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推薦

江蘇常州4.2級地震,當地人:第一次經歷,為何地震似乎頻繁了?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18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訊息,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22日21時46分在江蘇常州市天寧區(北緯31.75度,東經120.00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從微博網友反饋的情況來看,不少人都表示震感明顯,有桌椅搖晃、震動等現象,很多人都反映是人生第一次經歷地震,因為常州、蘇州等地區並非地震多發區,這次地震確實罕見。

今年已經發生了很多這樣的地震,很多時候正當人們睡覺或者工作的時候地震就來了,大多數地震因為人們沒有感覺而常被忽略,少數地震因為有震感,人們也會迅速跑下高樓,在廣場等處等待,如果沒有後續的餘震,房屋也沒有損壞,大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基本上也不會引起什麼波瀾,人們似乎對這類地震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趣。為何如今地震的頻率這麼高呢?

其實早在若干年前,在印尼海嘯、日本宮城縣等強烈的地震之後,總有人說地球進入了一輪快速的地質活動期,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很常見。但實際上,大地震在全球各地都不是很多,但是每一次大地震都會造成很大的破壞,無論是08年的印尼海嘯,還是2011年日本宮城縣的海嘯地震,都造成了數萬人的死亡加上數萬人的失蹤,大量的房屋被毀損,甚至船隻也被衝上了岸。

儘管如今地震的報道越來越多,但是仍不能說地球是進入了快速的活動期,這樣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地震其實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地球核心處有很多岩漿以及熔融的金屬,它們很粘滯,也有很強的衝擊力。這些熔融的物質也像大氣一樣,有熱脹冷縮的對流運動,因此岩漿等都會對地殼有強烈的衝擊,這些衝擊重塑著地殼,會造成地震、火山爆發等地質事件。

地球每年地震的次數至少也是百萬的數量級別,絕大多數的地震都不可感,少數地震可以引起地面人們的感覺,但是影響也不大,極少數強烈的地震會造成地面建築嚴重的晃盪,會造成一定的傷亡。僅僅是日本,每年可以透過儀器檢測出來的地震次數就非常多,不過日本的建築形式等,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什麼災難,頂多是很少的人因為地震造成的搖晃,而被高處掉落的物體砸到。

amocity
amocity

  


可以這樣說,並不是地震增多了,而是人類的監測技術提高了。我國在汶川地震之後,就提升了地震的監測和預警系統。現如今地震還是沒辦法預測,那隻能透過現有的手段,在地質斷裂帶設定更多的地震監測儀器,儀器能更快地蒐集資訊,在地震中央地帶預警時間可能很短,但是在周邊的地帶會有較長時間,允許人們選擇合適的方式避險。

這樣的監測手段,可以讓我們知道更多的人體無感但是已經實際發生的地震,儀器的靈敏程度遠遠超出人體。而且還可以透過手機、電視等媒體進行預警,讓更多的人做好準備。現在的預警用處很大,日本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推行了,比如在看電視的時候突然就跳出了提示資訊,哪裡地震了,地震的等級是多少等資訊。我國在汶川等地震之後也加強了這方面的預警報道。

amocity
amocity

  


一些不常發生地震的地區地震,也還是不能說明地球進入了地質活動頻繁的時期。地下的地殼本身就不可見,現如今的探測手段也不能保證完全探明,而一些不是很明顯的地質斷裂帶的活動也需要時間積累能量,然後才能爆發。比如陝西的關中平原地帶,在唐朝的時候甚至有大地震,在古代封建王朝時期也多次有有感地震,然而近現代卻很少了。

現如今,用歷史記錄來預測地震也是一種方式,比如統計大地震發生的地點,以及間隔多少年才會發作一次,這類有助於預測地質斷裂帶大致上多少時間會有地震。從長遠的時期來看,像日本全境,我國的四川等地,因為處於地質斷裂帶密佈的地區,地震是免不了的,只不過絕大多是的地震都不可感,大多數地震造成的破壞也很有限。

技術手段雖然還不能預測地震,但是也提升了人類面對災難的能力,地震預警技術可以讓地震中心之外的人們更好地做好自我防護,因為大地震對現代城市的破壞很大,所以各國都增強了對地震的預警。增加地震的預警資訊也有助於人們瞭解地震這種地質活動,也能提升人們在地震中的防災意識。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