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印度,農民運動風起雲湧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607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835-印度農民運動

作者:深謀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近日,印度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爆發了。

2月6日下午12點到下午3時,印度各農民聯盟在全國33個地區組織了超百萬農民參與的道路封鎖運動。拖拉機和卡車、帳篷和堆積的石塊,成為這個時段印度公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次農民運動已經實現了跨年

持續這麼久,他們依舊沒得到滿意的答案

(圖:shutterstock)▼

amocity
amocity

  


這場暴動的起源,是在印度長期存在又十分敏感的農業問題。農民們抗議的是印度政府此前頒布的農業改革法案,並聲稱“施壓運動”一直要持續到10月2日,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絕食抗議現象。

抗議者樂於聚集在標志性地點

以吸引更多的關注(流量大)

(圖:shutterstock)▼

此舉觸動著莫迪政府的敏感神經,引發國內外的強烈關注和政府的高度戒備。2月5日開始,僅首都新德裏就部署了超過5萬名軍事人員維持秩序,部分區域持續“斷網”。那麼,印度農民為何冒著新冠風險也要大規模抗議呢?

嚴 陣 以 待

(圖:shutterstock)▼

最低價格保障的消失

amocity
amocity

  


農民抗議運動的起因是2020年9月印度議會頒布的三部農業改革法案,法案內容在印度農民看來“會對自己生計帶來巨大負面影響”,由此產生的生存危機最終引發了持續的抗議運動。

這場曠日持久的抗議開始集中在北方幾個農業大邦

現在已大規模擴散

而原有的抗議鐵盤也提高了組織能力▼

這三部法案的內容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對農產品貿易、價格保護和市場規則的一些改變,例如廢除交易的“中間人”而允許農民自由買賣,農產品價格拋給市場來決定,以及企業可以不受政府管制而自由購買和儲備農產品。

之間政府設置了最低價格保護

再通過集中收購以達到維持農民收入的目的

現在全交予市場,沒人兜底了

(圖:shutterstock)▼

這看似是一場公平的自由市場化改革,但考慮到印度農業的現狀就不難發現,新政已經觸及了印度農民的切身利益。其中最核心的利益就是最低價格保護的消失。

在改革法案頒布之前,印度政府像很多國家的政府一樣,對糧食收購都進行了最低價格保護,從而基本保障農民能夠生存和發展。而一旦農業補貼撤除,農民就要在沒有政府庇護和“中間人”緩沖的情況下直接面對國際糧價波動,收入穩定性大大降低。

政府不再做扛風險的保護牆

農民面對的可能是高價的高收益

也可能是市場環境惡化後的被過度壓榨

(圖:shutterstock)▼

此外在印度,耕地在民間的主要存在形式還是落後的佃農制。農民在面對糧價起伏的同時,還要向擁有土地的地主按時上交地租,進一步降低了他們在市場面前的抗風險能力。

只有使用權,沒有實際擁有權

佃農制也就是租用制

(圖:shutterstock)▼

而看似旱澇保收的地主們也並沒有從新政中收獲什麼。這是因為地主只能從農民處收取實物租,他們的收入主要靠出售這些實物租維持。一旦政府不進行補貼和價格穩定,地主階層也要花費更多精力參與國際糧食貿易,可他們並不具備相關專業技能和能與大糧食公司抗衡的倉儲能力,收入穩定性同樣驟減。

穿上防護度滿級的“防彈衣”

(圖:shutterstock)▼

當地主和佃戶都在新政中吃了大虧時,暴亂似乎就不可避免了。

偏偏,在印度當前的發展現狀下,農民又占到了國民的絕對多數。印度13億人口中70%的人是靠農業維持生計的,這麼多人發動一場席卷全國的“起義”並非不可想象。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印度

工業化進程還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除非洲)

動了農業的奶酪,也就動了糧倉和票倉

(圖:shutterstock)▼

那麼,政府為什麼明知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還要一意孤行呢?

主要原因還是節省支出和促進農業轉型。據印度財政部的數據,政府每年都要向農民發放最少320億美元的價格補貼,但農業發展卻長期停滯不前。2019年,近70%人口參與的農業僅占到2.7萬億美元經濟總量的15%,這樣的發展水平讓印度政府很不滿意。

人多田少效率低,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

是政府要進行改革的主要原因

(圖:shutterstock)▼

但這或許只是一個借口,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印度難解的財政債務問題。眾所周知,急於成為大國的印度是一個債務管理相當失敗的國家,有分析認為印度每年僅為支付債務利息就要花掉財政收入的1/4。

莫迪政府一直希望減輕外債的影響,在社會經濟多個部門動過刀,農業新政只是節省政府開支眾多措施中的一項。

只是可能莫迪也沒有想到,這項舉措觸到了全國農民和地主的逆鱗,招來了巨大的反彈壓力。

發補貼時你是好總理

搞改革時你是大豬頭

(圖:shutterstock)▼

“查卡堵塞”的常態化

抗議發生不久,“查卡堵塞”(Chakka Jam)這一詞匯便成為該國農民運動的專屬用語。查卡(Chakka)源自梵語和尼泊爾語的“車輪”一詞,自然代表著農民經常使用的農車。而隨著形勢的發展,“查卡堵塞”被賦予更多的含義,例如反對貧富差距和該國的高犯罪率,抗議社會分裂和政府腐敗等問題。

農業改革只是一個導火索

抗議的主要原因是底層的現狀已經很糟糕

而且還看不到這個國家未來的希望

(圖:shutterstock)▼

實際上,這些問題都和該國的農業問題密切相關。過去若乾年裏,農民的大量破產導致大量人口湧向城市,而城市就業崗位的缺失就容易滋生犯罪,貧富差距的不斷加大也在拉深社會的分裂,這一系列的問題又都是農民付出最大。

農村和城市都待不下去的時候

現行的社會規則就會隨之崩塌

(圖:shutterstock)▼

到2020年,該國仍有超過80%的農民無法擁有超過2公頃的土地。近年來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水資源短缺和不穩定的天氣,又使不少農民放棄農業,特別是在當前的新冠疫情期間。據當前數據顯示,每天超過一千名農民棄農從商。

棄農從商的成功也要建立在

政府能成功推動市場化進程

(圖:shutterstock)▼

而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更有超過30萬農民自殺,可見印度農業的問題之大,農民生活之艱辛。所以,盡管政府做出種種承諾,也實踐了部分保障農民的措施,但農民依舊“查卡堵塞”並愈演愈烈。

其實從去年11月底開始,印度農民就在各地實施堵路行動了,其反映出的本質便是農業問題是印度社會最為根本的問題。這一問題解決不了,印度社會70%的人就處於危機之中。

一個農業國家的根基就是農民和土地

根基動搖,受影響的就不只是農民了

(圖:shutterstock)▼

隨著形勢的發展,這一運動的發展也令人擔憂,主要是由於一些宗教力量滲透了進來。盡管政府進行了嚴密部署,但抗議農民與警方仍然發生了激烈沖突,甚至不少信奉錫克教的抗議農民發出“旁遮普邦獨立”的口號,意圖將農業問題升級為政治問題。

拿出老地圖證明獨立是“名正言順”的

這就和農民抗議新政策的初衷沒啥關系了

完全是趁亂徇私

(圖:shutterstock)▼

眾多周知,印度的錫克教徒一直都有獨立的傾向,他們認為1947年時旁遮普邦是被政府“吞並”的。1984年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就是被錫克教衛兵槍殺的,中央政府後來好不容易才打壓住了“錫克分離主義運動”。

印度鐵娘子對“錫克分離分子”的強勢打壓

導致了保鏢對其實施刺殺

全國內更是掀起了反錫克教的暴動

(圖:wiki)▼

而錫克教徒在農民運動中的參與迅速引發外溢影響。去年的12月12日,美國錫克教徒就趁著印度農民運動砸毀了印度駐美國大使館外的聖雄甘地雕像。當前,英國議員要求英國外交大臣就此事對新德裏施壓,並鼓勵印度農民繼續抗議,澳大利亞也力挺印度農民。

從內政問題快演變成國家問題了

(圖:shutterstock)▼

於是,在局勢的不斷發展和錫克教徒參與之下,印度農民給出最後期限,表示將一直抗議到10月2日,因為這一天不僅是甘地誕辰日,也是國際非暴力日,選擇這一日期表明了印度農民將一直抗爭到底的決心。

既有農民和政府的矛盾

amocity
amocity

  


也有錫克教徒和印度教的矛盾激化

(圖:shutterstock)▼

但事情真的會如此發展下去嗎?政府將如何應對呢?

印度農民運動的可控

從目前來看,這一運動還是可控的。

首先,政府加大了防控力度。對國內網絡的嚴格管控是“查卡堵塞”運動發生以來政府的一個常態防控,而當前政府對推特等境外媒體平台也進行了有力防控。

目前的狀態是,政府以“維護公共安全”為由,只要出現“莫迪和農民”“暴動”“堵塞”“錫克教”等等的詞匯,都要被刪除,不按照政府要求行事者將判處監禁。

先控制輿論風向,再通過刑罰鎮壓

掌握了筆杆子和槍杆子還能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呢

(圖:shutterstock)▼

並且,印度政府在努力轉移民眾視線。官方的媒體報道中宣稱農民的抗議行為受到了反對党的“陰謀支持”,是對莫迪政府的“底層政變”,政府甚至趁機抓捕了一些反對党人員,這起到了一部分的效果。

國大党主席在農民集會現場演講

聲援農民向執政的人民党抗議

(圖:shutterstock)▼

其次,政府也在通過談判穩定農民情緒,並采取了一些措施。

此前,印度政府已經與各農民聯盟開展了十幾輪談判,當前已經達成部分協議,比如暫不實施農業改革法,適當補貼農產品價格等等。而很多腐敗官員也在該運動中被罷免,僅在1月,旁遮普邦就有超過20名党內高官被迫辭職。

轉移情緒瞄點是解決抗議運動的慣用手法了

(圖:shutterstock)▼

進入2月份,又有10多位相關官員因農民運動而被免職。很多民眾都十分認可政府的這一行為。而莫迪本人也不顧新冠風險,在不少場合都表現出親民舉動,比如和部分農民代表握手、合照等等。

但大多數人對莫迪的怒火已經忍無可忍了

(圖:shutterstock)▼

最後,農業運動的局限性也在不斷顯露。

在持續數月的“查卡堵塞”運動中,很多地區的示威者沿重要公路搭起了營帳,並建起了物資供應站、診所,乃至圖書館,營區內的物資一般由抗議者自行帶來或由支持者捐贈。這看起來像是准備打“長期戰”的樣子。

做好了“打長期仗”的充足准備

(圖:shutterstock)▼

跌打拴傷也可就地醫治

後勤保障令人暖心又放心

(圖:shutterstock)▼

但隨著政府對抗議農民不斷進行的安撫和軟化,很多農民離開抗議隊伍回到家鄉,還有的人看到了抗議運動中湧現的商業機會,例如學會了如何宣傳、如何開展小生意,就立刻轉行了。

限 定 發 型

(圖:shutterstock)▼

據媒體報道,2月2日以來,每天有上千農民離開抗議隊伍,而新加入的農民不到離開的一半。因此,這場農民運動的威力和規模在不斷減弱。

總之,在農業改革法頒布之前,印度農民無論將農產品賣到何處,都會有一個由政府劃定的最低收購價,但莫迪政府為了解決政府債問題准備犧牲農民利益,這導致“查卡堵塞”運動的常態化,也激化了印度社會的種種社會問題。

不被農民接受的農業改革法案

前路又會如何呢?

(圖:shutterstock)▼

莫迪政府若想真正解決農業問題,還是應充分考慮農民訴求,並處理好新冠和就業崗位的問題,否則只會不斷激化事態

參考文獻:

1.https://edition.cnn.com/2021/01/12/asia/india-farm-law-intl-hnk-scli/index.html

2.https://edition.cnn.com/2021/01/26/asia/india-republic-day-farmers-protests-intl-hnk/index.html

3.https://www.vox.com/2021/2/6/22270309/india-protests-farmers-blockades

4.https://www.cbsnews.com/news/farmers-protest-india-republic-day-standoff-narendra-modi-farm-laws/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PradeepGaurs

END

延伸閱讀
撩世界