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01

朱元璋的不肖子孫,清朝滅亡後仍效忠溥儀,因為貧困竟盜掘十三陵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21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康熙元年(1662年),隨著永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明朝正式覆亡,但民間「反清復明」的運動卻並未因此消失,除部分依附於臺灣的鄭氏集團堅持抗清外,更多的人則是打著「朱三太子」(崇禎帝第三子)的旗號,不斷地發動對清朝的反抗活動,讓清廷頭疼不已。

雍正帝即位後,「反清復明」的情緒依然濃厚。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帝思慮再三,覺得與其讓真假難辨的「朱三太子」鬧下去,倒不如豢養一個聽話的明朝皇室後裔,讓他來承認清朝的合法性,豈不是就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雍正帝想到便做,最終選中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簡王)的後裔、時任宣化知府朱之璉,冊封他為承恩侯。

朱元璋的不肖子孫,清朝滅亡後仍效忠溥儀,因為貧困竟盜掘十三陵

雍正帝畫像

在清朝27等世爵(主要授予漢族和西南少數民族,不同於滿、蒙兩族的宗室爵位)中,承恩侯屬於一等侯爵,負責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然而,承恩侯不能穿戴明朝衣冠,不能使用明朝正朔、祭禮,且必須得到向有關部門的批准後,才能履行祭祀的職權。與此同時,承恩侯每年僅能得到俸銀610兩、俸米305石,待遇標準也遠不及元朝之前的亡國君後裔。

雖然承恩侯並無實權,所享受的待遇標準也不高,但它畢竟屬於世襲爵位,在身份上屬於旗籍(漢軍正白旗),每年還能領取俸銀、祿米,對於朱元璋碌碌無為的後裔們來講,還是充滿巨大的誘惑,因此,圍繞著爵位的繼承,朱之璉的子孫們還進行過數次爭奪。從雍正二年(1724年)朱之璉開始受封,到1929年朱煜勳被取消爵位,先後有12人擔任過延恩侯。

朱元璋的不肖子孫,清朝滅亡後仍效忠溥儀,因為貧困竟盜掘十三陵

朱之璉畫像

在將近200多年的時間裡,歷代承恩侯作為「吉祥物」,基本上還能得到清廷的禮遇,然而隨著滿清覆亡、民國建立,以廢帝溥儀為首的遜清小朝廷自顧尚且不暇,哪裡還有能力優待朱明後裔。在這種情況下,時任承恩侯朱煜勳雖然沒有被取消爵位,但已經難以拿到足夠的俸銀、祿米,生計日漸艱難,最終竟淪落到衣食無著的窘境。

1924年,廢帝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偶然間看到一份「宮門抄」(專用於公佈朝廷內外大事的檔案,即「邸報」),內容為「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掃明陵的使命,回來向皇上謝恩。」莊士敦大感驚奇,經詢問後方才得知,「延恩侯」乃是朱煜勳,在清朝滅亡後依然從遜清小朝廷領取微薄的俸銀,並履行祭掃明陵的職責。

莊士敦與溥儀

莊士敦對朱煜勳深感好奇,便慫恿溥儀下旨召見後者,並對其進行近距離觀察。溥儀見到朱煜勳後,只是勉慰客套一番,便打發他去見莊士敦,而經過一番攀談後,朱煜勳給莊士敦留下樸實敦厚、禮貌自尊的好印象。出於好感,莊士敦希望將來能親自拜訪他,但遭到朱煜勳的婉拒,原因是自己的居處破敗,不便接待洋國師,而這也是實情。

同年,溥儀被軍閥馮玉祥、鹿鍾麟等人趕出紫禁城,倉皇逃往天津避難,朱煜勳徹底失去經濟來源。但即使如此,當朱煜勳得知溥儀「蒙難」的訊息後,還是借錢坐車到天津去探望溥儀,並對他行三跪九拜大禮,申明效忠之意,莊士敦在目睹這略近荒誕的一幕後,不由得在日記中大發感慨。

amocity
amocity

  


朱元璋的不肖子孫,清朝滅亡後仍效忠溥儀,因為貧困竟盜掘十三陵

朱煜勳

amocity
amocity

  


五年後(1929年),生活難以為繼的朱煜勳,不得不向南京政府申請救濟,而內政部經過研究後,決定取消他的承恩侯爵位,而委以明陵保管委員的職務,月俸為大洋50元,並列入財政部預算。按照當時的購買能力,1元大洋可以買20斤米,以今日米價每斤3-5元計,50元大洋可購米1000斤,合人民幣3000-5000元,僅夠維持兩人基本生活所需。

怎奈朱煜勳有老婆孩子,全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全靠這點微薄的薪水支撐,實在是難以為繼。朱煜勳沒有一技之長,在愁苦無計之餘,竟然夥同他人盜掘十三陵某位皇妃的墳墓,並將所得珠寶分贓。但是,盜墓案很快便被查清,內政部甚是憤怒,由此撤銷朱煜勳的職務,時在1933年10月。

朱元璋的不肖子孫,清朝滅亡後仍效忠溥儀,因為貧困竟盜掘十三陵

朱煜勳的故居

此後,內政部下令,將明十三陵交由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管理,在陵區內設定專職的護陵警察,並抽掉陵戶擔任。從此,朱元璋的後裔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朱煜勳的下落最終也不為人知。回顧朱煜勳曲折坎坷、略顯荒誕的一生,難免會讓人生出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情緒。

參考文獻:《清史稿》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