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天熠杯」2021年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10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1年12月31日 09:00

【科學快訊】

  「天熠杯」2021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今日揭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1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人類航天器首次成功穿越太陽日冕層」等10件新聞入選2021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本次評選活動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航天科工二院706所協辦,評委會成員包括張履謙、龍樂豪、於本水、於登雲、朱坤、楊宏等6位院士,以及航天領域知名專家和媒體人。

  2021年是中國航天的又一個「超級航天年」,全年航天發射次數達到創紀錄的55次,再次位列世界第一。這一年,中國航天在宇航發射、星際探測、商業航天等方面屢創佳績、亮點紛呈。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發射成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400次發射」等為代表的一系列航天重大事件,有力推動了航天強國建設,受到世界矚目。

  2021年,世界航天發展也亮點頗多。「人類航天器首次成功穿越太陽日冕層」「美國機智號直升機首次在火星執行飛行任務」「史上功能最強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伯’發射成功」等航天大事件廣受關注。同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入選年度世界航天十大新聞,顯示出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領域已占據重要地位。

  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的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已連續舉辦9屆。《中國航天報》作為我國航天高科技領域的權威行業媒體,在業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2021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

  1。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amocity
amocity

  


  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賀電。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技進展。6月11日,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發布,標志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人類航天器首次實現在一次任務中完成火星環繞、著陸與巡視探測。

  2。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4月29日,中國空間站首個航天器天和核心艙入軌,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於天和核心艙。6月17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成為中國空間站的首批「訪客」。9月17日,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首批航天員凱旋。9月20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組合體交會對接。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成為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批「訪客」,開始為期6個月的太空工作生活。

  3。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發射成功

  10月14日,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羲和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羲和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探日時代」。「羲和號」全稱為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其搭載的太陽空間望遠鏡等科學載荷將開展國際首次太陽Hα波段光譜成像探測,推動我國空間技術與空間科學協同創新發展。

  4。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400次發射,中國航天年發射次數再創世界第一

  12月10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迎來第400次發射。從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一飛」至今,長征火箭51年間實施了我國92.1%的航天發射任務,先後將700餘個航天器送入太空,發射成功率為96.25%。在400次發射裏,前三個「100次」分別用時37年、7年半和4年多,而最新的「100次」僅用時2年零9個月。

amocity
amocity

  


  2021年,中國以全年航天發射次數55次再創紀錄,超越美國51次,再次位列世界第一。在55次航天發射中,發射成功52次、失利3次。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48次,發射成功率達100%。

  5。我國第一代數據中繼系列衛星圓滿收官

  7月6日,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第一代數據中繼系列衛星圓滿收官,成為繼美國後世界上第二個具有全球覆蓋能力的中繼衛星系統。天鏈一號衛星系統自投入使用以來,已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中低軌航天器運行、運載火箭發射等提供了天基測控和數據中繼服務,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並成為我國空間信息傳輸的重要樞紐,同時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6。中國女航天員實現首次太空出艙

  11月7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時隔13年後再次進行出艙活動;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於7月4日、8月20日圓滿完成兩次太空出艙活動。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於11月7日、12月27日,圓滿完成兩次太空出艙活動。

  7。我國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飛行演示驗證項目首飛取得圓滿成功

  7月16日,亞軌道重複使用演示驗證項目運載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准時點火起飛,按照設定程序完成飛行後,平穩水平著陸於阿拉善右旗機場,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發展重複使用天地往返航天運輸技術是我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志,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可作為升力式火箭動力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子級,是航天航空技術的高度融合體。該項目的圓滿成功,為我國重複使用天地往返航天運輸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領域創新發展和自主可控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8。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公開亮相

  2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並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隨後,月球樣品、探月工程相關科技實物及資料在多地多項展覽中和廣大公眾見面。目前,部分得到樣品的科研機構開展了同位素定年、CT掃描、電子探針分析、能譜分析、離子探針分析等工作,在物理性質、年代學、地球化學等方面已獲得初步成果。

  9。新一代中型高軌液體運載火箭長七A火箭成功發射  ;

  3月12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高軌液體運載火箭長征七號A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九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志著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員。長七A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7噸,填補了我國高軌運載能力空白。該型火箭同時具備零傾角軌道、奔月軌道等高軌發射能力,是國內第一個助推器與芯一級集束式分離的捆綁火箭。

  10。我國重型火箭220噸級發動機完成首台工程樣機生產

  9月23日,我國重型運載火箭220噸級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成功進行了首次半系統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前,重型運載火箭220噸級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完成首台工程樣機生產,標志著該發動機關深階段研制工作圓滿完成。220噸級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性能和技術指標刷新了我國氫氧發動機的紀錄,其研制能夠填補我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並對諸多基礎科學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2021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1。人類航天器首次成功穿越太陽日冕層

  12月14日,美國宇航局宣布帕克號太陽探測器成功飛越太陽的高層大氣,這是人類航天器第一次成功穿越太陽日冕層。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發射於2018年8月,計劃7次飛掠金星,借助其引力助推來逐漸刷新軌道近日點紀錄,最終於2024年12月到達距離太陽表面620萬公里的範圍內。4月28日,它從距離太陽表面1300萬公里處飛過,首次穿越太陽大氣。未來,該探測器將探測等離子體、磁場和波、高能粒子和塵埃,也會對日冕底部的偶極結構成像。

  2。美國機智號直升機首次在火星執行飛行任務

  2月19日,美國機智號火星直升機搭載毅力號火星車降落於火星表面。4月19日,機智號直升機完成火星首飛,成為首架在火星執行飛行任務的直升機。同月,毅力號火星車首次將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成功轉化為氧氣。毅力號火星車作為最大的行星漫遊車,將尋找火星古代生命的跡象,研究隕石坑地質結構,計劃采集並保存幾十個火星樣本。這些樣本可能最早於2031年由美國宇航局和歐空局開展的聯合任務帶回地球。

  3。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amocity
amocity

  


  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6月11日,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發布,標志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人類航天器首次實現在一次任務中完成火星環繞、著陸與巡視探測。

  4。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4月29日,中國空間站首個航天器天和核心艙入軌,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於天和核心艙。6月17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成為中國空間站的首批「訪客」。9月17日,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首批航天員凱旋。9月20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組合體交會對接。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成為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批「訪客」,開始為期6個月的太空工作生活。

  5。史上功能最強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伯」發射成功

  12月25日,被譽為史上功能最強的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伯」由歐空局的阿裏安5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作為美國、歐洲、加拿大航天部門聯合研發的紅外線觀測用空間望遠鏡,其質量達6.2噸,主反射鏡口徑6.5米,面積為哈勃空間望遠鏡的5倍以上。該望遠鏡的主要任務是調查大爆炸理論的殘餘紅外線證據,即觀測今天可見宇宙的初期狀態。該項目最初預算僅5億美元,原計劃2005年升空,但由於研制難度高、項目管理複雜、航天部門預算削減等因素,導致發射一再推遲,目前成本已接近100億美元。

  6。太空旅遊進入「平民」時代

  2021年,全球太空旅遊業取得新突破。7月11日,英國維珍銀河航天公司老板布蘭森及另外3名乘客搭乘白騎士2號/太空船2號亞軌道空天飛機,在太空邊緣體驗了失重的感覺。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亞軌道火箭分別於7月20日、10月13日、12月11日完成3次載人飛行,共運送14人升空,其中90歲老演員威廉·沙特納成為有史以來登上太空的最年長者。9月15日,美國載人龍飛船將4名遊客送入太空,這是太空旅遊史上首個全平民團隊。12月8日,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乘坐俄羅斯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了為期12天的太空之旅。

  7。世界首個行星防禦測試航天器發射

  11月24日,美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行星防禦測試航天器「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探測器」,計劃在2022年10月2日進行小行星撞擊試驗,目標是一個雙小行星系統。屆時該探測器將瞄准其中較小的小行星進行撞擊,期待改變其運行軌道和速度。美國宇航局表示,撞擊試驗將不會造成小行星與地球碰撞的危險。該探測器還是首個使用柔性展開太陽能電池翼的深空探測器,其攜帶的光學導航相機負責發現目標小行星並自主導航飛行,這也是在深空探測中首次應用。

  8。中俄將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3月9日,中俄簽署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就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規劃、設計、建設以及運營等事宜進行合作,並於6月發布了月球研究基地的路線圖和合作夥伴指南。自2021年起,該項目建設共分為「勘、建、用」3個階段,時間跨度達15年,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於2035年建成。據悉,未來雙方可能就建立全自動月球科技基地及載人登月開展合作。目前,包括歐空局在內的多個國際航天組織正在探討加入該項目。

  9。美「露西號」升空開啟12年小行星探測之旅

  美國宇航局研制的露西號小行星探測器於10月16日成功發射,將在12年內飛越1顆主帶小行星以及在與木星相同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7顆特洛伊小行星。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對特洛伊小行星群開展探測,它還有望創造一次任務探測8顆小行星的數量紀錄,有關研究可能為破譯太陽系曆史以及所有太陽系行星形成和發展的環境提供重要線索。不過,露西號探測器升空後不久,由於其太陽能電池板的展開和鎖定出現問題,可能為任務順利開展埋下隱患。

  10。阿聯酋希望號探測器成功入軌開展火星探測任務

  阿聯酋希望號探測器於2月9日進入火星軌道,標志著阿聯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將航天器送達火星軌道的國家(組織)。未來,希望號探測器將對火星的大氣進行1個完整火星年(687天)的分析,這也是人類首次在相對完整的時間段內近距離研究火星大氣。7月,希望號探測器捕捉到迄今為止最詳盡的火星離散極光細節。

  來源:中國航天報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