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歷史上越南曾經四次屬於,最後因為戰爭失敗而分離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0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沈聽雪

越南歷史悠久,考古遺址可證,距今40萬年的遠古時代,越南土地上已發現有人類生活的痕跡。據傳說,越南第一個國家文朗國(後改名為甌雒國)是在青銅器時代建立的,沿襲了幾十個世紀,形成18代雄王當權的雄王時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軍隊征服嶺南,將現在的越南北部之地置於象郡轄下。秦末天下大亂,公元前207年,秦龍川縣尉趙佗起兵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都城在南海郡番禺縣(今廣州市越秀區),這是越南認為的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出兵征服南越國,將漢朝版圖推進至今越南中北部地區,並在這裡分別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自此,今日越南國土的主體部分置於中國封建王朝郡縣統治下長達1000餘年,越南史書將這段年代稱為第一至三次北屬時期。

歷史上越南曾經四次屬於,最後因為戰爭失敗而分離

因地處偏遠,交趾地區經常發生叛亂,中原王朝則堅持出兵鎮壓。比較有名的是東漢初年,交趾郡兩個女子徵側、徵貳扯旗造反,聲勢很大。漢光武帝劉秀派伏波將軍馬援萬里南征,一直打了兩年多,終於剿滅叛亂,將徵側、徵貳斬殺。馬援還一鼓作氣將漢朝版圖向南推進到湄公河口,大震了中國聲威,萬里間關馬伏波之名也流傳於世。當然,在越南歷史上,徵側、徵貳是反抗北方王朝的民族英雄,至今還留有「二征夫人」廟的古蹟。

唐朝時在交趾設立了安南都護府,交趾地區也有了安南之名。到了公元939年,中原陷入五代十國混戰時期,南漢政權的將領吳權脫離自立,越南歷史上稱為吳朝,但還未能被中原王朝所承認。公元968年,有個叫丁部領的人削平了一些地方勢力,割據交趾地區建立大瞿越國,越南歷史上稱為丁朝。

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原,向南滅掉兩廣一帶的南漢政權,卻就此息兵,沒有繼續進軍剿滅丁氏政權,終於使交趾地區脫離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公元973年,趙匡胤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意味著承認其為藩屬,已經不把交趾作為郡縣對待了。趙匡胤的這一舉措令人浩嘆。其時的宋軍是百戰精銳,戰鬥力自不用說,何以不能征服交趾叛軍?有說法是當時宋軍連續戰鬥,已師老兵疲。且南方地區氣候炎熱,疫病流行,糧草不濟,宋軍才不得不止步。然而從漢到唐,哪一代的南征之軍不是深入不毛,唯宋軍而不能?實際上早在此之前,趙匡胤平滅後蜀的時候即以玉斧劃大渡河為界,「此外非吾有也」,使大理國也未能統一於宋。可以看出,支配趙匡胤行為的是他的政治考慮。中原地區、燕雲地區是北宋王朝的命脈所在,江南為國家錢糧之寶庫,嶺南地區廣大,更是保障江南的後方,必須爭取。而大理和交趾之地,僻處荒遠,不好管理,付出大於所得,自然不在趙匡胤眼內。至於漠北西域,更不是趙匡胤所追求的了。歸根到底,趙匡胤不是漢武帝、唐太宗那樣在開疆拓土上氣魄雄遠的帝王,他的文治武功,基本侷限在傳統的中原王朝範圍內。宋朝不能複製強漢盛唐景象,終至武力衰弱,長期被外患所困,是和趙匡胤本人的侷限有重要關係的。

歷史上越南曾經四次屬於,最後因為戰爭失敗而分離

有宋一代,交趾不斷伺機向北擴張,兩國經常發生摩擦。比較厲害的一次是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11月,交趾李朝大將李常傑率8萬大軍侵入宋境嶺南地區,接連攻克欽州、廉州(今廣東湛江)、邕州(今廣西南寧)等地,屠殺宋朝軍民十餘萬人,還掠奪了7、8萬婦女和兒童。宋神宗派大將郭逵、趙卨率10萬宋軍南下反擊,雙方大打出手。宋軍分多路水陸並進,連破廣源州、決裡隘、桄榔縣、蘇茂州、門州等州縣要隘,交趾軍又被打回本土,連連失地。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12月,雙方主力在李朝都城升龍府(今越南河內)以北的重要屏障富良江(今越南境內裘江)遭遇,展開關鍵決戰。有意思的是,中越史籍均記載這一戰是己方大獲全勝,對方損失慘重而狼狽退走。其後李朝遣使入宋,奉表「謝罪求和」。而宋軍因疫病流行,死者大半,也無力再戰。最後兩國議和罷兵,李朝納蘇茂(今越南廣寧省亭立、安州地區)、思琅(今越南高平省上琅、下琅二縣地)、門(今越南高平省東溪縣)、諒(今越南諒山市)、廣源(今越南高平省廣淵縣)五州之地給宋,並歸還了俘獲的宋朝軍民,宋軍也撤兵北還及退出了佔領的其他交趾土地。總的來說,這次戰爭宋朝主要是進行自衛反擊,並沒有對交趾採取更大的軍事行動。而率軍侵宋的李朝大將李常傑後來被尊為越南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他在富良江之戰時為鼓舞士氣而作的一首《南國山河》(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書。如何逆虜來侵犯,汝等行看取敗虛)詩也成為了越南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名作。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初,交趾的李朝國王李天祚遣使入貢。宋孝宗「詔賜國名安南」,冊封李天祚為安南國王,自此交趾地區改稱安南王國。

元朝時候,蒙古騎兵席捲歐洲威震世界。元世祖必烈前後多次出兵深入安南意欲征服,都因為安南人的堅壁清野和氣候酷熱而接連失敗。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將安南定為「不徵之國」。到了永樂時期,安南發生內亂,明成祖朱棣乘機出兵一舉收復安南,於1407年將其置為明朝郡縣,設交趾布政使司,把中國版圖推進至現在的越南中部。這是歷史上中國最後一次控制越南本土,越南則稱之為第四次北屬時期。然而安南脫離中原王朝400餘年,民心早已不復。加上派去統治當地的明朝官吏橫徵暴斂,遭致安南人的起義反抗。明朝派軍進剿,安南人則打起了游擊戰。前前後後打了10年(越南稱為抗明十年戰爭),明軍多次慘敗,打得筋疲力盡,財政負擔極為沉重。最後明宣宗朱瞻基決定放棄安南,於1427年準其獨立並對明朝稱臣納貢,遂將明軍和官吏隨員撤回本土。率領安南人抗明覆國成功的交趾豪族黎利成為民族英雄,自立為帝,建立了後黎朝。

amocity
amocity

  


歷史上越南曾經四次屬於,最後因為戰爭失敗而分離

amocity
amocity

  


清朝入主中原後也與安南打了一仗,乾隆皇帝自詡的「十大武功」中就有徵安南之役。當時安南國內南北分裂,混戰不休。北方的後黎朝遭到南方的西山朝進攻,其國王逃到廣西向清朝求救。乾隆在1788年派兵進入安南,聲稱要幫助後黎朝「興滅繼絕」。清軍雖一度打到了升龍(今河內),但因為輕敵又被西山朝軍隊打敗,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回了國內。乾隆改換將領欲繼續發兵進剿,西山朝國王阮文惠顧慮國內形勢不穩,不願與清朝敵對,就賄賂了清軍前線將領,聲稱願意與清朝和解,並上表入貢求封。在阮文惠與清方官員的欺瞞之下,乾隆不再支援已失去政權的後黎朝國王,而是冊封阮文惠為安南國王,允其繼續向清朝入貢,兩國恢復了藩屬關係。

到了1802年,安南貴族阮福映掃平國內割據勢力建立了阮朝,遣使來到北京,請求清朝冊封其國號為「南越」。清仁宗嘉慶皇帝對「南越」之名非常警惕,因為其歷史涵義則包括了清朝直轄的廣東、廣西之地,頗有隱患之嫌。遂斷然不允,而是重新給安南起了一個國名:越南,並遣使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及頒賜金印。越南的國名就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從後來的歷史看,嘉慶帝此舉頗有遠見。以越南近年不斷叫嚷「黃沙(西沙)群島、長沙(南沙)群島」是其「自古以來的神聖領土」而論,當年它真要是改國名為南越,今天可就不僅僅是對西沙、南沙提出領土主權問題那麼簡單了。

清朝末年國勢衰落,法國人乘機侵入印度支那地區,欲殖民越南。清朝堅持對越南的宗主權,中法之間爆發了大戰。當時除清朝正規軍入越作戰外,農民起義領袖劉永福也組織了黑旗軍進入越南抗擊法軍。儘管清軍在戰場上打得很英勇,還取得了鎮南關大捷之類的勝仗,但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軟弱,法國終於不勝而勝,中國則不敗而敗,兩國於1885年簽訂《中法新約》,清朝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雙方按近代民族國家方式劃分邊界,越南徹底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