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12

明朝宦官「權勢熏天」,歷史罕見,他們是如何走向政治舞臺的?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19124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歷史野談

有明一代,是我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疆域遼闊,經濟發展迅速,被認為是「治隆唐宋」,「遠近漢唐」。在政治制度上,明朝也不同於前朝,罷除了丞相,設立六部,由皇帝統一管轄。這一政治制度的變革大大加重了皇帝的工作強度,朱元璋每天都要處理繁重的公務,因此不得不設定殿閣大學士來協助處理,但對這些人朱元璋是不信任的,於是讓宦官作為耳目來監督官員,同時宦官負責上傳下達的工作日益增多,逐漸走上了明代的政治舞臺,在此後的二百多年時間裡,宦官在明朝政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自正統朝出現大宦官王振以來,幾乎每一朝都有權傾人主的大宦官,如劉瑾、魏忠賢等。

一、明太祖朱元璋馭宦極嚴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過程,明代宦官亦是如此。明太祖深諳歷史上宦官之禍帶來的災難,因此以史為鑑對宦官是採取嚴厲抵制措施,「洪武十七年鑄鐵牌,文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而且還規定了內官不得與外廷往來,宦官的職責「止可使之供灑掃、給使令而已,豈宜預政典兵」,同時他還特頒法令,不許宦官讀書識字,可謂馭宦極嚴。

然而實際上尤其是他執政的中後期,宦官逐漸承擔更多的職務,如洪武八年派「內使趙成往河州,以綾綺帛市馬」,洪武十一年「遣內臣吳誠詣軍觀爾之兵,凡有方略乘機而行」,從明代史藉的記載可知,明太祖屢派宦官傳達奉諭、軍前觀兵、出使外國等等,其活動已超出「灑掃」範圍,而是直接介入了國家的軍政事務。

與此同時宦官機構也在變化,分工日益細密,人數也是逐年增加,洪武二年,內使監、奉御人數共60人,加上其它監、局、司、庫等機構,總人數不超過200人,到洪武三十年,形成了12監、8局、4司的二十四衙門,宦官總人數也遠遠超過千人以上。不過此時宦官稍有犯事,就會被嚴厲處罰,因此洪武一朝尚未釀成宦禍。

二、明成祖朱棣時期,宦官權勢開始大增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繼續執行朱元璋嚴馭宦官的政策。因為朱允炆在位時間較短,此時宦官並無多大變化。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帝位,其成功得益於宦官的洩密,因此朱棣即位後視宦官為親信,對待宦官的態度也一反太祖時的嚴加約束,改為信任倚重,派出很多宦官去鎮守邊關,太監也能擔任重大外交使命,鄭和下西洋、侯顯出使西域就是典型的例證。

還設立了東廠,由太監主持,監察除皇帝外的一切人員,宦官因此權勢大增,《明史》有言「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由永樂間始」。朱元璋定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命令在朱棣這裡逐漸遭到破壞,宦官的地位越來越髙,權勢越來越大。

三、明宣宗時期,開始對宦官進行文化教育

明宣宗時期,更是採取了一項措施:在宮中設立「內書堂」,由翰林院學±當講師,對宦官進行文化教育。自此以後宦官「多通文墨,曉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朱元璋時定下的不許宦官識字的禁令被打破,入內書堂學習為宦官進一步登上政治舞臺提供了文化基礎。不過此時宦官雖受寬,但明宣宗對於宦官犯錯的懲罰也非常嚴,如虐取軍民財物的內官袁巧就被凌遲處死,因此這一時期宦官不敢太放肆,尚未形成專權的局面。

四、明英宗時期,王振成為明朝歷史上的第一個權宦

amocity
amocity

  


到了明英宗時期,宦官的權力進一步擴張,擁有了典兵的權力。「宦官典兵,於古未見,唐始用之,而宗社氏墟;我正統朝用之,而鑾輿北狩。」英宗時重用宦官王振,終至土木堡之變,英宗也被瓦剌人俘虜。

明朝宦官「權勢熏天」,歷史罕見,他們是如何走向政治舞臺的?

依仗英宗的寵幸,王振可說是為所欲為,公侯勳戚皆呼之曰「翁父」,他還把太祖立於宮口上的那塊禁止宦官干預政事的鐵牌摘了下來,對朱元璋禁宦政策的徹底反對,王振是明朝歷史上的第一個權宦,王振之後,相繼有汪直、劉瑾、魏忠賢之輩,這些人也是被書寫最多的,可以說他們的形象影響了後世對明朝宦官整體形象的認知。

五、明英宗之後,宦官權力得到了全面的擴張

明英宗之後的宦官情況就與明初比較起來大不相同了,從成化到萬曆時期,宦官橫行無忌,把持國柄,俞演俞烈,史書中所書寫的宦官的形象也越來越差。

明憲宗時期,宦官權力得到了全面的擴張,達到了「內倚之為相,外倚之為將」的程度,大擋汪直可謂權勢熏天,於成化十四年、十七年兩次外任邊將,指揮軍隊打仗,被用如將相,以至「今人但知汪直太監也」,朝中公卿大臣都唯他馬首是簷。

六、明孝宗時期,對於宦官干政採取了各種限制,但並未收斂

明孝宗時期,對於宦官干政這一前朝的弊政採取了各種限制和巧壓措施,比如將梁芳革職下獄。但仍有偏袒寵幸宦官之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二李」,李興和李廣,李興和李廣干預政事,向地方索賄,遭到言官多次上疏彈劾,孝宗卻不管不問。

明武宗朱厚照貪玩成性,而宦官最能投其所好,因此武宗非常寵幸和信賴宦官。當時就有所謂的「八虎」,八虎之首司禮監太監劉瑾專權五年,權勢之大被民間稱為「立皇帝」,後劉瑾被處死,但「一瑾死,百瑾生」,宦官勢力並未收斂,反而更加強大,之後又出佞臣江彬、錢寧。

amocity
amocity

  


明世宗時期,針對宦官勢力進行了一些改革,在中央削弱司禮監的權力,在地方上革除鎮守太監,因此在嘉靖一朝尚未出現宦官攬權現象,也沒有知名的大擋。不過世宗對宦官也不是一味的排斥,對有才幹的宦官也會擇優加以利用。

amocity
amocity

  


明朝宦官「權勢熏天」,歷史罕見,他們是如何走向政治舞臺的?

明穆宗時期,有鑑於世宗的制宦政策,雖有滕祥、孟衝、陳洪等人得寵,但也有李芳等正直宦官。

七、皇帝與宦官利益上的勾結

明神宗時期,出現了一批為害地方的宦官陳增、陳奉、離淮,梁永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礦監稅使。他們被派往地方,為害甚大,「當是時,帝所遣中官,無不播虐逞兇者」。而之所以敢如此器張妄為,是因為「神宗寵愛諸稅監」。

神宗派出礦監稅使的目的是要他們將開礦或抽稅的所得,進獻給自己,以便揮霍。礦監稅使的出現表明皇帝與宦官除了感情上的依賴外還有利益上的勾結,這也是宦官得以重用的一個原因。

八、「九千歲」魏忠賢的出現,成為壓跨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明王朝的統治在神宗朝後已經岌岌可危了,而在這時產生了魏忠賢這個歷史罕見,被稱為「九千歲」的大宦官魏忠賢,他把持朝政,殘害朝臣,加劇了各種社會矛盾,成為壓跨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明思宗即位後,對魏忠賢及其覺羽進行了清算,但宦官在崇禎朝卻也得到了啟用。

宦官可以說是伴隨了明王朝的始終,朱元璋雖立志嚴禁宦官,但宦官的發展卻沒有以朱元璋的意志為轉移。宦官不僅能出鎮邊疆、對外出使,甚至可以有機會學習儒家經典。他們與皇帝朝夕相處,得到情感上的依賴,同時在處理政務上也是皇帝的得力助手,因此得到重用。明中葉以前,雖宦官受寵,但皇帝馭宦也甚嚴,並未形成專權局面。明成化時期,宦官的權力得到全面的擴張,把持國柄,專權誤國,之後基本每朝都有口含天憲的大太監出現。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