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西遊記:大明王朝國祚密碼09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09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華陽過客

何謂「歲在己巳」?

《南史·陶弘景傳》:帝使造年曆,至己巳歲而加朱點,實太清三年也。

梁武帝蕭衍讓陶弘景編制曆書,在己巳這一年,陶弘景用紅點做出標記,而當時人們並不以為然。但是後來,人們驚奇地發現,這一年原來是太清三年。

太清三年(549年)發生了什麼事呢?太清三年,南朝梁武帝政權被顛覆,史稱太清之難,又稱侯景之亂。太清之難,爆發於太清二年(548年),東魏叛將侯景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以清君側為名,於壽陽起兵叛亂。太清三年便攻佔梁朝都城建康,將梁武帝活活餓死,從此侯景便掌控了梁朝軍政大權。

陶弘景預測到這一年要發生事變,便在曆書上做了標誌,可惜未能引起梁武帝的重視。

有人說南朝梁武帝的事兒和明朝有什麼關係?

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

既然《西遊記》記載的是明朝的那些事兒,那麼,我們不妨回到明朝,站在歷史視角,窺探興廢玄機。

權力是個好東西。朱元璋同志深諳此道。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先是照例大封功臣,但這位生性多疑的革命家隨後又忌憚這幫跟自己一起騎馬打天下的生死弟兄。他待人苛刻,偏好誅殺,動輒問罪。他先是以法治的名義,借「空印案」殺人立威,對中下層官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肉體和精神洗禮;然後以擅權植黨為幌子,借「胡惟庸案」大開殺戒,清理了一大批高層文武勳貴;稍後高舉反腐大旗,借「郭桓案」對經濟領域展開清算;最後又借「藍玉案」把功臣宿將幾乎殺戮殆盡。史稱「明初四大案」。一個不容置疑的史實是——明朝開國元勳鮮有善終者。這些曾經幫著老朱家打天下的功臣勳將,沒有戰死疆場,卻死在了當初並肩戰鬥的同鄉戰友之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誰來繼承王位?

按照舊制,朱允炆便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標第二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殤,所以朱元璋就視朱允炆為嫡長孫。經過反覆研究考慮,元璋同志下定決心,把這個萬人景仰的寶座傳給自己的嫡長孫朱允炆。

amocity
amocity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十,這位嗜血如命的政治家終於撒手人寰。皇太孫朱允炆於六月三十日即位,時年二十二歲,定次年為建文元年。

但是,這裡面又出了故障,就是這個不爭氣的孫子經過三年征戰,被他的四叔給趕下臺,生死不明。

有人說,這和《西遊記》有關係嗎?回答是肯定的。

朱元璋出生於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那一年是農曆戊辰年,也就是說,朱元璋屬龍。

朱允炆出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那一年是農曆丁巳年,也就是說,朱允炆屬蛇。

朱元璋逝世、朱允炆繼位的這一年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農曆戊寅年,也就是虎年。

《今言》卷之四(明·鄭曉):孝陵嘗微行至一寺中,群僧伏門道傍迎。上曰:「何以知朕至?」對曰:「聞鐵冠道人云。」即召道人至。上手餅食未半,即賜道人,問:「道人能先知我至,試言我國事,顧直述,無我諱。」道人訊口誦數十句,中有曰:「戊寅閏五龍歸海,壬午青蛇火裡逃。」至洪武、建文間始驗。餘不敢傳。

再看袁大師口中的「寅辰巳亥」。寅者,虎也;辰者,龍也;巳者,蛇也;亥,豬也。豬,諧音「朱」。簡單的四個字,實際上已經告訴我們一件大事——農曆虎年,屬龍的真命天子朱元璋不幸逝世,由屬蛇的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雖然天下還是老朱家的,但是「日犯歲君」,災難已經在所難免。

日犯歲君,乃是命理學術語。

《淵海子平》(宋·徐大升):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

amocity
amocity

  


《三命通會》(明·萬民英):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又經雲:歲傷日干,有禍必輕,日犯歲君,災殃必重。

「日犯歲君」,此指為臣犯君,為子逆父,以下凌上。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這樣的行為情理難容,為人不齒。這就把故事指向了相關的兩個皇帝——李世民和朱棣。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赫赫有名的皇帝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皆透過篡位登基。

西遊記:大明王朝國祚密碼09

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事件」完成嬗變;朱棣則透過「靖難之役」黃袍加身。

李世民廟號「太宗」;朱棣廟號也是「太宗」。

有人說,不對,朱棣的廟號是「成祖」。

你也不想想,那個謀權篡位的燕王朱棣怎麼就敢另起爐灶,廟號「成祖」呢?不怕他爹在地下抽他?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朱棣死後,其子仁宗朱高熾尊諡父親廟號為「太宗」。而「成祖」廟號是一百多年後,世宗朱厚熜那個孫子為了供奉自己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而做的手腳。

《今言》卷之一:長陵初諡體天知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嘉靖十七年,加上諡號曰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明太宗的靖難之役和唐太宗的玄武門事變異曲同工,半斤八兩。

《西遊記》在此明寫唐太宗,暗寫明太宗。

那麼,靖難之役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史稱建文帝。為了防止意外,建文帝禁止在外的藩王回京弔唁,並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嚴重威脅到諸藩王利益。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坐鎮北平,手握重兵,本來就對侄子的繼位耿耿於懷,便以回家奔喪為由起兵。他打著「靖難」的旗號,指出朝廷出了奸臣,須加誅討。隨後,在中原大地上爆發了一場歷時三年的皇位爭奪戰。這場戰爭,最後以燕王勝利佔領南京並登基稱帝告終。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主戰場就在太行山以東、滹沱河沿岸,今天山東、河北一帶,致使該地人口劇減、生產凋敝,給人民造成極大傷害。對這場戰爭,正史中用了一個含糊其辭而又充滿正能量的名詞代稱——靖難之役。

這事兒不能說太細。

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燕王朱棣顯然扮演了一個非常不光彩的角色。不管後人把這位永樂皇帝吹噓得多麼偉光正,其皇位篡奪者身份卻一直為世人所詬病。

「名不正則言不順」。為了擺脫「亂臣賊子」的惡名,篡位成功後,燕王朱棣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建文」年號,把建文年號併入到洪武年號序列。這樣,建文四年就成為洪武三十五年。

《立齋閒錄》:太宗皇帝既即位,革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年號,仍稱洪武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

《今言》卷之一:成祖,建文四年六月己巳即位,詔改明年為永樂元年。革除建文年號,仍稱洪武,以故洪武有三十五年。

於是乎,早已作古的朱元璋,又躺在棺材裡稀裡糊塗地「被執政」了四年時間。

amocity
amocity

  


歷史之所以選擇了遺忘,是因為勝利者有選擇地記錄了歷史。

西遊記:大明王朝國祚密碼09

《奉天靖難記》(明·無名氏):己巳,上謁孝陵,欷歔感慕,悲不能止。禮畢,攬轡回營,諸王及文武群臣備法駕,奉寶璽迎上於道,遮上馬不得行,上辭讓者再三,諸王及文武群臣跽拜擁上登輦,上曰:「諸王群臣以為奉宗廟宜莫如予,然宗廟事重,予不足稱,今為眾心所戴,予辭弗獲,用循眾志。」遂詣奉天殿,即皇帝位。

有人一定會說,你這是牽強附會。歷史上朱棣登基是「日在己巳」,這和小說中的「歲在己巳」完全不同。

呵呵,大家不要忘了,作者已經提醒我們:「日——犯——歲——君」。

口可口可,小說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寓意深長滴。

在小說中,唐太宗被延長壽命到七十歲,「貞觀」年號也被陰差陽錯地延長了四年。

奇怪嗎?不奇怪。因為「洪武」年號就被人為地延長了四年。

我們終於發現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唐太宗地府延壽」實際影射了「明太祖地府延壽」,乃是諷刺大明永樂皇帝篡改歷史的那檔子事兒。

為了達此諷刺目的,作者不惜繞了個大圈子,修改史實:唐太宗死去的貞觀二十三年是史實,這個可以有;朱棣為他的父親「延壽」四年也是史實,這個也可以有;作者寫作本書歷時十四年(初步這麼認為,後面進一步論述),這個也不能變。至於唐僧出發時間與取經年限,皆與本書主旨無關,這個可以變。

這樣,一道算術題就出來了——23+4-14=13(年)。

這就是「貞觀十三年」的來歷。

政治從來都是暗箱操作的政治。歷史從來就是經不住推敲的歷史。

「歷史就是一個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流傳下來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掩蓋著的,往往是尊者的醜聞。這裡暗諷歷史上的統治者們個個都是篡改歷史的高手,唐太宗如此,明太宗亦如此,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莫不如此!

「陳元之」在那個撲朔迷離的《刊<西遊記>序》中,已經擲地有聲地問道——「子以為子之史皆信邪」?

你以為你看到的歷史就是真實可信的嗎?

大哉,西遊!

一定有人說,你這是曲解,甚至是胡解。不要緊,讓我們循著作者的腳步,看我輕輕為您揭開籠罩在《西遊記》上的那層神秘面紗。

接下來,請看——大鬧天宮之謎。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