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8

我的母親河,在哺育了千萬兒女後,最終融入了中華母親河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213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行攝歲月

國內河流眾多,特別是江南一帶,更是水系豐沛。然而對於山西這個相對乾旱的省份來說,汾河便顯得尤為重要和寶貴了。它在全國來說,也許並沒有太大名氣,甚至還有很多人並不知曉。但對山西人而言,它便是母親河。

汾河屬於山西最大的河流,在我的童年時光中,便被關於汾河的諸多故事,耳濡目染的薰陶著,以至於每每看到汾河,腦海中便會情不自禁地響起:「你看那汾河的水啊,譁拉拉的流過我的小山村……」

近年來,隨著省城太原的飛速發展,汾河水面上也陸續建起了多座造型各異,精美壯觀的跨河大橋,在極大方便東西兩岸融合的同時,也讓美麗的母親河煥發出新的風采。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汾河都成為一張城市的名片,展示出絢麗的景緻。

我的母親河,在哺育了千萬兒女後,最終融入了中華母親河

我的母親河,在哺育了千萬兒女後,最終融入了中華母親河

然而就是感覺如此親切而熟悉的汾河,我卻始終沒有去過它的源頭,甚至源頭在哪裡?我也一無所知。看來只能解釋為對汾河的喜歡,無非是一種表象罷了。

我的母親河,在哺育了千萬兒女後,最終融入了中華母親河

但我並不甘心自己如此無知,何況在網路時代,沒有什麼問題找不出答案,很快便查出了結果,原來就在寧武境內,顯然距離不算遠,當天都能夠往返,於是選擇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開啟一場飲水思源的旅程,去見證母親河最初的樣貌。

依照導航的指示,驅車來到位於寧武縣東寨鎮的樓子山腳下。哈哈,我覺得這名字有點土,好象配不上汾河啊。

遠遠便可看到指示牌上清晰地標註著「汾河源頭」四個大字,明明是首次前來,卻有種久別重逢的感覺,很是奇怪,或許就是因為汾河根植於內心太久的緣故吧。

汾河的源頭是一處位於水母洞前的水塘,《山海經》對它的描述是:「管涔之山、汾水出焉」。這也是所有史料中,對汾河源頭的最早記錄。

後人為了保護古蹟,在水母洞的位置建造了上下三層的汾源閣。水母洞設在一層,水塘之上便是端坐的水母娘娘雕像。

amocity
amocity

  


我的母親河,在哺育了千萬兒女後,最終融入了中華母親河

在水塘的石壁上刻有「汾源靈詔」,汩汩的清泉從石壁下面的龍口中綿延不斷地湧出。然而正是這涓涓細流,最終聚整合為700多公里的秀美汾河,由北向南的蘊育了千萬三晉兒女後,又無私的匯入中華母親河,成為黃河的第二大支流。(第一支流,友友們能幫我科普一下嗎?)

amocity
amocity

  


汾源閣前,擔心水質汙染,又為了方便遊人觀看汾河源頭,專門設定了圓形的玻璃護罩,可以透過透明的護罩,向內觀望。另外景區還很人性化的在旁邊開鑿了一口井,用來滿足遊人品嚐汾源之水的願望。我自然不會錯過這難得的良機,捧一碗清澈的汾河水一飲而盡,回味箇中滋味,雖沒有想像的甘甜,卻異常的溫柔,或許只是心理暗示,但我陶醉於這種感覺。

我的母親河,在哺育了千萬兒女後,最終融入了中華母親河

我的母親河,在哺育了千萬兒女後,最終融入了中華母親河

氣勢雄偉的雷鳴寺坐落於汾源之畔,樓子山腰。古已有之,但漫長歲月中,已經損毀,現在看到的是20多年前重建的。寺名源於龍口在噴湧汾河之水的同時,會發出雷鳴般的巨響。當然這應該有誇張的成分在內,人們習慣於透過加工來寄託美好的事物,完全是情理之中。

站在汾水之濱,舉目四望,汾河之源,被幽靜翠綠的山巒靜靜的環繞,彷彿一位溫婉博愛的母親,用她寬廣的胸懷,孕育著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

​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援。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