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跑不動!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120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1月20日 10:00

【科學快訊】

  獐子島的扇貝,又傳出幺蛾子了!

  湯加火山爆發後,傳聞說大量的扇貝在2天內從太平洋奔襲9700公里,跑到了獐子島,今年收成將大大增加,導致獐子島股票漲停。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扇貝作妖了,在過去的幾年裏,獐子島的扇貝不是「逃跑」,就是「暴斃」,不過「跑回」獐子島,還是第一次。

  但是,信了你就輸了!扇貝的速度每秒不到半米,每次只能遊五六米,「扇貝跑到獐子島」的離譜傳聞純屬胡說。

  扇貝扇貝,你從哪裏來

  我國常見的養殖扇貝品種有櫛(zhì)孔扇貝(Chlamys farreri)、華貴櫛孔扇貝(Chlamys nobilis)、海灣扇貝(Argopecten irradians)和蝦夷扇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前兩者為本土扇貝,後兩者則是從國外引進的養殖種。

  扇貝在我國的養殖曆史悠久,也是國家重要近海養殖支柱產業之一,收獲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我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便從國外引進扇貝外來種進行養殖。

amocity
amocity

  


  櫛孔扇貝屬(Chlamys)色彩、大小各異的殼 | Joanbanjo / Wikimedia Commons

  蝦夷扇貝,又稱帆立貝,原產於日本北部及俄羅斯遠東,屬於嚴格冷水種,因此僅養殖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包括山東、遼寧等地。而另一種從遠在大西洋的美國東海岸引進的海灣扇貝,類似於本土櫛孔扇貝,能耐受廣溫、廣鹽範圍,在我國的養殖範圍也比蝦夷扇貝廣得多,除去山東、河北等北方沿海外,廣東等南方地區也有養殖。這兩種扇貝已經遍布我國各地的海鮮市場。

  扇貝能逃跑、跑回來嗎?

  扇貝的一生經曆從漂無定所到紮根成形的變化。這一生還得從扇貝寶寶們說起,人們多通過人工育苗方式獲取扇貝苗。將優選的扇貝親本在繁殖水槽悉心照顧,待公母扇貝在水中分別釋放配子形成受精卵後,收集受精卵分池培養,通過投喂藻類給孵化的幼蟲,把它們養大。浮遊生活的扇貝寶寶們要開始定居時,投入塑料片等成為苗種的附著器,悉心照顧,使它們渡過最為脆弱的幼苗期。

  在3厘米左右時,扇貝寶寶就被人們轉移到近海海水中,以籠子吊在水中(籠吊式)或在殼上穿線固定在主繩上(耳吊式),甚至是直接播撒在海底(底播式)方式進行養殖,直至上市。扇貝為濾食性生物,主要靠濾食水中的浮遊動植物、有機碎屑等為食物源,因而野外養殖中無需投餌。

  耳吊式和籠吊式養殖 | M。
Dredge et al。
/ FRDC Project 2000 (2002)

  底播相比吊養較缺乏對養殖物種的直接管控,有種在漫無邊際草原放養群羊的感覺,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減產,收獲也不容易,優點是投入管護成本低。上世紀80年代,獐子島就是靠著底播法養殖發家的。

  相比而言,吊養模式容易了解扇貝的狀況,收獲也方便,但需要平日多加維護,以防吊籠附著藻類過密、汙泥堆積,造成水體流經不暢等不利影響。當然,也使扇貝失去了行動自由,無法「集體出逃」。

amocity
amocity

  


  日曆娘の推薦

  扇貝無法集體出逃,那之前獐子島扇貝集體暴斃的傳聞是真的嗎?扇貝為啥會暴斃?

  關注下方公眾號,向物種日曆回複<扇貝暴斃>,查看扇貝大規模死亡事件。

  實際上,扇貝的整個外形都很適合遊泳(當然是相對於別的貝而言):很扁,左右幾乎對稱,殼邊緣渾圓,兩片殼接合處十分靈活。只要快速開殼,從前方吸水,然後用緣膜遮住前方開口,再奮力閉上殼,把水從後方噴出去,就實現了遊泳——看起來像是在一口一口吃海水的吃豆人。

  這一招能很有效地躲開海星之類的捕食者,不過和真正的遊泳生物相比就輸了。扇貝遊泳的高度不過一米,速度不超過每秒半米,一次最多遊五六米就會精疲力盡地掉回海底,接下來多半要休息好幾個小時才能完全恢複。落地時還有可能落錯方向變成左殼著地,所幸它有一個翻正反射可以翻回來。(是的,貝類的兩殼是左右殼,而不是前後或者上下殼。)就這個遊泳能力,湯加火山爆發才2天,扇貝奔襲了9700公里湧入獐子島?可別胡說八道了!

  看著扇貝的眼睛(邊緣那些圓亮的小黑點),記住它沒有上下殼,是左右殼 | wiki commons

  外來的巨人與矮子

  蝦夷扇貝,對比我國本土的櫛孔扇貝,可謂一個是巨人一個則是矮子。蝦夷扇貝比櫛孔、華貴櫛孔扇貝更為碩大。大個體的殼直徑可達20多厘米長(研究表明,這個「巨人」扇貝至少15歲了)。著名獐子島的主要養殖品種便是蝦夷扇貝,市面上常見的蝦夷扇貝,年齡一般是兩歲左右,尺寸在10~15厘米之間。蝦夷扇貝的殼背上,一條條放射狀的「扇骨」是平滑的,櫛孔扇貝「扇骨」有刺狀突起。

  蝦夷扇貝 | あおもりくま,(Aomorikuma) / Wikimedia Commons

  海灣扇貝這一舶來品則屬於小個頭,成年的海灣扇貝僅有5~7厘米,即便對比我國的櫛孔扇貝(常規尺寸7~9厘米)依舊顯小。海灣扇貝具有生長速度快、上市所需時間短的特點,個別品種不到一年便可上市。海灣扇貝殼背的「扇骨」數量比櫛孔扇貝多,且貝殼呈偏圓形(櫛孔扇貝則偏三角形)。

  櫛孔和海灣扇貝的顏色變化多樣,而蝦夷扇貝顏值稍遜,多一面偏白一面偏褐。現今由於育種技術的發展,扇貝也培育出了一些迎合市場喜好的品種,比如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培育的「中科紅海灣扇貝」,汕頭大學培育的南澳金貝(華貴櫛孔扇貝)等顏色討喜、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的新品種。

amocity
amocity

  


  還有一種名叫硨磲(chē qú)的貝,它有著波浪般的外殼,殼內塞滿了彩色的肉,就像盛開的花朵。不過它們可是保護動物,我們只能觀賞。

  藍色個體的長硨磲 | Ahmed Abdul Rahman / wikimedia

  紅白月牙彎,怎樣吃扇貝

  扇貝的閉殼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扇貝肉,不僅可以生食、熟食,也是制作「海八珍」瑤柱的食材之一。扇貝內除了扇貝肉外,還有各種器官,其中最為吸引人的便是紅、白兩色的生殖腺。白色為雄性,紅色為雌性。部分雌雄同體的扇貝,其性腺顏色則是奇特的紅白混搭。在日本,技藝高超的刺身師傅,甚至能品嘗出雌、雄扇貝的不同味道。這兩色差別僅在繁殖期顯現,過了該時期,雌、雄的性腺均退化為無色透明狀,外觀變得相同。

  蝦夷扇貝的內髒,紅色為雌性,白色為雄性 | Joanbanjo / Wikimedia Commons

  同於海膽黃、蟹黃等,扇貝生殖腺在其春末或秋季繁殖期時最為美味。在歐洲大陸,美味的扇貝性腺甚至被作為珍饈出售。扇貝性腺並不需要過度烹飪,只需稍微熟制,品嘗起來略鹹,質地猶如動物肝臟般。由於扇貝白色的中間閉殼肌疊加外緣紅半月狀性腺的形態,宛如日月相疊,又有日月貝的美稱。順帶一提,日月貝也是另一種扇貝的俗稱:亞洲日月蛤(Amusium pleuronectes)。

  扇貝料理界中,扇貝粉絲可能最為人熟知。有些預包裝扇貝粉絲裏的扇貝,並非「原裝」——扇貝殼是事先洗幹淨、賣相好的空白殼,扇貝肉則是事先從扇貝身上取下,單獨冰凍的扇貝肉,再組合形成「生前」的樣子。

  除去預包裝的扇貝粉絲外,也有許多人購買單獨的扇貝肉,即可香煎,又可油炸,也可以卷上培根、蟹籽制成西式料理。你也能在市場上買新鮮的活扇貝,剔除不可食用的腮和內髒團後,剩下的便可大展身手,隨便你烹飪成西式的奶油或芝士烤扇貝,中式的清蒸或粉絲扇貝都可以。吃扇貝的時候,不要忘了跟大家炫耀一下這些扇貝是什麼物種,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的豆知識。

  至於獐子島的扇貝要死要活、跑來跑去,我們只能說——騙人可以,注意次數!不當韭菜,從我做起!

  日曆娘の推薦

  獐子島公司讓我們聽了很多扇貝跑路、扇貝跑回來的離譜傳聞。不過,扇貝的那些親戚們,也不滿足於安安穩穩宅在海底搓珍珠——許多雙殼貝類都會蹦!

  作者:海鮮知道,Revolucion

  本文來自物種日曆,歡迎轉發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