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你的血型與性格、智商、社會地位,真的有關系麼?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0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5月02日 10:20

【科學快訊】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2204-血型決定性格?

  作者:子昱

  校稿:朝乾 / 編輯:撲棱蛾

  在電視劇《亮劍》中,主人公李雲龍與楚雲飛「相愛相殺」,最終在淮海戰役狹路相逢、一決生死,結果兩人都身負重傷。

  在搶救時,醫護人員急需為O型血的李雲龍輸血,結果門外的戰士們都不是O型血,最終還是護士田雨獻血救了李雲龍一命。

  李跟田的事,後來大家都知道了

amocity
amocity

  


  還記得他在秀芹墳前是怎麼說的嗎?

  「要是說今後我不找女人,你肯定不信」▼

  在整個過程中,A型血的段鵬一心只想救李雲龍,卻也險些釀下大錯。坊間傳聞,A型血的人性格固執、記仇、易激動。乍一看,這些都對得上劇中段鵬的特點。

  劇中,段鵬(右)是武力值很高的角色

  搞不好是A型血引爆了他的小宇宙?▼

  雖然《亮劍》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現實生活中關於血型與性格的研究早已有之,古希臘時代的醫學家、哲學家們就在思考人類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古老的體液學說

  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反對當時流行的「神賜疾病」理論,為了探索疾病的本質,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體液學說」。

  該學說認為人體內存在黃膽汁、黑膽汁、血液、黏液四種液體。它們在體內自然形成,又不斷消耗,保持著動態平衡,對健康和疾病起很大的作用。

amocity
amocity

  


  希波克拉底的曆史地位,不用再多介紹

  許多醫學人,都熟記以他為名的那份誓言

  (圖:Flickr @Michaela Pereckas)▼

  此後,古羅馬醫學家蓋倫繼承並發揚了體液學說,在希波克拉底的基礎上,蓋倫進一步通過「氣質學說」構建了性格形成的原因。

  氣質學說認為,人體內四種體液比例的不同,導致了人與人之間性格、氣質的不同:膽汁質以黃膽汁為主,性格暴躁、迅猛;抑鬱質以黑膽汁為主,性情脆弱、憂鬱;多血質以血液為主,性格活躍、靈敏;黏液質以黏液為主,性格沉著、遲緩。一個人的生理狀況以某一種體液為主導,那麼就對應特定的氣質,性格。

  在嗎?看看你是哪種液▼

  體液學說主導歐洲醫學發展兩千餘年,並成為中世紀時放血療法的理論基礎。隨著19世紀生物醫學的大發展,人們也逐漸摒棄了這一論點。但隨著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的興起,氣質學說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根據這套理論,衍生出了一些「科學認知」

  不同的病狀,有不同的放血部位(圖:wiki)▼

  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兩個,即興奮和抑制,兩種基本神經過程的各種表現構成了高級神經活動的不同類型:

  ①強、平衡而不靈活的個體,其神經反射很容易建立並達到平衡,但卻穩定難以改造,這是黏液質的生理基礎;

  ②強而不平衡的類型構成了膽汁質的基礎,這種類型的個體神經活動興奮強於抑制;

  ③弱型的個體難以建立條件反射,這種類型的個體神經細胞很弱,所以正常強度的刺激也會引起他們的保護性抑制,這是抑鬱質的基礎;

  ④強、平衡而靈活的類型是最完美的,神經系統可以很快適應環境改變並做出相應調整,這是多血質的生理基礎。

  說到巴甫洛夫(右二),就繞不開他的狗

  這狗和薛定諤的「貓」,都是科學界的名寵物

  (圖:壹圖網)▼

  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推動了醫學的發展,並為疾病的精神療法提供了理論依據。然而,巴甫洛夫的理論畢竟誕生於近100年前,許多方面仍然有待完善。

  與此同時,學界也在探索其他影響性格的因素,血型便是其中之一。

  血型性格學說

  在中世紀,人們就開始嘗試使用其它個體的血液輸注給失血過多的個體。接受過輸血的個體中,有的幸運地活了下來,但大部分都在輸血後數小時內出現急劇的發熱、疼痛、血尿等症狀,隨後迅速死去。過高的死亡率讓人們不得不禁止輸血治療。

  許多醫學常識,其實是近代才發現並普及的

  在科學不甚昌明的中世紀,還會給人輸羊血

  (圖:Wellcome Library)▼

  1900年,奧地利醫學家蘭德斯坦納通過對幾十例人血樣本研究後發現,有的血液樣本互相融合後紅細胞會發生凝集,而另外一些卻安然無事。

  顯微鏡下的紅細胞凝集,透著點詭異

  (圖:shutterstock)▼

  據此,蘭德斯坦納認為血液可能存在不同的分組,並根據觀察將血液分為A、B、O三種類型,2年後蘭德斯坦納的學生擴大研究樣本,發現了第四種血型AB型。此後一百多年,A、B、O、AB成為最主要的血型分類方式。

  後來,為了紀念這位發現血型的科學先驅

  人們把他的生日(6.14)定為世界獻血日

  (圖:geschichte.univie.ac.at)▼

  血型分類極大地提高了輸血治療的成功率,在後來的實踐中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蘭德斯坦納也因此在193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這個發現很快被應用到之後的二戰中

  得益於血型分類,許多士兵保住了性命

  (圖:wiki)▼

  自從發現血型後,各國的科學家們對血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927年,日本學者古川竹二發表論文《基於血型的氣質研究》,認為人類血型與性格相關,並首次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相同的氣質」的論斷。

  雖然他的研究樣本只有不到30個人,在統計學上的可靠性並不高,但依然引起日本社會的高度關注以及興趣。尤其是日本軍部,大量資助他的研究,希望找出最好的血型組合,用以糾集法西斯軍隊。

  日本軍部除了大量資助生物、細菌研究外

  還進行了許多慘絕人寰的活體實驗

  殘忍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由於彼時日本對中國侵略加劇,日軍希望找到一個合適的血型組合,以減少中國民眾的反抗。

  1932年,古川竹二再度發表論文,通過對各族群間血型差異的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台灣參與反抗運動的以O型血居多,他們具有較強的反抗性。古川竹二因此建議日本政府,讓日本人與中國人通婚,以減少反抗性。

  古川的反智言論之所以能大行其道

  跟當時日本全民的戰爭狂熱脫不了幹系

  (圖:wiki)▼

  日本投降後,由於古川竹二的研究是為軍國主義服務,而且缺乏科學性,不再受到人們的關注。

  但在1964年,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發表題為《血液群體與性格性狀》的論文,他通過對568名意大利人的研究發現了一些血型與性格存在相關性的蛛絲馬跡。

  這一研究再次激發了世人對於血型與性格關系的研究。此後30年,不同學者針對血型與性格、血型與智力,乃至血型與社會地位等課題展開了大量研究,遺憾的是研究結果並沒能取得一致性。

  冷戰期間,憑腦洞而開展的研究還有很多

  NASA和斯坦福,就想過如何在太空種地

  (官方設想圖,圖:壹圖網)▼

  是玄學還是真理

  雖然目前學界就血型與性格是否存在關聯並未達成共識,且普遍認為性格受到先天遺傳、生長環境、所接受教育等多種因素影響,但依然阻擋不了「血型迷信」在部分國家的巨大影響。

  在日本,血型影響了生老病死等各個方面。許多日本人會把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歸因於血型,他們會將血型要求納入擇偶、交友等要求中。此外,有些日本公司也會根據血型招聘員工。

  在日本階層流動性不高,上升渠道窄的趨勢下

  人們轉而向血型迷信、星座命理尋求慰藉

amocity
amocity

  


  想為自身命運找到一絲對應的合理性▼

  據日本最大的經銷公司東販集團統計,2008年十大暢銷書當中,有一半都是在講血型如何決定性格、命運。而且每新出版一本關於血型的書籍,都會迅速賣出超過500萬本。

  就連日本人深以為傲的遊戲、動漫等也免不了血型的影子。日本的動漫遊戲,如拳皇、合金裝備等也會專門介紹角色血型。

  《血型君》,一部以血型為主角的動漫▼

  即便是日本政界,政客們也信奉血型的重要性。前首相麻生太郎在自己的官網公開他是A型血(認真嚴謹、高素質),而他的對手小澤一郎則是B型(花言巧語,令人生厭)。

  與此相對的是,關於血型與性格的研究結果前後矛盾,「血型性格論」在大多數地區也並未流傳開來。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血型並不關心,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血型,除非是有特定的需要。

  找一些是個人就有的性格品質湊一塊

  歸類到血型下,誰看了都感覺是在說自己

  說到底,這種技術含量和星座命理是一回事▼

  目前可以明確的是,血型源於先天遺傳,如果血型可以完全決定性格的話,一對同卵雙胞胎的血型一致,那麼他們的性格也將相同。然而事實上,性格迥異的同卵雙胞胎比比皆是。

  日常生活中也不難發現,相同血型的幾個陌生人,其性格可能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此外,自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後,人們又陸陸續續發現了其它多種血型系統,這都是血型性格學說從未考量過的。顯然,血型並不是決定性格的主要因素。

  在蘭氏之後,新的血型系統不斷被發現

  目前,有30種血型系統受國際輸血協會承認

  (圖:shutterstock)▼

  據目前研究發現,人的性格只有30%~40%與遺傳有關,而60%~70%是與後天學習、環境影響有關。也就是說,後天因素更多地決定了人的性格。

  人的性格養成,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

  只強調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是不嚴謹的

  (圖:圖蟲創意)▼

  血型性格論在部分國家大行其道,其一是由於每個被測試者會將自己的某個特質強行對應;其二是由於文化大背景下個人的心理暗示作用,認為自己的行為就應該按照所謂的標准。

  鑒於此前少量研究確實發現了血型與性格等有著一定關聯,本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血型探索人類性格的秘密仍然是有些科學家的研究課題。

  我們的血液中,到底還流淌著多少秘密?

  (血細胞,圖:壹圖網)▼

  兩千多年前,《晏子春秋》中記錄了南橘北枳的故事,寓意後天環境對於人品性的影響。古人尚且知道後天環境對人生的巨大影響,今人就更不應該迷戀特定時代的產物——血型性格學說。

  在還未完全得到科學證實前,就權當它是茶餘飯後的時光消磨吧。

  最後:

  參考文獻:

  <1> 張仁偉, 孔克勤。
血型與性格關系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心理科學。
2002。
(06): 742-743+739。

  <2> 姚愈忠, 黃鐸香, 李來發, 史貽逵。
正確評價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的學說。
醫學與哲學。
1982。
(02): 3-6。

  <3> 張仁偉。
血型與人格關系的研究。
2003。
(01)。

  <4> https://baike.baidu.com/

  <5> <美>Esmond R。
Long。
病理學史。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封面:shutterstock

  END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