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21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_⊙)

NO.1447-美國肌肉車

作者:克勒雞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雖然作為複雜工業品的汽車並不是在美國發明的,但新大陸上的交通和資源條件卻讓汽車技術在北美髮揚光大,不僅催生了歷史悠久的三大汽車巨頭,也讓美國至今保持著「車輪上的國家」的盛名。

在美國對外出口產品中

交通運輸類是僅次於機械裝置的第二大類

汽車則是其中的支柱(圖片來自:OEC)▼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而不同於歐洲、東亞的地理人文基礎和技術發展歷史,也讓美國的汽車文化與其他主要汽車消費群體產生了明顯的區別。出現於50年代,興盛於六七十年代的美式肌肉車,就是美國汽車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老GTA秒懂

amocity
amocity

  


(圖片來自Wikipedia@GPS 56)▼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技術不斷向前,肌肉車式的美國夢已經消逝,但在今日的美式汽車文化上,還依然能看到不少它留下的痕跡。

戰後美國汽車夢

二戰勝利之後的美國仍然沒有從戰爭的亢奮中平靜下來,戰爭創造的巨大需求為北美大陸提供了巨大的產業慣性,推動著各種工業品以大量、低價的形式問世。

以工業最重要的指標鋼鐵為例,戰後美國的鋼鐵產能增長率仍然保持在7%以上,到1953年已經突破了億噸大關,並在此後持續增長到70年代中期,長期是全世界鋼鐵的中心。

在2003年關閉之前,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伯利恆鋼鐵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商之一

(圖片來自Wikipedia@Jschnalzer)▼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充沛的工業原料供應為更復雜的工業品試驗提供了廉價的可能性,美國汽車工業的第二個黃金時代,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再加上當時國際油價穩定在低位,從消費者到汽車廠都在追求更大、更強的汽車。當年的美系車體長可達半幢房,動力也直奔200千瓦以上。

amocity
amocity

  


該時期標誌性的車型,長就完事兒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Chevrolet pre)▼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這其實也很符合當時美國人的生活需要。

美國至今都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除了紐約、芝加哥等北方大城市,和在西南部大灣區湧現的新興城市,絕大多數地區的城鄉結構都比較鬆散。一位南方的農民可以擁有以平方公里計的農場,需要驅車幾十公里去鎮上採購物資,還有一大家子營養充裕的家人,只有一臺夠大夠快的汽車才能讓滿足他們在荒野公路上馳騁的訴求。

從生產到消費,在這裡沒有汽車是不現實的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reamframer)▼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至於汽車內部的舒適性,或是過彎時的操控性,在美國平直的大公路上反而是次要的。

肌肉車(Muscle car),也終於在這種美式生活的號召下問世了。這是一種一般由後輪驅動,裝備大馬力V8發動機的強力汽車。它們簡化了車身裝飾和內飾,連電子系統都弱化了,就為了提供在直道上更快、更凌厲的加速。

1949年上市的第一輛肌肉車

裝備V8「火箭型」發動機

開啟了肌肉車的傳奇

(圖片來自Wikipedia@Zandome)▼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這種汽車在60年代的美國可謂百花齊放,雖然銷量並不佔優勢,卻有著最高的公眾知名度。這也許得益於那一代美國年輕人熱衷於用這種汽車進行直線加速比賽。擁有一臺肌肉車,也成為了當年美國中產階級的標誌之一。

消費者的熱捧,也促使眾多汽車廠商點開了不少針對肌肉車的科技。比如通用雪佛蘭就開發了一種小缸體V8發動機,維持排氣量的同時減小了體積和重量,為旗下肌肉車——第一代英帕拉帶去了更高的加速度,也幫助雪佛蘭在高效能汽車領域享有盛譽。

1958年上市的第一代雪佛蘭英帕拉

有那個時代明確的印記

(圖片來自Wikipedia@DougW)▼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然而肌肉車的繁榮並沒有持續太久,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很快就來了。長久以來,美國車廠在友好的油價環境中只考慮了汽車的動力特性,沒有設法做出燃油經濟性和能效更高的發動機。即使是美國的中產階級,此時也很難負擔高重量、高馬力、高耗油的肌肉車了,紛紛選購輕便小排量的日本車。

反正每天都是紅旗

政府規定的平價油是不可能有的

想加油?可以,買高價潤滑油就送

(圖片來自 Wikipedia@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由此,肌肉車文化所代表的戰後美國汽車夢,被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廢墟上的新生

然而肌肉車雖死,它在發展高峰期留下的技術卻不會消亡。石油危機雖然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卻也是一個促使美國工程師改良發動機能效的機遇。改良之後的肌肉車後裔,還是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重新問世,喚醒人類記憶深處對汽車更快、更強的追求。

偷油賊都成產業了

高能耗的車還怎麼混

(圖片來自Wikipedia@David Falconer/National Archives)▼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肌肉車留下的遺產確實在兩個方向上得到了繼承。

一個方向,是肌肉車強大的發動機技術被移植到了一些高效能跑車上,讓它們的核心變得更強健。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式跑車中大受好評的科爾維特,本是作為概念車問世的它,在第二代量產型裝上為肌肉車設計的V8發動機以後,獲得的市場好評很快如火箭般躥升。

1974年版科爾維特

從花架子變成了大佬

(圖片來自Wikipedia@AlfvanBeem)▼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考慮運動跑車市場面向的是有相當購買力的客戶,不在乎能源價格的起伏,因此科爾維特家族歷經數次石油危機和能源革命愈戰愈勇,至今仍然是北美和歐洲市場很受歡迎的高效能車。

大佬的後代還是大佬

(圖片來自Wikipedia@Don DeBold)▼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而另一個方向,在肌肉車定位的基礎上,改善燃油經濟性,讓普通的中產階級也能負擔速度與激情帶來的快樂。事實上在肌肉車的黃金年代,就已經有工程師意識到肌肉車的燃油消耗不可持續,高效能跑車的輕量化是早晚的事,並真的做出了一些改良車。

這類汽車就是所謂的「小馬車」(Pony car)。它保持了肌肉車的後驅動形式,略微降低了發動機效能和車重,也降低了造價和油耗。但在肌肉車大行其道的年代,美國人買肌肉車圖的就是個爽快,定位尷尬的小馬車並沒有受到重視,甚至還被迫沿用肌肉車的發動機來挽回市場。

在美國人看來

小馬車比起肌肉車還是差點意思

但此一時彼一時嘛

(圖片來自@Wikipedia Commons)▼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但當肌肉車消亡後,小馬車的價值就被凸顯了。一方面,它是在石油危機中唯一能倖存的高效能汽車;另一方面,隨著美國人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原先應用於肌肉車的含鉛高辛烷值汽油被停用了,而小馬車的原型發動機用的就是無鉛汽油,完美適應了社會風向的轉變。

最經典的美式小馬車之一,要數雪佛蘭旗下的科邁羅。

66年第一代科邁羅

已經有內味兒了

amocity
amocity

  


(圖片來自Wikipedia@Bull-Doser)▼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科邁羅出圈成名,自然是因為它在《變形金剛》系列大電影中的搶鏡表現。作為一眾變形金剛裡最招人疼的小夥子,以科邁羅為原型的大黃蜂有多火,科邁羅自己就有多火。加上經過多年最佳化改良,小馬車在內飾方面也擺脫了老大哥肌肉車粗糙笨重的風格,走出了科技運動的獨特路線,受到年輕駕駛員的追捧也不出意外。

配有變形金剛特別版外觀套件的科邁羅

是Bumblebee本bee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Sham Hardy)▼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而且此時大馬力發動機的能效也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在長直道高速駕駛中的油耗甚至低於家用車發動機。這讓越來越多人能負擔得起開小馬車的樂趣,重溫當年肌肉車轟鳴的黃金年代。

讓傳奇照進現實

不過對於中國市場來說,小馬車的適用性卻受到了不少限制。

國內的汽車文化主要是服務於家庭使用,小馬車犧牲掉的舒適度就很難過家庭女主人和長輩這一關;而國內城市短距離高擁堵的用車環境,也讓小馬車為賽道和高速路設計的效能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國內眾所周知的油價問題,高效能車用於家庭代步確實還是太奢侈了。

所以即使小馬車已經和當年的肌肉車不可同日而語,在國內市場卻仍然只是小眾的大玩具。目前來看,最具有國人消費空間的還是空間更大、駕駛體驗更穩健的SUV。

但即使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SUV,也不妨礙駕駛員有一顆與小馬車一起狂奔的心。如果有一款車,能在SUV的基礎上融入硬派高效能車的視覺效果和動力表現,那該有多好呀!

別說,作為前面介紹過的英帕拉、科爾維特、科邁羅母公司的通用雪佛蘭,今年還真在中國市場推出了這麼一款極富運動感的大7座旗艦SUV——雪佛蘭開拓者(Chevrolet Blazer)。

滑動檢視更多角度▼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其實以高效能車聞名的雪佛蘭,本身就是SUV市場的探路先鋒,早在1935年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SUV Suburban Carryall。而如今開拓者的名字,也是在致敬他們在1969年推出的老開拓者(K5 Blazer),那是一款四驅、大空間的硬派SUV,在當年也是橫掃北美市場的細分龍頭。

如今新款開拓者最大的看點,就是它與第六代科邁羅同源的內飾:

首先它的中控臺偏向駕駛員,這意味著駕駛員一側可以更輕鬆地對電子系統進行操作。這是很多高效能車現在的進化方向,因為更順手的操作意味著更短的分心時間,不管是對駕駛體驗還是安全性都是一種提高。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其次,雪佛蘭開拓者的儀表盤以家族式的雙炮筒樣式呈現,超大液晶顯示屏配以鎢銀鍍鉻飾條,不僅有高階感,而且有運動風格。這正是承襲自第六代科邁羅的設計靈感,目的是提高駕駛員對儀表資料讀取的便利性,強化行車安全。

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要素,是旋控一體式的空調出風口。這是此前只有在科邁羅上才能見到的經典元素,手指旋轉外圈可以調節溫度,旋轉內圈可以調節風量,操作手感別具一格,很有機械感。當然,對於老司機來說,這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動力澎湃的渦輪。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你很難想象這樣一輛在駕駛員視角動感十足的汽車,其實是家庭用的大7座旗艦。但這或許正體現了雪佛蘭對車主的小小體貼:家人儘可以享受空間靈活寬敞、座椅不輸駕駛位的7座大空間,而駕駛員卻可以坐在自己的「寶座」上,暢享與轎跑親密接觸的駕駛樂趣。

就連開拓者的外觀,也在向科邁羅靠攏。比如開拓者的車頭就造型寬闊,力量感十足,引擎蓋上的肌肉線條向內收縮,帶來的視覺衝擊力就讓人印象很深刻。它側面腰線設計也很有運動感,不僅讓車身側面緊繃有張力,而且在尾部上揚,給人以氣流快速湧過的既視感。

事實上這也正是它的空氣動力學巧思,因為上揚的腰線配合的是D柱的「迴旋鏢」造型,不僅看上去硬朗凌厲,事實上也有高效容納氣流的作用。

大7座SUV自帶擾流功能,這該是多麼奇妙的畫面,但在開拓者身上卻完美地成真了。

這一切要素,最終組成了一輛充滿運動力量感,同時又不失舒適性和家庭氛圍的SUV。它在為上汽通用雪佛蘭帶來了一款旗艦SUV的同時,也給了消費者一個兼得魚和熊掌的機會。

美國肌肉車消亡後,留下了什麼遺產?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Wikipedia Commons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