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火星存在數百萬年的湖泊,其實只是小水坑?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11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1年11月11日 11:43

環球科學

  撰文 | 李·比林斯(Lee Billings) 

  翻譯 | 劉彬 ;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所有發現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當屬它的著陸點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內曾長期存在的一片巨大湖泊。然而,目前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個「湖泊」可能只是一些體積更小、短暫存在的小水坑。

  「好奇」號於2012年登陸火星,展開了對蓋爾隕石坑的探索。僅僅數月之後,在距隕石坑中心5.5千米的夏普山(Mount Sharp)腳下,火星探測器發現了泥岩地層——泥岩一般形成於靜水環境下的緩慢沉積。另外,探測器還發現了波痕構造,這來源於古老的河流。在「好奇」號繼續向上攀登後,還檢測到了零星的水蝕礦物。這些證據都指向一個看似無可爭議的結論:大約37億年前,蓋爾曾有一個大型湖泊,它也許存在了數百萬年之久,在此期間它可能成為了微生物的聚居地。流水將沉積物帶入湖中,夏普山由此緩慢沉積形成。

  然而,香港大學行星科學家劉嘉誠(Jiacheng Liu)、喬·米哈爾斯基(Joe Michalski)和周梅福(Mei-Fu Zhou,音譯)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卻認為,夏普山是風成沉積經降水風化形成的。

  微生物可能依然能夠在這些少量的地表水中繁衍生息,只是僅僅保持了較短的時間,可能約幾萬年。隨後,夏普山上和山腳的任何地表水都消失了。這些結論來自於「好奇」號登上夏普山的過程中采集到的莫裏組(Murray Formation)沉積岩的化學特征。

  米哈爾斯基說:「嘉誠回顧了火星探測器在最開始8年間途經的岩層,從隕石坑底往上算岩層總共出露400多米。他們還仔細分析了檢測出的元素豐度和礦物分布。」分析表明,隨著探測器不斷爬升,岩層中的元素豐度和礦物分布逐漸發生了改變:在高海拔地區,鐵等更容易被水沖走的元素變得更少;鋁等溶解度較低的元素豐度更高。這種模式與地球上許多岩層中出現的、由降雨驅動的「自上而下」的風化作用大致相同。

amocity
amocity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埃德溫·凱特(Edwin Kite, 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如果這一結果屬實,將會質疑目前火星沉積岩山脈的起源理論。」但是他補充道,「好奇」號缺少確認蓋爾隕石坑「地面實況(ground truth)」所需要的工具,其中包括高分辨率X射線光譜儀,這能更好地評估元素豐度的變化。「好奇」號的「姐妹」——「毅力」號就攜帶了這種儀器,但它正位於數千千米外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 ;

amocity
amocity

  


  美國萊斯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好奇」號和「毅力」號科學團隊成員,柯爾斯滕·西巴赫(Kirsten Siebach) 說,在目前缺乏更確鑿數據的情況下,「好奇」號團隊將堅持最初的解釋。「我暫時並不認為有必要更改蓋爾隕石坑的成因,不過我們畢竟一直在收集新的證據,如果需要對過去的結論進行更改和完善的話,我們也會持開放的態度。」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