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探索

“詩路”柯橋文化符號串起柯橋詩意風光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1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天目新聞

“詩路”柯橋文化符號串起柯橋詩意風光

“詩路”柯橋文化符號串起柯橋詩意風光

浙東唐詩之路柯橋沿線有會稽山、若耶溪、日鑄嶺、雲門寺、蘭亭等歷史古蹟,貫穿了平水、蘭亭、柯巖、湖塘等鎮街。近年來,柯橋依託水上、陸上兩條詩路,重點經營具有濃厚柯橋地方風情的人文節點與自然景觀,以彰顯特色。

依託水上詩路,打造運河沿線3A級景區建設精品村,湧現出了柯巖街道新未莊村、海山村、葉家堰村、湖塘街道鑑湖村等明星村;陸上之路方面,強化了對雲門寺等重要詩路節點的資源保護,推進南部山區全域旅遊建立,打造一批以山水風光為主的特色詩路文旅節點。

水上唐詩之路

做足「水」文章

浙東運河柯橋區段全長約17.5公里,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浙東運河紹興段的精華地段。它呈東西走向,始於錢清鎮顧家蕩村,終於柯橋街道以東的中亞橋,涉及錢清、湖塘、柯巖、華舍、柯橋等5個鎮(街),共穿越大小河道20餘條,連通了鑑湖、大阪湖、瓜渚湖等湖泊,沿途各類文物史蹟達百餘處。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何使這條千年運河重新煥發生機,讓千年文脈「流動」起來,柯橋區做足了「水」文章。

去年,柯橋水上旅遊巴士公司針對遊客推出水上環城遊線,從柯巖風景區鏡湖碼頭出發,一路上,古運河的悠悠歷史,瓜渚湖的清新明媚,大小阪湖的意氣風發,柯橋古鎮和中國輕紡城古今交匯,江南水鄉的婉約和時尚在這裡相遇。

運河之美,因水而生;運河文脈,依水綿延。古纖道、太平橋、融光橋……都是浙東運河柯橋段最為珍貴的閃光點和最具文化價值的地方。

橫跨在浙東古運河上的太平橋,建於明朝萬曆四十八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曆史了。橋上行人,橋下行船背纖,水陸兩用,堪稱古代立交橋。古纖道是大運河首批世界文化遺產點,它用條石錯縫平砌或壘砌,蜿蜒曲折,蔚為壯觀,是中國運河史上的孤例,運河活著的文化孤本。

記者瞭解到,我區一直重視對浙東運河柯橋區段的保護工作,除了投入100餘萬元挖掘、保護大運河沿線138處文化遺存,還啟用了運河遺產監測系統,開展大運河環保衛士專項行動,建立了長效的管護機制。近年來,還完成了稽山橋段古纖道護岸修復工作;每年對古纖道坍塌基礎、破損和晃動路面石板進行常規修復;建成浙東運河古纖道遺產展示館,展示其文物價值和歷史意義。

「一居一圖一故事」

深挖沿線鄉村資源

amocity
amocity

  


在唐朝,無數文人墨客紛紛湧向浙東。他們賞遊懷古、吟詩作賦、佳作如雲,最終匯成一條天下盛名的旅遊路線——「浙東唐詩之路」。而 「浙東唐詩之路」上最受文人墨客們歡迎的就是鑑湖了,他們泛舟湖上,留下詩作成百上千。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賀知章、元稹等人,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位於浙東唐詩之路和京杭大運河文化的重要交匯點上的葉家堰村,毋庸置疑,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特別是歷代詩人墨客們在這條詩情畫意的山水人文走廊上踏歌而行,流連忘返,吟詠不絕,給葉家堰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近年來,葉家堰在建立3A級景區化示範村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鑑湖文化資源和黃酒文化底蘊,發展好村莊特色旅遊經濟。

「汲取門前江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釀紹興黃酒要取鑑湖水,作為鑑湖第一曲,葉家堰精心打造了「酒源廣場」,向遊客們娓娓道來葉家堰「黃酒之源」的故事。接下來,還將規劃建設全市首家黃酒觀光工廠,希望可以透過互動式的體驗,增強遊客對黃酒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隨著鑑湖漁歌帶二期專案的持續推進,葉家堰計劃將之前收儲的農民住房進行整體規劃打造,形成景區的民宿區域,留住遊客的匆匆腳步。此外還將打造枕河村落、風情水街,初步計劃將位於碼頭旁邊的湖心島改造為「鑑湖書房」,深挖歷史賦予的詩歌文化、運河文化,重塑鑑湖古韻,鋪設一條秀麗風光和高文化底蘊的研學旅遊線路。

圍繞唐詩之路,我區深挖沿線鄉村資源,形成「一居一圖一故事」,並透過遊線設計,將沿線鎮街、村居串珠成鏈,串起全域旅遊,做精「稽山鑑水唐詩路」特色遊線。

amocity
amocity

  


雲門寺

詩路節點的寶貴資源

雲門寺是位於平水鎮平江村秦望山麓腳下的一座千年古剎,在歷史上,它曾是佛教聖地、書法聖地、旅遊勝地,曾盛極一時。文人騷客吟詠其的詩篇「洋洋大觀」,亦被譽為浙東唐詩之路上的第一「名人客棧」。

「越山千萬雲門絕」,唐代詩僧皎然當年遊遍越中山水後,在詩中如此高度評價雲門寺風光。「十峰遊罷古招提,路入雲門峻似梯。秀氣漸分秦望嶺,寒聲猶入若耶溪。」這是萬曆《紹興府志》中記載的唐朝詩人秦系的詩句,描述的就是雲門寺層層疊疊的秀色。

在紹興,除了蘭亭以外,書法史上,雲門寺的地位也不可不提。原來,雲門寺前身為王獻之故居,是他隱居練字之所。王羲之《蘭亭帖》真跡也曾長期儲存在此。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曾在這裡出家為僧,創出書法「永字八法」。如今,在雲門寺內,還存有王獻之洗硯池。

amocity
amocity

  


雲門寺,就像一個沉睡的博物館,許多豐富的文化資源亟待挖掘保護與開發利用。去年5月26日,為弘揚雲門文化,傳承先賢文脈,10位紹興書法家在雲門寺內成立了雲門書院,書院定期開展活動,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切磋的平臺。書院院長表示,雲門是浙東唐詩之路的核心地也是必經之路,歷史上有許多帝王、詩人、作家、商人、高僧夜宿雲門。留下寶貴的詩篇,雲門書院希望讓「雲門雅集」等發生在雲門寺的風雅韻事,有機會重現塵寰,也讓更多遊客聆聽先賢故事,傳承雲門文化。

(原標題《「詩路」柯橋文化符號串起柯橋詩意風光》)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