆布,造成颳風的效果;

用細竹篾配合燈光效果,做出下雨的特效;

在《豬八戒學本領》戲中,透過水平移動事先畫好的幕布,造成豬八戒巡山時不斷前行的畫面;

利用煙霧製造筋斗雲的效果;

用燈泡、紅玻璃紙和硬紙片上畫好的火焰形狀,來營造孫猴盜扇中的火焰山。

這些傳統之美,你瞭解多少?

這些傳統之美,你瞭解多少?

這些傳統之美,你瞭解多少?

圖: 製作精良的皮影頭茬

肚子裡的戲太多,李世傑往往能即興演唱,絲絲入扣。直到現在,他仍能記住150 本皮影戲的臺詞。讓他痛苦的是,現在唱皮影的人越來越少,而且漸漸沒人會唱了。

「他們發聲位置不對。銅器(鑼鼓)是戲的骨頭,音樂是戲裡的肉,演員才是調味。誰唱戲有味沒味,就看後面那一點聲,能不能鑽到弦裡頭。」

在傳統手藝如燭閃爍的時代裡,從設計、雕刻到演唱,江國慶、汪天穩和李世傑成為最後的關中皮影「三劍客」。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