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探索

國際睡眠日|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科學依據嗎?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322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2022年03月21日 11:34

【科學快訊】

  來源: 原點閱讀

  今天是3月21日,國際睡眠日。

  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主動過程,可以恢複精神和解除疲勞。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准,睡眠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夢遊

  午夜時分,你的大腦、身心都處於無意識狀態,你進入了深度睡眠階段,整個身體處於放松狀態,大腦中出現極緩慢的 δ 波。(δ波是腦電波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持續時間長於1/4秒。成人的δ波只在睡眠時出現,如果非睡眠時出現,則屬異常。)此階段的睡眠對人體頗為有益:生長激素產生,細胞得以修複。

  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睡得很好。

  在深度睡眠階段,有些人經常做出清醒狀態下的舉動,尤其大腦尚不能抑制行為的小孩,很容易夢遊、做噩夢,甚至尿床。

  夢遊只發生在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是因為大腦信息傳導出現了混亂。深度睡眠時,大腦對肌肉發出的指令被抑制性神經遞質 γ-氨基丁酸所抑制,以避免無意識的行為, 如傷到自己或他人。

amocity
amocity

  


  如果 γ-氨基丁酸抑制無效,處在深度睡眠階段的人就可能進行各種夢遊活動,如走動、囈語等。如果被叫醒,夢遊者通常也很困惑,對發生的事情毫不知情。這種抑制無效的現象多發生在兒童身上,因為兒童深度睡眠時間較長,大腦中缺乏足夠的 γ-氨基丁酸。兒童產生這種抑制神經遞質的神經元尚在發育中。

  西班牙托雷多國立截癱醫院的安東尼奧·奧利維羅(Antonio Oliviero)稱,如果兒童沒有足夠的 γ-氨基丁酸,睡眠時運動神經元仍然發出指令讓肢體移動。成人夢遊可能是由於 γ-氨基丁酸抑制系統沒有充分發育,這可能與基因有關。夢遊是遺傳的:同卵雙胞胎中有一人夢遊,另一人通常也會夢遊。

  另外,深度睡眠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有研究指出,經常性的夢遊與失眠、發熱、壓力大、服用藥物有關,尤其是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興奮劑、抗組胺藥以及睡眠藥物。報道稱有人在服用常見的安眠藥後在夢中吃東西、開車等。遇到夢遊者怎樣處理最好呢?輕輕地將他們領回床,蓋好被子。很可能第二天早上他們什麼也記不起來。

  進入夢鄉

  如果你晚上 11 點左右睡著,到中午 12:30,大腦將進入 1.5 小時的慢波睡眠,然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並開始做夢。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曆:半睡半醒之時,大腦中浮現出像夢一樣的小片段,這些片段在頭腦中一閃而過。這種現象很正常,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清醒夢」。

  夢主要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每 90~110 分鐘重複一次,持續時間為 10 分鐘或更長,並逐漸加長直至醒來。(快速眼動睡眠期 又叫做異相睡眠, 也有人把它叫做積極睡眠 (active sleep),是指在睡眠過程中有一段時間,腦電波頻率變快, 振幅變低, 同時還表現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松弛, 最奇怪的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擺動。)

  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大腦中負責情感的杏仁核和負責記憶的海馬體異常活躍。於是,我們開始做夢。

amocity
amocity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夢是對未來的預示,對過去的重現,還是欲望被壓抑後的顯露?是大腦在解決問題,還是清理情感精神垃圾?這些問題自古有之,科學家們仍眾說紛紜,尚無定論。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通向潛意識的通道,他認為夢反映了人們被壓抑的欲望,不過這一點尚未得到研究證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神經科學家們一度認為夢不過是無意義的神經元活動的結果。他們認為夢是睡眠時神經元活動的結果,通常與快速眼動睡眠有關,該階段受腦幹中與喚起有關的腦橋的控制。有一種說法認為,由於腦橋過度興奮,存儲在大腦中的記憶變得活躍起來,腦電活動也會不時出現,於是大腦中就產生了不合邏輯的畫面與情節。

  有科學家認為,夢可能是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大腦頻繁活動的結果。的確,有研究表明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大腦活動與清醒時一樣活躍。也有研究表明:夢有助於大腦加工和存儲以往的經曆。

  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最近獲取的信息會得以強化並形成記憶,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會夢到近期的經曆。快速眼動睡眠似乎對鞏固新的行為動作有重要作用。

  因此,夢或許會帶有某種目的,或傳遞某種有意義的信息。與此相關的一種說法是,夢的功能是刪除不必要的記憶,為大腦減負,類似於在電腦上運行碎片整理工具。也有專家認為,夢是一種思考的原始形式,與潛意識或精神思維有關。

amocity
amocity

  


  目前的科學研究表明:夢是大腦化學物質及近期記憶的結果,並非偽裝的欲望爆發的結果。也有科學家認為,或許我們應該先研究人的思想,才能理解人為什麼做夢。人有個體差異,夢亦如此。夢確實會傳遞某些情感信息,但未必是弗洛伊德所認為的原因及方式。

  刻意回避的想法會在夢中重現嗎?弗洛伊德曾這樣認為,對於330名大學生的夢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弗洛伊德可能是對的。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M。
韋格納(Daniel M。
Wegner)與同事做過一個實驗:睡覺前讓被試大學生回想一個熟人,再用 5 分鐘的時間做 3 道思維訓練題中的一道;實驗總共分 3 組進行。第一組主要回想一個熟人,第二組刻意回避對熟人的想法,第三組不回避任何想法。次日早上,被試者記錄下他們所做的夢。研究發現:第一組比第三組更容易夢到熟人,並且刻意回避對熟人想法的第二組最容易夢到熟人。一種解釋是刻意回避的想法可能在夢中重現,因為前額皮質不太活躍,大腦不容易將其忘記。韋格納認為,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夢中的內容都是那些在白天一閃而過的事。

  睡眠不足意味著做夢多

  大腦好像有記錄似的:一旦缺覺少夢,則下次睡覺時會做更多的夢,有時甚至是噩夢。該現象被稱為快速眼動睡眠反彈,並得到了研究的證實:研究者將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的被試者叫醒幾次後,被試者想要進入快速眼動睡眠的欲望隨之增強,一入睡便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跳過了其他睡眠階段。

  發表在《睡眠》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加拿大蒙特利爾聖心醫院的夢境與噩夢實驗室主任陶爾·尼爾森(Tore Nielsen)指出每晚缺少30分鐘的快速眼動睡眠會導致次日晚該階段睡眠增加 35%,受試者快速眼動時間從74分鐘跳到了100分鐘。尼爾森還發現夢的強度隨著快速眼動睡眠的剝奪而增加。那些只有大約25 分鐘快速眼動睡眠的受試者,給他們的夢境質量打分在 8~9 分之間(1 分是完全不活躍,9 分是非常活躍)。

  多數人對快速眼動睡眠被剝奪及隨後的反彈並不陌生,酒精和尼古丁對快速眼動睡眠均有抑制作用,降壓藥及抗抑鬱藥也是如此。所以,如果不想沉浸在奇異的夢境中,就要少抽煙喝酒,嘗試規律的睡眠吧。

  作者:<美>朱迪·霍斯特曼

  翻譯:李慶學 等

  圖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張潤昕

延伸閱讀
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