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如何殺死「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520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5月19日 09:00

【科學快訊】

  有些東西沒有毒,但有殺傷力。

  撰文 | 栗子

  審校 | 二七

  水熊蟲,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堅不可摧的動物。

  在沒有食物沒有水的惡劣環境下,它把自己變成一個球,停止新陳代謝,就有機會繼續存活長達30年。利用這種方法,水熊蟲還能忍受接近絕對零度(-273℃)的低溫,也擅長忍受缺氧,可在真空環境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即使被照射了相當於人類致死量1000倍的輻射,水熊蟲也並無大礙。也有科學家把低溫冷凍的水熊蟲裝進子彈,以超過每秒800米的速度射向目標,強烈的撞擊依然沒能殺死水熊蟲。甚至有不少人懷疑,就算巨大的隕石砸下來,導致地球生命大規模滅絕,水熊蟲都可能幸存。

  那麼,水熊蟲真的沒有致命的弱點嗎?幫它們發現弱點,早已成為許多不信邪的科學家研究的方向。最近,兩位來自波蘭的研究者替水熊蟲找到了一班「死亡列車」。

  蝸牛怎麼成了快車

amocity
amocity

  


  水熊蟲,正式的名字叫緩步動物(tardigrade),這不是一個物種,而是包含上千個物種的緩步動物門。

  聚集在這個門下的,基本都是微型生物,體長大多在0.3~0.5毫米之間,超過1毫米就算巨大了。它們有8只腳,每只腳又有4~8根腳趾,運動能力出色,有時一秒能走兩個體長的距離。但是礙於身型太過細小,時速通常只能以厘米計,才無奈被冠上「緩步動物」的稱號。

  這些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的小動物,單憑自己的力量,應該很難去到遙遠的地方。可事實是,地球上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水熊蟲的蹤跡,不論是6000多米的高山,還是4000多米的深海。那麼,它們也需借助一些比腿更高效的交通工具,把自己傳送到世界各地,才能擁有今天的雄偉版圖吧?

  從前科學家就知道,許多小動物如一些線蟲或蟎類,可以附著在更大的動物身上,完成長途旅行——這種現象叫做攜播(phoresy),取希臘語的「攜帶」(phorein)之意。而這一次,波茲南密茨凱維奇大學的研究者們想要證實,緩步動物(即水熊蟲)也有類似的行為。

  團隊用來做實驗的水熊蟲,來自一個名叫Milnesium inceptum的物種。為它准備的交通工具,則是森林蔥蝸牛(Cepaea nemoralis)。科學家說,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這兩個物種在自然界的棲息地有重合,它們喜愛的大氣條件也十分接近:在濕度高的地方,蝸牛的表面也比較潮濕,這樣的環境利於水熊蟲保持活躍。當然還有一點,就是蝸牛的體型比水熊蟲大,有搭載這類乘客的空間。如此一來,便有理由期待水熊蟲能坐上蝸牛這班列車。

  研究人員准備了三種盒子:A盒裏放了水熊蟲;B盒裏放了水熊蟲和蝸牛;C盒裏除了水熊蟲和蝸牛,還額外加入了一些從水泥牆上收集來的苔蘚。畢竟,苔蘚是水熊蟲日常偏愛的住所之一。

  科學家把這三種盒子各准備了30個,每個盒子裏裝著10只水熊蟲。那麼,一共有900只水熊蟲要參與這項實驗,而它們的初始位置都是在一個矽膠方塊的範圍之內。研究者將90個盒子放進飼養室裏,等待了三天。

  72小時過後,他們需要觀察有多少只水熊蟲移動了位置,有多少只還留在原地。結果發現,在不含蝸牛的A盒當中,水熊蟲都沒有離開矽膠方塊;而在含有蝸牛的B盒與C盒當中,一部分水熊蟲離開了矽膠方塊。

amocity
amocity

  


  於是,科學家便相信,水熊蟲的長距離移動,需要依靠蝸牛的幫助。雖然,蝸牛的運動以慢著稱,但對小小的緩步動物來說,依附在蝸牛身上,就算是搭乘高速列車了。

  除此之外,研究者還注意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那些移出方格的水熊蟲,有不少已經去世了。對此,科學家提出的第一個推測是,活著的水熊蟲可以用腳把自己牢牢固定在表面,這樣蝸牛就很難把它運走走,而死去的水熊蟲更容易與表面分離開來,也是給蝸牛運輸創造了機會。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車上有某種東西,能要乘客的命。

  殺死水熊蟲的秘密

amocity
amocity

  


  科學家懷疑,蝸牛身上的粘液對一些水熊蟲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於是,他們用蝸牛的粘液,考驗了一些水熊蟲。假如你還記得文章開頭曾經提到,水熊蟲在缺乏水分的惡劣環境下,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球,停止新陳代謝,科學家考驗的正是這種狀態的水熊蟲。

  具體來說,是科學家讓蝸牛爬過水熊蟲生活的環境,留下自己的粘液;再把蝸牛請離,等到24小時後,對「假死」的水熊蟲們做水化處理,看它們會不會「複活」。結果發現,碰到蝸牛粘液的那些球,只有34%活了過來,其他都去世了。相比之下,沒淋過蝸牛粘液的對照組,有98%的水熊蟲都在水化處理後成功複蘇。

  接觸過蝸牛粘液的水熊蟲,死亡率比較高。而蝸牛粘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水。科學家懷疑,原因是粘液幹得太快:當蝸牛路過「假死」的水熊蟲,是在給它補水,但如果粘液迅速變幹,就會令水熊蟲來不及對補水過程與再度脫水做出有效的反應。此時,水熊蟲難以用正確的姿勢再次成球,死亡率高也就可以解釋了。

  不過,研究只證實這種方法能殺掉「假死」的水熊蟲,且不是百發百中。即便蝸牛粘液也能殺死部分活躍的水熊蟲,只要有一只幸運兒存活下來,它就有機會乘著蝸牛列車,把自己送到下一個地方,為水熊蟲大家族拓展新的版圖。

  反應慢的話,可能有生命危險哦。

  封面來源:NPS/Diane Nelson

  原論文:

  參考鏈接: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