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細菌制造的抗生素,能殺死它自己嗎?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105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1年12月17日 11:00

【科學快訊】

  銅,是人類信賴的殺菌工具。把一些日常被人觸摸的表面換成銅的材質,有助於避免一部分細菌的傳播。不過,假如某些有害細菌不怕銅,人類要怎麼對付它們?科學家也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

  撰文 | 栗子

  編輯 | clefable

  銅是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它的其中一份工作,就是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毒殺入侵的微生物。

  就算不懂得這背後的道理,數千年前的古人也知道要用銅來消毒殺菌。比如,戰鬥過後的腓尼基人,把青銅劍上磨下的碎屑塗抹在傷口上,預防感染並加速愈合。我國古代的醫學典籍當中,也有用銅錢治療疾病的記載。

  但有一種「超級細菌」不光很難被銅殺掉,還能從容地利用銅,制造出一種抗生素。它叫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科學家們一直想戰勝這種能夠感染人體的致病菌,本著知己知彼的精神,他們這次先搞清了它制造抗生素的原理,並把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

  等等,抗生素不是用來殺菌的嗎,細菌制造抗生素是在幹什麼?

  不被銅殺死,反而支配了銅

amocity
amocity

  


  首先簡要解釋一下,銅為何能毒殺細菌。銅離子不穩定,很容易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在1價銅和2價銅之間變來變去。當1價銅變成2價銅,生成的羥基自由基(-OH)是一種活性氧,會給細胞裏的各種大分子帶來氧化損傷。這就是細菌們害怕銅的原因。

  也正因如此,所有微生物都演化出了銅處理機制,不論是運走還是隔離,最終的目的是讓細胞質裏不含遊離的銅。但即便有這層機制,如果所在環境中的銅濃度過高,大部分細菌依然難以生存。

  而本篇的主角銅綠假單胞菌,卻不那麼害怕銅。這種細菌又叫「綠膿杆菌」,因為感染傷口時會有綠膿流出而得名。綠膿杆菌很常見,在水裏在土裏,或是在人類的皮膚上都不難找到。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認為,綠膿杆菌有應對銅濃度升高的特殊技巧。因為,它們能合成一種名叫Fluopsin C的廣譜抗生素:此抗生素的生產過程,會用掉一部分銅。

  綠膿杆菌支配銅的方式,是用兩個相同的基團,把一個銅離子牢牢抓住,像螃蟹用鉗子夾住獵物那樣。而蟹鉗又可以叫「螯」,所以這種反應也稱為「螯合反應」,得到的產物就是抗生素Fluopsin C。當銅被鎖在抗生素分子中間,成為分子的一部分,便很難像遊離的銅離子那樣,對細菌造成傷害了。

  科學家們經過一系列實驗,確定了這種抗生素分子的合成途徑。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大概要數「鉗子」的制造過程:起初只是個平凡的氨基酸——半胱氨酸,依靠五種酶的努力,最終變成N-甲基硫代異羥肟酸基團。而兩個這樣的基團,就能夾住銅了。

  參與制造鉗子的五種酶中,有兩種裂解酶、兩種鐵依賴性酶,和一種甲基轉移酶。前人已有研究發現,綠膿杆菌體內的這幾種酶,都是由基因組中的同一個操縱子(PA3515–PA3519)編碼而來。並且,當環境中銅濃度升高,這個操縱子表達出的酶,會比平時的量大得多。

  上述關於操縱子的研究,用的是綠膿杆菌的PAO1菌株;而這次團隊也用同樣的菌株印證了,當那個操縱子裏的基因被修改後,科學家就檢測不到綠膿杆菌產生的抗生素Fluopsin C了。

amocity
amocity

  


  因此科學家相信,細菌們在遇到高濃度的銅時,自制鉗子夾住銅、調低銅濃度的操作,就是一種應激反應,保護細菌免受重金屬元素的毒害。

  雖說是為了保護自己,但細菌產出的抗生素真的不會殺死自己嗎?

  殺自己難,殺其他菌容易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已經有科學家提取出了Fluopsin C這種抗生素,並開始了解它的功效。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它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對多種多樣的細菌擁有殺傷力,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通吃,對酵母這樣的真菌也有效。

  有些強大的細菌,如鮑曼不動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部分菌株,已有多重耐藥性,能抵禦不少抗生素,卻會被Fluopsin C抗生素所抑制,甚至在抗生素濃度很低(每毫升幾微克)時仍受抑制。因此,不少科學家也在研究,利用這種抗生素治療多重耐藥菌造成的感染。

  可就是這樣一種廣泛殺菌的抗生素,在綠膿杆菌面前卻顯得弱小了許多。其中的PAO1菌株,能承受超過70微克/毫升的Fluopsin C抗生素。綠膿杆菌對這種藥物的抗性,比參加測試的其他細菌要強許多。

  在此之後,科學家又用一種人工合成藥物來測試細菌們的反應,這種藥叫吡硫翁銅,和Fluopsin C的結構有些相近。結果發現,綠膿杆菌的PAO1菌株,還是比測試中的其他菌種更頑強,40微克/毫升的濃度也不足以對它構成威脅。

  也就是說,綠膿杆菌自制的抗生素Fluopsin C,能輕易殺死許多別的細菌,而對自身和同伴傷害不大,這可能成為它們在自然界的一種競爭優勢。

amocity
amocity

  


  那在綠膿杆菌當中,是不是只有PAO1這一個菌株能產抗生素,其他菌株有同樣的技能嗎?假如你還記得,有五種酶參與了Fluopsin C抗生素的合成,而科學家發現編碼這些酶的基因,在99.6%的綠膿杆菌菌株中都存在。換種說法,在4955個綠膿杆菌菌株中,有4537個菌株可能都保留著制造Fluopsin C抗生素的能力。

  這種能力,既幫助細菌抵抗銅離子的攻擊,也幫助它們襲擊其他微生物。

  這細菌無敵了嗎?

  讀到這裏,你大概也感覺到,綠膿杆菌絕非等閑之輩。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用銅來阻擋微生物的入侵,所以當一種細菌擁有「不怕銅」的設定,它的毒力便不可小視。

  在人體當中,綠膿杆菌幾乎可以感染任何部位,比如血液、肺部、泌尿道等等,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對住院患者來說,感染風險比健康人更高,特別是有傷口,接著導管,或是使用呼吸機的病人。這種細菌又十分常見,只要有人接觸過被綠膿杆菌汙染的水或土壤等等,就有機會通過觸摸醫療器械或者其他表面來傳播細菌。

  而當一個人被綠膿杆菌感染,醫務工作者通常要把患者的樣本送去實驗室,測試看哪些抗生素對感染的菌株有效,再提供治療方案。不過,隨著綠膿杆菌耐藥性的增強,對感染者的治療也變得越來越難,面對一些多重耐藥菌株,治療選擇可能十分有限。

  所以,許多科學家也在探索其他的治療方法。比如,2011年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編輯了大腸杆菌的DNA,把它設計成「生物炸彈」:

  大腸杆菌能識別綠膿杆菌相互交流時釋放的特殊分子,一旦檢測到這種化學信號,便可激活兩個基因,一個負責生產對綠膿杆菌有害的一種綠膿菌素(pyocin S5),另一個負責讓大腸杆菌破裂,釋放綠膿菌素,襲擊綠膿杆菌。實驗證明,這種方法能殺滅99%的綠膿杆菌。

  不過,在我們用上類似的療法之前,勤洗手才是應對「超級細菌」的首要策略。

  原論文:

  參考鏈接: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